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2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55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一种引起脑炎、无名热的新病毒--Colti病毒的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新病毒分离:1990年首次报道,从我国西双版纳无名热患者血清和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到一种新病毒,当时称为版纳病毒,而后从海南、云南的孟定、甘肃、北京、东北辽宁的沈阳及云南澜沧江下游地区(包括思茅、澜沧县)等地区所采集的大量蚊子标本和西双版纳猪、牛的血清中,均分离到与版纳病毒相同的百余株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6%~18.6%。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对判定麻疹病例的价值。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3-2015年天津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麻疹排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追溯保存的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重新对麻疹排除病例进行归类。结果共收集到326例麻疹病例血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67例,排除病例59例,≥20岁病例占92.33%(301/326)。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显示,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中麻疹IgG高亲和力抗体的比例分别为66.95%(158/236)和91.23%(5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根据判定标准,15.25%(9/59)排除病例被重新判定为麻疹病例,其中8例是高亲和力抗体,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判定为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1例为低亲和力抗体,有典型的麻疹临床症状,无MCV免疫史。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能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血清学证据,可以减少麻疹急性期血清学诊断中由于IgM抗体假阴性而造成的错误排除。  相似文献   
43.
目的调查跨境务工人员经鼠传播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 )和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的感染状况, 初步评估鼠传病毒感染风险。方法本研究于2019—2020年间, 针对常年在境外从事户外工程工作的务工人员开展调查, 采集血清样本, 通过基于LCMV重组核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免疫印迹法和基于LCMV重组糖蛋白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样品血清中LCMV特异性IgG抗体, 采用检测汉坦病毒IgG抗体的商业化ELISA试剂盒和汉坦病毒感染抗原片检测血清中HV IgG抗体情况。结果共调查了139名跨境工作者, 年龄在25~57岁之间, 64%(89/139)有多个国家工作经历, 涉及26个国家, 包括14个亚洲国家和12个非洲国家, LCMV IgG抗体检出率11.51%(16/139), 阳性样本经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核实, 抗体检出率略高于类似调查中发现的人群感染率;HV抗体检出率0.72%(1/139), 但尚不能确定获得感染的时间和地区。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境外务工人员中LCMV和HV病毒感染状...  相似文献   
44.
江苏省现阶段麻疹流行株H1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监测现阶段在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及其基因型别.方法 2003年5月分别在医院门诊疑似麻疹病人和疑似麻疹爆发点的病人中采集了咽拭子,接种EB病毒转化的绒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获得3株麻疹野病毒,同时进行了血球凝集(HA)试验、血球吸附试验.结果该3株病毒均无HA和血球吸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提示,这3株病毒属于麻疹野病毒第8基因组H1基因型.结论此次为江苏省首次分离到麻疹野病毒,并证实在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与国内流行优势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45.
46.
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检测麻疹IgG抗体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对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麻疹病毒IgG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半定量ELISA方法做比较。方法收集2003年的92份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健康成人血清,用德国维润公司定量ELISA试剂盒测定麻疹IgG抗体滴度。这些血清已经用半定量方法将抗体滴度分为阴性和1∶200、1∶800、1∶3200、1∶12800四个组。将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定性测定结果分析发现,92份血清标本中,5份阴性,1份可疑,86份阳性,与传统半定量ELISA方法的一致率为96·74%,统计分析两实验结果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定量测定结果分析发现,随着抗体滴度的增高,该组血清抗体国际单位(IU)也随之上升,均数也随之增高,抗体滴度分组与抗体IU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s)为0·963,P<0·000。可重复性检验证明该试剂的可重复性较好。结论定量ELISA方法在麻疹以及其它病毒血清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7.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相似文献   
48.
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所有脊灰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了型内鉴定,并对型内鉴定异常株进行了VP1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贵州省在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共有95例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混合型19例,脊灰病毒混合非脊灰肠道病毒7例。经用PCR-RFLP和ELISA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共有16株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存在差异,其中3株脊灰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在PCR-RFLP图谱上有差异[其中1株同时为双反应(DRV)],3株ELISA结果为DRV,11株ELISA结果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在这些型内鉴定异常株病毒中,Ⅰ型13株,Ⅱ型3株。对这16株脊灰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1株Ⅱ型VDPV。结论根据对贵州省2004年从95例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健康儿童分离的脊灰病毒的血清定型结果和型内鉴定结果及对13株Ⅰ型和8株Ⅱ型脊灰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在人群的循环导致疫苗病毒神经毒力恢复突变。通过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Ⅰ型VDPV的循环和Ⅱ型VDPV。对2004年下半年脊灰病毒基因特点的分析,提示贵州省已经阻断了Ⅰ型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四川省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现阶段四川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 )从一疑似麻疹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和其序列测定方法鉴定是否为麻疹病毒。结果 四川省分离的这株毒株确定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结论 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属于H1基因型 ,和中国的本土优势流行株相同  相似文献   
50.
<正> 乙肝的严重性,根据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估算,全世界HBsAg带毒者有3.5亿;亚太地区有2.8亿;而中国就有1.2亿,占全世界HBsAg携带者的1/3,占亚太地区的1/2。HBsAg流行率地区差异很大,在亚太地区中国为4.5%~17.9%,新加坡13.6%,菲律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