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背景:中老年人的颈椎骨关节炎发病率较高,国外对引起颈椎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数因素尚在讨论之中。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地区间中老年人群颈椎骨关节炎的患病危险因素.为颈椎骨关节炎的社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设计:横断面调查。 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华东医院、南方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完成。 对象:调查于2005-07/08完成。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市及成都6城市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的常住居民6218人,均自愿参加调查。其中男2916人.女3302人,年龄男性40~94岁,女性40~86岁。 方法:对调查人群进行颈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有临床症状者行X射线摄片。本次调查的基本抽样单位是居委会(城市)和村委会(农村)。抽样方法以各城市为总体,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层,第一阶段抽取区(县),第二阶段抽取街道(乡),第三阶段抽取居委会(村委会)。颈椎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为颈椎骨关节炎临床症状阳性加X射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2级及以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6个方面: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片检查情况及疾病诊断情况,共计94个问题141个变量指标。分析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表示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用比值比(OR),若OR〉1,说明疾病发生与暴露因素呈正关联;若OR〈1,说明疾病发生与暴露因素呈负关联。主要观察指标:各城市颈椎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和OR。 结果:纳入调查对象6218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国内6城市40岁及以上人群颈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23:6%,各城市患病.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OR=1.010~1.058)、使用蹲坑排便(OR=1.024~1.997)和高血压病史(OR=1.815~3.078)为大部分地区共同危险因素;北方地区的共同危险因素有日常爬楼梯或爬坡(OR=1.018~1.020);而喝色酒(OR=3.451.西安)、父亲骨关节炎史(OR=2.491,西安)、糖尿病史(OR=5.013,石家庄)、母亲骨关节炎史(OR=2.045,上海)、吸烟(OR=6.857.广州)、开始饮酒年龄(OR=3.044,广州)及专职体育运动(OR=9.020,哈尔滨)等危险因素分别在不同地区出现。 结论:国内6地区颈椎骨关节炎发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又有一定差异,可为今后颈椎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是治疗各类骨科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以及各类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等)的重要手段。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 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蛋白、脂质、核酸等, 并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间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和临床转化潜力, 但是其功能和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文献检索证实物理刺激、关键分子干预及小分子化合物和(或)生物材料刺激是促进外泌体分泌的重要策略。对外泌体的亲代细胞及外泌体进行工程化改造是实现优化并增强外泌体功能的的可行手段。而将外泌体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到生物材料内以促进骨修复再生是目前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式。综述外泌体的优化策略, 包括促进外泌体分泌及外泌体功能优化的方式, 以及外泌体功能化的生物材料促进骨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 能够为加强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并促进外泌体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以股骨头内成骨细胞(osteoblast,OB)成骨活性降低,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破骨活性增大,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降低、成脂分化增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受损、血供减少,致使股骨头内骨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的一种骨代谢疾病.股骨头坏死与骨组织细胞间信息传递异常密切相关.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膜通道结构,GJ在骨组织细胞间物质及信号传导通讯中起重要调控作用.通过GJ进行缝隙连接细胞通讯对上述骨代谢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间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 43,Cx43)是骨组织GJ中的重要组分.因此,GJ介导的细胞间信息传递与股骨头坏死等骨代谢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从GJ及Cx4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老年人群手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地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地区间中老年人群手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为手骨关节炎的社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6个城市6218例40岁及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4808例有症状者进行X线双手正位投照,对83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6个城市40岁及以上男女人群手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7.8%,各城市患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骨关节炎在大部分城市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镐头工作(OR=1.041~1.128);而日常武术(OR=2.018,西安),喝啤酒(OR=1.623,石家庄),母亲骨关节炎病史(OR=4.709,上海),姐妹骨关节炎病史(OR=7.072,广州),身高(cm)(OR=1.535,哈尔滨),电钻工作(OR=1.100,成都)等危险因素分别在不同地区出现。结论:我国6个地区手骨关节炎患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同时,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又有一定的差异。本次调查为今后手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六城市中老年人群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分布。方法:调查时间为2005-06/08。①从中国六大行政区(西北,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南)选出六城市(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824名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常住男女人群进行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片检查情况和疾病诊断6个方面,共计94个问题141个变量指标),并进行X射线片腰椎正侧位投照。②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为Kellgren&Lawrence分级二级及以上者。