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9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9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 建立酒石酸唑吡坦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汉、蒙、朝、维4个民族各10名(男、女各5、回族9名(男5女4健康志愿者,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后测定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酒石酸唑吡坦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并考察人口统计学指标、生化指标等相关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选择一级吸收和消除的带有滞后时间的一室模型为结构模型,药动学参数CL/F、V/F和Ka的群体典型值及其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23.1 L·h-1(7.58%、53.0 L(5.11%和5.07 h-1(13.6%。同时性别和民族因素对清除率有显著影响(P<0.001,民族因素对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 用NONMEM软件拟合建立的酒石酸唑吡坦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2.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癌前病变和慢性炎症,其损伤具有组织学异质性,多种类型的细胞参与其发生与恶性转化,而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检测了来自于OLP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口腔组织和脱落细胞中miR。96/182/183簇、miR-203、miR-375、miR-769—5p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双标图法评价了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与OLP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相对于志愿者正常组织,miR.203在患者病损区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其它miRNA。与此相反,miR-203及miR-96/182/183簇的表达在脱落细胞中则没有显著差异,提示OLP病损区中不同类型细胞对miRNA表达的调控不同,可能与OLP的组织学异质性相关。双标图分析表明miR-203与miR-96/182/183簇的表达量在患者病损区组织中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NmiR-203不仅在分子层次显示TOLP的组织学异质性,还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HPLC-MS对新疆塔中荒漠栽培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药材60%甲醇提取物的色谱图进行鉴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含0.1%的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在相同色谱条件下,通过与已分离得到的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碎片离子进行比较,对新疆塔中荒漠栽培肉苁蓉药材的16个色谱峰中的17个成分进行了准确的鉴定,分别确定为松柏苷,去甲紫丁香苷,紫丁香苷,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类叶升麻苷(管花苷A),肉苁蓉苷B,异类叶升麻苷,2'-乙酰基肉苁蓉苷A,肉苁蓉苷C,异肉苁蓉苷C,2'-乙酰基类叶升麻苷,管花苷B,epimeridinoside A,肉苁蓉苷K,肉苁蓉苷J。结论:该研究方法适用于肉苁蓉60%甲醇提取物色谱峰的鉴定,为全面分析该药材的化学成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4.
阿魏属在植物分类学上归类为伞形科,全球约150余种,其中13个物种在我国药用。本文评述其化学成分和生物学活性以及临床应用。阿魏属药用植物中单萜、倍半萜和香豆素类化合物无论是在含量上还是在化学结构多样性上,占绝对优势地位,它们可能是阿魏属药用植物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基础之一。最具特色的是该属的大部分单萜或倍半萜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类型上杂合香豆素的结构单元。该属药用植物的许多活性诸如细胞毒、抗菌、抗病毒、P-糖蛋白抑制和抗炎等皆与单萜杂合香豆素或倍半萜杂合香豆素化合物有关。这些研究结果能够用于阿魏属药用植物的药用亲缘学研究。  相似文献   
75.
李滢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9):1074-1079
目的:研究麸炒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麸炒白术70%乙醇水提取物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蒲公英萜醇乙酯(2)、白术内酯Ⅶ(3)、白术内酯Ⅰ(4)、双白术内酯(5)、双表白术内酯(6)、杜松脑(7)、白术内酯Ⅱ(8)、白术醚(9)、8-表白术内酯Ⅱ(10)、8-表白术内酯Ⅲ(11)、白术内酯Ⅲ(12)、4R,15-环氧白术内酯Ⅱ(13)、4R,15-环氧-8β-羟基白术内酯Ⅱ(14)、桉叶-4(15)、7-二烯-9α,11-二醇(15)、β-谷甾醇(16)、白术内酯Ⅳ(17)、豆甾醇(18)、葡萄糖(19)、蔗糖(20)。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中药白术中分离鉴定。本文首次报道麸炒白术的系统性化学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76.
杨秀伟  郭洁  徐嵬 《中草药》2013,44(15):2097-2004
目的 研究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四乙酰芍药苷、五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 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检测上述6个化合物从孔板顶端(AP)→底端(BL)、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HPLC法测定上述6个化合物,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 芍药苷双向转运的Papp值与阿替洛尔的Papp值皆在10-7 crn/s数量级;其他5个化合物的Papp值介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吸收良好的普萘洛尔与难以吸收的阿替洛尔的Papp值之间.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浓度为10~200 μmol/L,四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浓度为10~150 μmol/L,五乙酰芍药苷浓度为10~100 μmol/L时,其转运效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6个受试化合物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芍药苷属于难吸收的化合物,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四乙酰芍药苷、五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属于中等吸收的化合物;苯甲酰芍药苷具有促进阿替洛尔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吸收转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应用基于模型化的荟萃分析的方法,建立紫杉醇种属间相关性的定量评价方法,为新药研发的种属间外推与剂量确定提供参考。 方法 以紫杉醇药动学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建库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并按种属进行分类,摘录每篇文献的血药浓度数据,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分别对人、大鼠、小鼠进行建模。采用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ormalized prediction distribution errors,NPDE)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并依据相关生长规律法对药物种属间相关系数进行计算。 结果 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法模型化,人、大鼠、小鼠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与文献检索结果一致。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对最终模型结果进行可视化检验,模型结果准确可靠。依据相关生长规律法(allometric scaling)对3个种属的清除率CL和总表观分布容积Vtotal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分别为r2=0.997 4和r2=0.937 2,种属间相关系数的线性关系良好。 结论 以紫杉醇为例,成功地建立了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方法,能够定量的评价和预测种属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宁颖  孙建  吕海宁  屠鹏飞  姜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938-1941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101,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赤小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借助ESI-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2β,15α-二羟基-贝壳杉-16-烯-18,19-二羧酸(1),2β-O-β-D-葡萄吡喃糖-15α-羟基-贝壳杉-16-烯-18,19-二羧酸 (2),2β-(O-β-D-葡萄吡喃糖)atractyligenin (3),3R-O-[β-L-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 辛-1-烯-3-醇 (4),(6S,7E,9R)-6,9-二羟基-megastigman-4,7-二烯-3-酮-9-O-β-D-葡萄吡喃糖苷 (5),刺五加苷D(6),白藜芦醇(7)和麦芽酚(8).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9.
人参皂苷系人参根和根茎的活性成分,参与调节多种生理活性。在我们前文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人参根和根茎、茎叶、果实、种子和红参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为源于人参的现代中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迄今,已从人参分离鉴定了201个三萜类化合物,其中189个归属为达玛烷型三萜及其衍生物,10个归属为齐墩果酸型三萜,2个归属为羽扇豆烷型三萜;不但在含量上,而且在化学结构多样性上,达玛烷型三萜及其衍生物占绝对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0.
杨雁芳  吴妮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4):2706-2711
建立MDCK-pHaMDR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用于评价中药化学成分透血脑屏障的吸收转运。通过MDCK-pHaMDR单层细胞的电镜下形态学特征、跨膜电阻、罗丹明123的胞内蓄积和双向转运以及阳性对照药咖啡因和阿替洛尔的转运程度等指标对MDCK-pHaMDR细胞模型进行评价。MDCK-pHaMDR细胞模型具有良好的完整性、紧密性和P-gp的稳定表达,阳性药物的转运结果与文献值一致。建立的MDCK-pHaMDR细胞模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用于中药化学成分透血脑屏障的吸收转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