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5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53篇
妇产科学   1146篇
基础医学   20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26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1678篇
预防医学   140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80篇
  1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3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袁三英  熊英  周艳 《四川医学》2006,27(10):1086-1087
目的探讨新生儿帽状腱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治疗的新生儿帽状腱膜下血肿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治愈,5例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颅内出血者放弃治疗,死亡3例。结论新生儿帽状腱膜下血肿一经诊断,严密的观察及正确的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夏嘉陵  朱渝  蒋虹  万朝敏 《四川医学》2006,27(11):1198-1199
目的总结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寻找更经济合理,便于临床实施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3年中治疗的儿童病毒性肝炎病例87例,按住院天数分为两组:实验组(住院天数≥14d)和对照组(住院天数<14d),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占57.5%;发热、腹痛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实验组谷丙转氨酶(ALT)恢复率和下降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恢复率和下降率两组无差别。结论急性肝炎时ALT是肝功能较敏感的指标,经14d以上治疗的患儿恢复较好;AST则是较稳定的指标,其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3.
江海霞  吕胜  刘进 《四川医学》2006,27(12):1290-1290
患者,女,41岁,体重60kg。因体检发现右附件区占位入院,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输卵管切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既往无手术麻醉史,术前患者T 36·5℃,BP 119/70mmHg,P 70次/min,R 20次/min,神志清楚。妇科查体:右附件区扪及约5cm×5cm囊肿,左附件区未扪及异常。血常规:WBC 4·2×10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CVB3)心肌炎细胞毒T细胞(CTL)亚类(ACTL、VCTL、MCTL)TCR CDR3 Vβ基因取用格局。方法无菌摘取72h内新生Balb/c鼠心脏,培养单层心肌细胞并将其分为三组,分别用CVB3、放线菌素D处理和不经过任何处理;实验组制备CVB3心肌炎鼠模型,处死后将其肠系膜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上述三组单层心肌细胞,采用免疫吸附法获取ACTL、VCTL、MCTL,对照组鼠为正常小鼠处死后取肠系膜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MTT法对实验组ACTL、VCTL、MCTL和对照组T细胞进行细胞毒鉴定;常规进行RT-PCR,判断实验组细胞及对照组细胞的TCR Vβ基因取用格局。结果对照组T细胞表达Vβ基因全部20个家族,而实验组三类CTL的Vβ基因取用格局呈现明显的限制性,ACTL优势表达Vβ36、Vβ8.1、Vβ8.2、Vβ8.3,MCTL优势表达Vβ5.1、Vβ8.1、Vβ8.2、Vβ8.3,而VCTL优势表达Vβ7、Vβ8.1、Vβ8.2、Vβ8.3。结论CVB3心肌炎中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CTL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其TCR Vβ基因取用格局呈现明显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105.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3(MMP-2,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正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分析MMP-2、MMP-3、TIMP-2在正常子宫内膜、EMS妇女正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表达,使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MMP-2、MMP-3、TIMP-2的mRNA的定量分析。结果MMP-2、MMP-3在EMS妇女异位内膜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P〈0.05),TIMP-2在EMS妇女异位内膜组织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对照(P〈0.05),而且MMP-2、MMP-3在异位内膜标本阳性染色范围有向间质浸润的趋势。在不同的组织学周期,MMP-2、MMP-3、TIMP-2的表达情况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EMS妇女异位内膜的MMP-2、MMP-3、TIMP-2mRN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在不同的组织学周期,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组的MMP-2mRNA含量、EMS妇女正位内膜组的MMP-3mRNA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妇女的异位内膜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可能与异位内膜MMP-2、MMP-3的过高表达及TIMP-2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TAM)与中药促细胞凋亡剂(莪术提取物)联合用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AM、阿拉瑞林(GnRHa)和TAM+莪术油治疗组,治疗4周后观察异位内膜生长情况,切取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SP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后异位内膜体积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减小(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异位内膜的VEGF表达评分较对照组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AM组与阿拉瑞林(GnRHa)组、TAM组与TAM+莪术油组异位内膜VEGF表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结合莪术油可使大鼠异位内膜病灶缩小,病灶VEGF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07.
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5例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及随访,按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2001)进行组织学分型和诊断。采用SP法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该类肿瘤占同期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56%(15/2679),其中,临床Ⅲ期或Ⅳ期者有12例(80%),临床Ⅰ期或Ⅱ期者3例(20%)。组织学分型:15例(100%)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心母细胞性或免疫母细胞性。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术后分别用CHOP或COMP方案治疗。4例有随访资料者均死亡,生存时间为21d~18月。结论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预后差。肿瘤的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检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Celecoxib对人卵巢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以及其抗卵巢癌作用与COX-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Celecoxib(COX-2特异性抑制剂)加入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中共同培养24h后,SKOV3细胞COX-2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变化,同时与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Aspirin相比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lecoxib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COX-2mRNA表达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显示,Celecoxib(5×10-5mol/L)和Aspirin(7×10-3mol/L)组COX-2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Celecoxib(5×10-5mol/L)组更显著;Westernblot检查结果相同;免疫组化发现,Celecoxib不同剂量(10、25、50mg/kg·d)用于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后,其COX-2的IO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大,其IOD减小。结论Celecoxib对人卵巢癌的抗肿瘤效应与COX-2表达下降有关,可能存在COX-2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水平和胎盘组织中膜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膜型VEGFR-1)的蛋白表达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轻度子痫前期,10例重度子痫前期和10例子痫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sVEGFR-1水平和胎盘组织中膜型VEGFR-1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痫前期各组血清中sVEGFR-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子痫前期的病情加重血清中sVEGFR-1水平有上升趋势,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期。膜型VEGFR-1在胎盘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膜,绒毛血管内皮细胞胞膜,羊膜上皮细胞胞膜上,间质有少量表达。子痫前期各组胎盘组织中膜型VEGFR-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病情加重有下降趋势,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期。子痫前期sVEGFR-1/膜型VEGFR-1较对照组高.随病情加重有升高趋势,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期。结论 子痫前期发病可能与血清中sVEGFR-1水平、胎盘组织中膜型VEGFR-1表达有关。膜型VEGFR-1在胎盘的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总结分析宫颈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全切术的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患者共203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将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理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7.7%,组织学分级诊断准确率为96.4%,临床分期准确率分别为:0期86.5%,ⅠA期78.8%。结论 活检取材不准确是导致该期诊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术前行诊断性锥切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