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社区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在5个县市中各抽取1个社区,对其中年龄在18个月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人口学信息的搜集和血样检测。结果 25004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4.72±18.68)岁,女性占55.0%,傣族占56.8%,65.3%的人已婚有配偶,71.8%的人接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研究对象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6%(162/25004),以潞西市(1.2%)、21~40岁人群(1.0%)、男性(0.9%)、景颇族(1.7%)、在婚和离异/丧偶(0.8%)、小学文化程度(0.7%)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技术人员(1.0%)HCV感染率相对较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潞西市(OR=4.62,95%CI:1.60~13.38)、年龄在20岁以上者(OR21~=22.62,95%CI:7.42~68.92;OR41~=21.85,95%CI:6.87~69.46;OR≥61=7.34,95%CI:1.91~28.17)、男性(OR=2.66,95%CI:1.91~3.72)和傣族及景颇族(OR傣族=1.95,95%CI:1.15~3.31;OR景颇族=5.17,95%CI:2.95~9.07)HCV感染率较高。结论德宏州社区居民HCV感染率总体水平较低,但男性、20岁以上成人、傣族及景颇族人群中HCV感染率相对较高,有必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42.
云南省德宏州2014年HIV-1耐药传播警戒线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2014年云南省德宏州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 2014年1-8月在德宏州收集70份新报告的16~25岁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对符合耐药警戒线调查要求的58份样品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50份样品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中国籍占34.0%,缅甸籍占66.0%。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主要的基因型包括CRF01_AE、C亚型、URFs、CRF62_BC、CRF08_BC、CRF07_BC、CRF64_BC、B亚型和CRF55_01B,分别占28.0%、20.0%、20.0%、10.0%、8.0%、4.0%、4.0%、4.0%和2.0%。在1个序列中检测到1个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M46I),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株流行率<5%。结论 德宏州16~25岁新报告的HIV-1感染人群中外籍比例较高,HIV新型重组开始传播,但HIV-1耐药性传播尚处于低度水平。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丰富我国的傣药资源,为傣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野外调查访谈、标本采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傣药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增补典籍未收录的傣药资源。结果:新增典籍未收录的傣药植物272种,隶属于107科,228属。从地理分布看,这些种大部分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从药用部位来看,根及根茎类植物比例最高;从性味入塔来看,平性、苦味,入土塔和入风塔类药物较多;从治疗疾病情况看,治疗风湿类、跌打损伤、感冒、腹痛腹泻、皮肤类、胃痛胃炎、妇科类、肝病等药物较多。解药是傣医用药治病的一大突出特色,经统计新增272种傣药中有144种解药,占全部种类的52.94%。结论:我国有丰富的傣药资源,本研究明显增加了傣药的数量,提升了傣药记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在傣药的收集和整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设立民族药调查专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纵向观察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血小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 基线招募761例HIV感染者,随访次数≥ 1次的HIV感染者608例,随访率为80.0%(608/761),6、12和24个月的随访HIV感染者分别为374、555和233例。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偏高(>300×109/L)的比例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在无明显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女性的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男性(P<0.05);有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基线平均血小板计数女性仍高于男性(P<0.05),但各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5.90,95%CI:1.09~10.70,P=0.016)、基线血小板计数(β=0.82,95%CI:0.79~0.86,P<0.001)和随访时间(β=1.76,95%CI:1.52~2.01,P<0.001)呈显著正相关。对同时有12和24个月随访记录的220例HIV感染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10.50,95%CI:2.24~18.74,P=0.013)、基线血小板计数(β=0.71,95%CI:0.65~0.77,P<0.001)和随访时间(β=1.60,95%CI:1.20~1.99,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β=-0.42,95%CI:-0.78~-0.06,P=0.021)呈负相关。结论 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女性HIV感染者平均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男性,应关注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的性别差异,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10-2019年HIV感染者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情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国家HIV感染者ART库,分析德宏州2010-2019年开始ART的HIV感染者。