③采用EpiInfo6.0和SPSS10.0软件计算患病率和卡方检验。结果:①六城市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46.0%,各城市按年龄标化后患病率的排列顺序为:上海(70.8%)>广州(60.9%)>成都(46.4%)>哈尔滨(46.2%)>西安(34.2%)>石家庄(24.9%),各城市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六城市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男性47.6%,女性44.6%,性别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城乡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国内中老年男女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均较高,应当重视和加强对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关节炎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六城市中老年人群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分布。 方法:调查时间为2005—06/08。①从中国六大行政区(西北,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南)选出六城市(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824名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常住男女人群进行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片检查情况和疾病诊断6个方面,共计94个问题141个变量指标),并进行X射线片腰椎正侧位投照。②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为Kellgren & Lawrence分级二级及以上者。③采用Epilnfo6.0和SPSS10.0软件计算患病率和卡方检验。 结果:①六城市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46.0%,各城市按年龄标化后患病率的排列顺序为:上海(70.8%)〉广州(60.9%)〉成都(46.4%)〉哈尔滨(46.2%)〉西安(34.2%)〉石家庄(24.9%),各城市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六城市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男性47.6%,女性44.6%,性别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城乡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国内中老年男女X射线腰椎骨关节炎患病率均较高,应当重视和加强对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关节炎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股骨头血供受阻导致股骨头骨活性成分死亡,骨坏死发生一死骨吸收一新骨形成是其典型的病变过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绝大多数患者不得不最终选择的治疗方式。尽管ONFH治疗困难,但早期选择合适的保头治疗手段对于延缓THA治疗的时间仍很有必要。目前临床上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的手术方式众多,但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就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危险因素、病理、分期、目前的保头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重点介绍,以进一步增强临床医师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以及为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保头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经文献检索,对我国非创伤性ONFH,男性患病显著高于女性,且以北方居民和城市居民多见,此外糖皮质激素摄入、高脂血症、大量吸烟、酗酒等往往增加了ONFH发生风险;组织学上看,股骨头血供受阻后出现骨成分坏死以及修复的现象;病理分期上,Ficat分期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直接的分类方法;髓芯减压术、游离骨移植、带血管蒂骨移植、截骨术仍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患者的年龄、病因、分期等是影响ONFH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术者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酌情选择最为合适的保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国内文献报道约占2.5%。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低能量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由平地摔倒所致,男女比为2~3∶1。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近30年移位骨折占所有肱骨近端骨折的比例上升了50%。饮食中低钙摄入、骨质疏松等均会增加肱骨近端骨折的风险,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亚健康状态、髋部骨折家族史、糖尿病、视力减退及神经肌肉功能减退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内植物技术角度剖析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的失败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从国内10家医院收集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例;年龄37~62岁,平均(49.5±1.2)岁。内固定手术至THA的时间为8~42个月,中位数18.0(16.9,18.3)个月。调阅患者的住院病历、THA手术前后的X线和CT检查资料,从内植物并发症、髋关节骨结构损伤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结果:左侧固定77.8%(21例),右侧固定22.2%(6例)。1块重建接骨板固定40.7%(11例)、2块重建接骨板固定55.6%(15例)、4块重建接骨板固定3.7%(1例);螺钉固定数量每例4~15枚。内植物并发症:内植物侵蚀股骨头33.3%(9例)>螺钉滑脱11.1%(3例)>螺钉断裂3.7%(1例)。骨结构损伤:股骨头骨缺损96.3%(26例)>负重区关节面塌陷+后壁骨吸收/坏死77.8%(21例)>股骨头脱位70.4%(19例)>负重区关节面塌陷63.0%(17例)...  相似文献   
20.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向全国蔓延。相较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2019-nCoV致死率更低,但却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936例(武汉36174例)[1];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感染3019例[2],远远超过了"非典"疫情感染人数。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病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3]。骨盆、髋臼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容易合并大出血、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情况,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4]。病毒流行为疫区骨盆、髋臼骨折院前急救、急诊诊疗、手术策略、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医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流行期间,为了降低骨盆、髋臼骨折救治过程中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骨折预后水平,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统筹传染病和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方案,制定严密的诊疗计划,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科学战"疫",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肺炎防治和创伤救治相关诊疗指南[5,6,7,8,9,10],特制定此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提高治愈率,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