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82.
目的: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转移性结直肠癌行肺部或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进行CTCs检测,并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应用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对性别、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微波术后CTCs数目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年龄(P=0.274)、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P=0.271)、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P=0.214)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CTCs数目在微波消融术后会增加;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疾病状态不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青少年L_5S_1发育不良性滑脱与峡部裂性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影像资料完整的青少年L_5S_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6例,年龄10~18(13.4±2.0)岁;其中发育不良性滑脱(发育不良组)9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15例。在站立位脊柱侧位片上测量滑脱相关指标(滑移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指标(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L_5入射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矢状面厚度、腰骶角、骶骨平台角)。对两组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滑脱距离、滑脱率和滑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育性滑脱组矢状面偏移、L_5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骨盆矢状面厚度均明显高于峡部裂性滑脱组(P0.05)。发育性滑脱组的骶骨倾斜角、腰骶角和骶骨平台角则显著低于峡部裂性滑脱组(P0.05)。两组间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峡部裂性滑脱明显不同,发育不良性滑脱表现为躯干前倾明显,骨盆后倾。对于发育不良性滑脱,需要严密观察,出现矢状面失平衡时则应早期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缺血-再灌注(I-R)小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7只:I-R组(A组),β-七叶皂苷钠组(B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2 h后,B、C组分别经腹腔给予β-七叶皂苷钠和同体积NS,然后每隔24小时重复1次。在MCAO2 h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IL-1β及AQP4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A组不同时间点病变侧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增高,AQP4及IL-1β表达均被上调,以48 h最为显著;与A组比较,B组不同时间点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脑含水量降低,AQP4及IL-1β表达下调(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有效保护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脑内IL-1β生成和降低AQP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探讨其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CHB患者免疫耐受期(A组,24例)、免疫活化期(B组,64例)、HBeAg阴性(C组,23例)和11例健康对照者(D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同时检测ALT.结果 B、C组CD4+、CD8+细胞表面PD-1表达显著高于A、D组(P<0.05).C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免疫状态下CHB患者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及ALT均无相关性.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肝脏炎症损伤是影响PD-1表达的重要因素,HBV DNA载量不是主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曲张病变大隐静脉第一对瓣膜的病理改变。方法大隐静脉曲张(A)组24例,正常对照(C)组3例,分别采用HE、Sirius Red染色及CD31、-αSM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隐静脉第一对静脉瓣在曲张病变中的病理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A组静脉瓣膜延伸变长、扭曲变形,伴胶原纤维增生,瓣膜两侧内皮细胞表达CD31不一致(P<0.05),并异常高表达-αSMA(P<0.05)。结论曲张大隐静脉中瓣膜的形态、结构、内皮均发生了明显病理改变,提示静脉瓣膜的这些改变在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深静脉穿刺的首选在临床广泛应用,其误伤动脉的并发症较高.本研究的目的 是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变化特点.方法 记录139名成年患者右颈部高位(胸锁乳突肌上乳头突起至锁骨中点)、中位(胸锁乳突肌的胸骨段与锁骨段的交叉点)、低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靠近锁骨区域)3处位置上的动颈内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静脉夹角及重叠距离.结果 与高位相比,中位和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则显著增大.与中位相比,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也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显著增大.结论 高位处颈内静脉变异较小,临床上用解剖定位法在该处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动脉损伤概率小.  相似文献   
88.
张慧  李平  王维敏  李莉蓉  黄洪  胡云 《江苏医药》2012,(9):1027-1029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PHPT患者中,无甲状腺疾病组14例,合并甲状腺疾病组15例(51.7%)。其中,甲状腺良性病变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恶性病变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甲状腺隐匿性癌1例)。合并甲状腺疾病组的平均年龄大于无甲状腺疾病组(P<0.05)。结论 PHPT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高,且甲状腺恶性病变较多。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22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8)、脑缺血组(n=60)、β-七叶皂苷钠组(n=60)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n=60);每组又分为缺血后12 h、24 h、48 h、72 h、168 h亚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在脑缺血后2 h,β-七叶皂苷钠组和NS对照组分别经腹腔注射β-七叶皂苷钠和同体积NS,每隔24 h重复1次。在相应时间点对小鼠分别进行脑含水率(干/湿法)、脑梗死体积(TTC染色)、脑组织IL-1β及AQP4表达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与NS对照组小鼠脑含水率显著增高,脑组织IL-1β和AQP4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β-七叶皂苷钠组各时间点亚组脑含水率、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IL-1β、AQP4表达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和NS对照组(P<0.05~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IL-1β和AQP4表达上调;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和脑水肿。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石蜡组织中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human equilibritive nucleosidetransporter 1,hENT1)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ENT1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hENT1 mRNA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及肿瘤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果:hENT1 mRNA高表达组患者经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7.5月、总生存期36月,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0.420)、总生存期(P=0.707)。但是从生存曲线分析,hENT1 mRNA高表达的NSCLC患者可能从吉西他滨治疗中获益,可能获得更长无进展生存期的趋势。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与肺癌患者总生存期(P=0.02)、无进展生存期(P=0.008)显著相关。hENT1 mRNA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病理特征无相关性,可能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无关。结论:hENT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含吉西他滨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肿瘤组织的分期可能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