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01.
北京市42家社区医院血脂异常防治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42家社区医院血脂相关辅助检查和调脂药物的配备情况以及社区医生血脂异常的诊治水平。方法于2003年710月采用面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访问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42家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主管业务的院长、检验科和药房负责人等,了解各医院血脂辅助检杏的条件和药房调脂药物的配备情况,同时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对42家医院内科系统的632名医生进行了血脂异常临床有关知识及病例诊治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100%的社区医院可以检查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87.5%和72.5%的医院有他汀类和贝特类调脂药物,100%的医院可以检测谷丙转氨酶和40.0%的医院可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社区医生正确回答血脂异常临床分型的比例为5.2%;为高胆固醇血症病例选择治疗方案的正确率为53.7%,制订降脂目标的正确率为17.6%。结论北京市社区医院的硬件条件基本上可以满足血脂异常防治的需求,要全面开展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需提高社区医生的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在中国35~64岁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1992年对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共29 564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调查,1996—1999年又入选了35~64岁男女两性共3129人,分别应用三种标准计算该人群MS的患病率,分析不同标准时MS异常组分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情况,比较三种标准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1)应用ATPⅢ、IDF和CDS标准计算中国人群MS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7%、14.6%和9.0%。(2)ATPⅢ诊断MS中有77.8%的人有中心性肥胖,22.2%无中心性肥胖;IDF诊断为非MS者中还有4.6%的人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CDS诊断为非MS者中还有11.2%的人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3)ATPⅢ和IDF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较好,男女两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95和0.899;CDS诊断标准与另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不高。(4)男性腰围切点为85 cm,女性腰围切点为80 cm时,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ROC曲线距离分别为0.40和0.34,其在所选择的切点中ROC曲线距离相对最短。结论在三种MS诊断标准中,ATPⅢ诊断中国人群MS的患病率及检出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最高;适宜中国人群的最佳腰围切点为男性85 cm、女性80 cm。  相似文献   
103.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current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among in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in China. Methods Sixty-four hospitals across China, including 32 secondary hospitals and 32 tertiary hospitals were selected for baseline survey. Fifty in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CS were recruited consecutively in each participated hospitals. Retrospective information for 2751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hypercholosterolemia among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1)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65±11. Sixty-nine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were males and 31.2% were females. Among them, 39.4% were diagnosed as ST-segment elevation MI, 8. 8% as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I and 51.8% as unstable angina. Twenty-seven percent of them had previous ACS history. (2)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found in 19. 6% ACS patients. Among 7 geographic districts (north China, east China, south China, middle China, northeast,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highest (24.7%) in east China and lowest (10.0%) in middle Chin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among these areas. (3) Awareness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12.2%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various areas. Treatment rate was 66.7% among patients with known hypercholesterolemia, with the highest (83.3%) seen in south China and lowest (0%) in southwest area. (4)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 rate and treatment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ere higher in recurrent ACS patients than in those without ACS history. Conclusions Nearly 20% ACS inpatients have hypercholesterolemia. It is essential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for the purpose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04.
本综述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使用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方法开展的药物流行病学原始研究,总结TreeScan方法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阐述其方法学原理,为我国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系统检索英文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与Web of Science),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其中9项为药物安全性监测研究,6项为疫苗安全性监测研究。研究中采用的TreeScan方法有3类:泊松概率模型、伯努利概率模型及树状时空扫描统计量模型。3类模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在研究设计时是否预先设定了对照、是否考虑了暴露至出现不良事件间的风险期时长。部分研究比较了TreeScan方法与其他不良反应信号发掘方法的检出结果,或使用已知存在的不良反应,探讨了该方法对不良反应信号的检出能力。通过总结发现TreeScan是一种有效的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方法,国际上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十分有必要推进TreeScan方法在我国药品、疫苗安全性监测和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男女不同的高尿酸(UA)血症诊断标准在代谢综合征(MS)的早期检出和预防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本研究利用通过整群抽样结合分层随机抽样建立的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人群中参加了2007年危险因素调查的5 740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开展研究。结果:将人群UA水平按238μmol/L、297μmol/L、357μmol/L和416μmol/L四个切点进行分层。UA水平在238~297μmol/L时,男性MS现患率高于女性(28.5%vs.22.9%,!2=5.739,P=0.017),在其他UA分层水平中男女两性MS现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UA水平238μmol/L的人群作参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UA水平在357~416μmol/L时的MS患病风险升高已经有统计学意义(OR=1.84,95%CI:1.20~2.83,P0.001)。女性中UA水平在297~357μmol/L时的MS患病风险增加开始有统计学显著性(OR=1.84,95%CI:1.44~2.37,P0.001)。在任意UA分层水平,男性MS患病风险均不低于女性。结论:男女不同的高UA血症诊断标准可能不利于男性人群MS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6.