用累积发生函数(CIF)估算HIV感染者的死亡概率,用亚分布比例风险模型(F-G模型)比较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7 068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388例,非艾滋病相关死亡570例。对于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研究对象接受ART后第1、2、3、4、5、7、9年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7%、3.46%、4.47%、5.03%、5.84%、6.61%、7.40%和1.63%、3.11%、4.68%、6.02%、7.42%、10.49%、12.75%。F-G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开始ART年龄较大、男性、未婚、注射吸毒感染途径、基线BMI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较低、基线肝纤维化指数(FIB-4)>3.25、基线贫血是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开始ART年龄≥45岁、男性、傣族、景颇族、未婚、注射吸毒感染途径、基线BMI低、基线FIB-4>3.25、基线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60 ml·min-1·1.73 m-2、基线贫血是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2019年德宏州HIV感染者开始ART后死亡的累积发生率较低,发生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总体高于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应针对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成年人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CD4)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宏州2007-2016年开始ART的成年人HIV/AIDS的回顾性队列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免疫重建良好的定义为HIV/AIDS经ART后CD4恢复至基本正常(>500个/μl),据此将HIV/AIDS分为4个组,采用轨迹分析模型描述和分析每组ART后CD4免疫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7 605例HIV/AIDS,开始ART年龄MP25,P75)为36(30,43)岁,男性4 641例(61.0%),汉族3 232例(42.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 624例(60.8%),随访时间MP25,P75)为6.1(4.1,8.1)年。CD4未恢复正常组、CD4基本恢复正常组、CD4恢复正常组和CD4维持正常组的构成比分别为34.4%(2 617)、39.8%(3 030)、20.6%(1 562)和5.2%(396)。与CD4未恢复正常组作为对照组相比,开始ART年龄<35岁、女性、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性传播感染途径、基线无机会性感染、开始ART时CD4≥200个/μl、含替诺福韦(TDF)标准的ART方案、确诊到开始ART时间<1年是促进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良好的影响因素。结论 德宏州ART后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情况呈多种状况,在基线CD4较高水平时开始ART有助于CD4恢复至正常水平。建议尽早开始ART,注意随访和关注CD4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HIV感染的注射吸毒者(IDUs)未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14年12月德宏州现存活的经注射吸毒传播的HIV/AIDS数据并开展专题调查,分析未参加MMT的比例及相关因素,并对其未参加MMT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德宏州应参加MMT的HIV感染的IDUs共987例,以男性、35~44岁、农民为主,分别占94.6%(934/987)、53.0%(523/987)、77.2%(762/987),未参加MMT的比例为60.0%(592/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66,95% CI:1.21~5.87)、景颇族(OR=3.05,95% CI:1.97~4.71)等是未参加MMT的危险因素;非农民职业(OR=0.46,95% CI:0.31~0.70)、傣族(OR=0.53,95% CI:0.36~0.79)、确证感染时间≥10年(OR=0.60,95% CI:0.45~0.81)等是未参加MMT的保护因素。未参加MMT的原因包括路程远289人(48.8%)、怕暴露124人(20.9%)、不能坚持每天服药59人(10.0%)、担心副作用47人(7.9%)、其他73人(12.3%)。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的IDUs中未参加MMT的比例高,女性、农民、景颇族、文化程度低、确证感染时间短等均是未参加MMT的影响因素,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HIV感染的IDUs的MMT入组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针对芒市2003年至2015年肺结核防治工作开展评价.方法:统计分析2003年至2015年肺结核病资料和经费报表数据.结果:2003年至2015年共登记治疗18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1067例为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003年至2010年新涂阳肺结核任务完成率为103.71%,2011年至2015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任务完成率为116.88%.总体有170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估算死亡患者减少443例,8663名健康人避免遭受感染,减少产生新患者867例;2003年至2015年共有171.85万元社会成本投入到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挽回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11029.5个,共挽回8917.27万元社会经济价值.结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现了控制传染源、降低死亡和发病、降低社会劳动力损失的目标.  相似文献   
49.
50.
本文对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景颇族医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作了一个概略性的回顾性总结。从中可以看出景颇族医药在本民族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又一支中国民族医药之林中尚未开放的奇葩。文章对今后如何挖掘、整理、传承、保护与发展景颇族医药提出了个人的浅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