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current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among in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in China. Methods Sixty-four hospitals across China, including 32 secondary hospitals and 32 tertiary hospitals were selected for baseline survey. Fifty in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CS were recruited consecutively in each participated hospitals. Retrospective information for 2751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hypercholosterolemia among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1)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65±11. Sixty-nine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were males and 31.2% were females. Among them, 39.4% were diagnosed as ST-segment elevation MI, 8. 8% as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I and 51.8% as unstable angina. Twenty-seven percent of them had previous ACS history. (2)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found in 19. 6% ACS patients. Among 7 geographic districts (north China, east China, south China, middle China, northeast,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highest (24.7%) in east China and lowest (10.0%) in middle Chin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among these areas. (3) Awareness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12.2%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various areas. Treatment rate was 66.7% among patients with known hypercholesterolemia, with the highest (83.3%) seen in south China and lowest (0%) in southwest area. (4)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 rate and treatment rat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were higher in recurrent ACS patients than in those without ACS history. Conclusions Nearly 20% ACS inpatients have hypercholesterolemia. It is essential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for the purpose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长期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人群中的特点,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纳入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25岁及以上户籍居民冠心病病例共计1 235 563例,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北京部分城区队列人群基线血压水平(1992年)及10年后(2002~2003年)血压的变化与血清肌酐(Scr)水平的关系。 方法 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取得了基线数据。2002年对上述人群 (45~74岁) 进行复查,复查中加入了Scr检测指标。对两次资料完整的2740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后血压变化与Scr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1)北京部分城区45~74岁人群平均Scr水平为(87.52±20.33) μmol/L,男性Scr [(96.36±15.92) μmol/L]高于女性[(80.44±21.22) μmol/L](P < 0.01)。(2)上述人群中Scr水平异常的发病率为8.7%,男性(13.6%)高于女性(4.4%)(P < 0.01)。其中,肾功能受损的发病率为0.9%,男性(1.6%)高于女性(0.3%)(P < 0.01)。(3)随着基线血压水平的升高,10年后Scr水平呈增加趋势(P < 0.01)。调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吸烟等变量后,基线血压≥180/110 mm Hg组Scr水平异常的相对危险是血压<120/80 mm Hg组的3.89倍(95%CI:1.51~10.04)。(4)Scr水平异常的发病率在1992年和2002年血压均正常的人群为6.6%; 在1992年为高血压到2002年血压控制到正常的人群为12.4%;在1992年和2002年均为高血压的人群为16.9%。 结论 高血压与Scr水平密切相关,有效控制血压能够延缓Scr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受教育水平和吸烟状况均匹配的 116对脑卒中患者和未患脑卒中的来自自然人群的对象进行 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结果 :1 Hcy与脑卒中关系的单因素分析显示 :脑卒中组Hcy的几何均数为 14 1μmol 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2 0μmol L(P <0 0 5 )。脑卒中组高Hcy的患病率为 4 6 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 0 0 % (P <0 0 0 1)。 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调整了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心脏病史、脑卒中家族史、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后 ,高Hcy血症的OR值为 3 7(95 %CI:1 4~ 10 1) ,P <0 0 5。结论 :高Hcy血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调查并探讨打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的1个社区,在该社区中采取按年龄和性别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245名年龄在50~79岁的社区居民,通过问卷调查打鼾情况,并测量血压、血脂、血糖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水平,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的情况,对资料完整且不患有脑卒中、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的1 050人进行分析。结果有打鼾经历的人占调查总人群的64.3%,经常打鼾的比例为31.5%;随着打鼾频率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经常打鼾者,IMT增厚的患病率为69.8%,颈动脉膨大部斑块的患病率为7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调整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经常打鼾者IMT增厚的患病危险为不打鼾者的1.71倍(OR=1.71,95%CI=1.22~2.39),斑块的患病危险为不打鼾者的3.63倍(OR=3.63,95%CI=2.57~5.12)。结论打鼾独立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描述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特征,探讨传统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来自全国25个省市41家三级甲等医院,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对资料完整且年龄≥18岁的12 42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76.9%,颈动脉内膜(IMT)增厚率为54.3%,狭窄率≥70%的患者占7.0%,男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男女两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男性:β=8.550,P=0.012;女性:β=11.100,P=0.002),但男女两性间的差异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男女两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高LDL与男性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有关,心房颤动病史与男性颈动脉IMT增厚率密切相关,吸烟仅与男性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IMT增厚率有关。结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普遍存在,男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于女性,传统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7.
王薇 《临床荟萃》2015,30(12):1326
心血管病是我国女性首位的死亡原因;每5个死亡者中就有2人死于心血管病。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不良变化是心血管病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准确掌握女性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趋势和发病特点将为心血管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堪称医学研究的典范.在"第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预防医学论坛上,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主席Daniel levy做了题为"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演讲,介绍了Framingham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9.
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快速增长。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控制心血管病负担的增长需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慢病防控方针。本文主要围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阐述了心血管病零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以及心血管病预防的...  相似文献   
50.
北京地区2740人1992至2002年腹部肥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2740人1992至2002年10年间腰围平均水平和腹部肥胖患病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中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并建立了心血管病研究队列.2002年对参加第一次危险因素调查的人(45~74岁)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了第二次危险因素调查,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的2740人的腰围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腰围平均水平从83.7 cm增加到87.9 cm,增加了5.0%,各年龄组增加幅度相似;女性腰围平均水平从76.5cm增加到82.3 cm,增加了7.5%.10年间女性腰围平均水平增加幅度高于男性.男性腹部肥胖患病率从21.2%增加到36.7%,其中年轻组(35~44岁)增加最多;女性腹部肥胖患病率从13.6%增加到33.9%,其中35~44岁组和45~54岁组增加幅度最多.基线腰围水平在最低四分位和最高四分位水平者,10年后近70%仍维持在同样的档次.结论 10年间北京地区人群腰围的平均水平和腹部肥胖的患病率均明显增加,以35~44岁年龄组人群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