代谢综合征与10年中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Y  Zhao D  Wang W  Liu J  Cheng J  Liu Q  Liu J  Jia YN  Sun JY  Qin LP  Wu Z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45-1248
目的分析基线代谢综合征及其组份与10年中新发糖尿病的关系。方法1992年对北京大学和首钢地区年龄范围在35~64岁的4154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于2002年对此人群进行随访复查,两次调查资料均完整者2740人,选择基线调查时未患糖尿病的2659人进行分析。结果(1)10年间新发糖尿病112例,总发病率为4.2%,男性为5.0%,女性为3.6%。(2)发生糖尿病的亚组人群代谢综合征各异常组份的患病率均比未发生糖尿病的亚组人群高;在发生糖尿病的亚组人群当中,空腹血糖异常的患病率最高,为71.43%。(3)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除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腹部肥胖、高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异常是新发糖尿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中空腹血糖异常组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最大,相对危险度(RR)为7.14(4.62~11.03)。(4)与无代谢综合征且空腹血糖正常者相比,有代谢综合征但空腹血糖正常的亚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RR为2.91(1.17,7.21)。结论代谢综合征对新发糖尿病有独立的预测作用;在代谢综合征各异常组份当中,对新发糖尿病预测作用最大的是空腹血糖异常,但代谢综合征对新发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不能全部被空腹血糖异常所解释,对于那些无空腹血糖异常但具有代谢综合征的亚组人群也应该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关系 ,建立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 [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 (ChinaMulti provincialCohortStudy ,CMCS) ]共 3172 8人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 1992~ 2 0 0 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 (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10年累积平均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男性是 1 4 1% ,女性是 0 6 0 %。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病率男性是 2 0 2 % ,女性是 1 37%。 (2 )利用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 ,结果显示 :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 ,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 ,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强度有所差别。 (3)我国 35~ 6 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95 4 % ,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4 6 % ,发病危险概率≥ 2 0 %者只占 0 8%。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 2 5 5 %发生在发病危险概率≥ 10 %的人群中。结论 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评估比相对危险度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评价不同个体的心血管病危险时不应  相似文献   
10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时间、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AMI患者根据昼夜发病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23:01~2:00、2:01~5:00、5:01~8:00、8:01~11:00、11:01~14:00、14:01~17:00、17:01~20:00、20:01~23:00).1年分6个月份段(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每周按天计.根据年龄分为2 组:<60岁组,≥60岁组.比较各时间段和各组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①2组AMI昼夜发病高峰在5:01~11:00,发病率为27.9%,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均P<0.01).<60岁组发病未呈现明显高峰时段,≥60岁组发病率在8:01~11:00达到最高峰.②1周内发病情况:2组在星期二有一个显著的发病高峰.③1年内患者的发病高峰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均P<0.05).结论 AMI的发生与时间、季节密切相关.掌握AMI发病的时间规律,在心脏事件出现高峰前加强监控,可降低AMI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抑郁焦态的患者饮食结构特点,探讨抑郁焦虑症状的产生与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和(或)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分者纳入抑郁焦虑组(n=85);选取来本院做健康查体者中躯体检查无异常,HAMD和HAMA评分均<7分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82)。对两组对象进行饮食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饮食习惯,同时将两组数据与2002年全国居民饮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测查并比较两组血糖、血脂、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浓度。结果:抑郁焦虑组与健康对照组在碳水化合物(来源于主食)、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抑郁焦虑组优质蛋白(来源于肉、蛋、奶、豆)的摄入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抑郁焦虑组优质蛋白摄入量<20g/d者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72.9%vs.17.1%,P<0.01)。与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膳食调查结果相比较,抑郁焦虑组优质蛋白摄入量为全国平均水平51.5%,而健康对照组为108%,其中畜禽类和水产类动物蛋白的摄入量抑郁焦虑组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7%,健康对照组为82.6%。抑郁焦虑组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为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的61.3%,而B组为140.5%。剔除性别因素造成饮食量上的干扰,将男女分开分析,结论与性别混合时基本相同。相关分析显示HAMD、HAMA总分与优质蛋白和胆固醇摄入量之间无相关性。两组在血糖、血脂、血浆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存在明显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优质蛋白和胆固醇摄入过少。  相似文献   
110.
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堪称医学研究的典范.在"第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预防医学论坛上,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主席Daniel levy做了题为"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演讲,介绍了Framingham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