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6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1636篇
耳鼻咽喉   178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489篇
口腔科学   171篇
临床医学   881篇
内科学   526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604篇
特种医学   1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85篇
综合类   3056篇
预防医学   883篇
眼科学   238篇
药学   430篇
  5篇
中国医学   241篇
肿瘤学   33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723篇
  2010年   587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S10 0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上皮的比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1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10例上皮异常增生、8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S10 0蛋白表达水平 ,并作对比研究。结果 :S10 0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无表达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上皮中和异常增生上皮中S10 0的阳性表达率为 5 0 %,后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上皮 (P <0 .0 5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与异常增生上皮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生发展与S10 0蛋白过表达密切相关 ,S10 0蛋白表达强度与异常增生上皮表达强度一致。  相似文献   
32.
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5例,显微镜下(5~25倍)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耳前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分别自后、侧和前方显露小脑延髓池内结构,详细观测其神经血管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小脑延髓池位于延髓外侧,上至桥延沟,下达枕骨大孔,侧方沿枕骨形成蛛网膜袖套进入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自上而下起自橄榄体背侧、延髓和脊髓的后外侧沟,根丝逐级汇合后分别进入舌咽神经道和迷走神经道.椎动脉于小脑延髓池的下端入颅后经该池行向前上内进入延髓前池.小脑下后动脉(PICA)可分为延髓前段、延髓侧段、扁桃体延髓段、脉络膜扁桃体段和皮质段.主要的静脉有小脑延髓裂内静脉、延髓静脉、小脑岩面下组静脉和岩下桥静脉.结论小脑绒球和Luschka孔脉络丛复合体及颈静脉孔硬膜返折可作为辨认舌咽神经脑池段的解剖标志,深刻认识小脑延髓池的蛛网膜界限对手术处理累及小脑延髓池的不同性质病变,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3.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的造血问题。方法 :对 2例患者分别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及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CBSCT) ,用血细胞分离机或 6 %羟乙基淀粉去除移植物中的红细胞 ,定期检测受者血型 ,根据情况输注血细胞。结果 :2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 ,未出现溶血反应。结论 :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Allo -HSCT ,去除供者移植物中的红细胞能有效地防止急性溶血反应的发生 ,定期检测受者血型 ,及时调整输血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4.
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一氧化痰、5-羟色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和 5 -羟色胺 (Sereotonin ,5 -HT)的影响 ,并探讨其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 ;采用硝酸还原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颈静脉 (ExternalJugularVein ,EJV)中NO和 5 -HT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NO显著升高 ,5 -HT显著降低 (P <0 .0 1) ;与模型组比较 ,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NO显著降低 (P <0 .0 1) ,5 -HT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针刺不仅能治疗偏头痛 ,而且能减慢 5 -HT的降解 ,抑制NO的释放。推测针刺偏头痛可能是通过调节 5 -HT和NO的含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5.
湖南省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湖南省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湖南省HBVDNA阳性慢性乙肝病人共 185例 ,其中病毒携带者 (ASC) 4 2例 ,慢性轻、中度肝炎 (CH) 38例 ,重型肝炎 (FHF) 80例 (伴有肝硬化者 4 9例 ) ,肝细胞癌 (HCC) 2 5例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基因型B136例 (73.5 % ) ,基因型C 4 9例 (2 6 .5 % )。基因型B在FHF中占绝对优势 (83.7% ) ,其次为HCC(76 % ) ,与ASC(5 7.1%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基因型B相比 ,基因型C在垂直传播感染者中多见 (38.8%与 13.2 % ,P <0 .0 0 1) ;HBeAg阳性率明显增高 (5 7.1%与 30 .9% ,P <0 .0 0 1) ;抗HBe阳性率明显下降 (36 .9%与 6 6 .2 % ,P <0 .0 0 1)。与基因型C相比 ,基因型B感染者ALT水平明显增高 (2 6 4 .5± 2 5 6 .5与 10 0± 12 0 .6 ,P <0 .0 0 1)。结论 :湖南省存在乙肝病毒基因型B和基因型C ;基因型B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活动性相关 ,基因型C与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芦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肾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血小板活化和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6 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芦沙坦、氨氯地平治疗 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尿蛋白排泄率 (UAER)、血浆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Bcr)和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 (P <0 .0 0 1) ,GMP 14 0和UAER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 ,BUN ,Bcr,CCR无明显变化 ;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UAER与GMP 14 0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9和 0 4 8) ,与血压下降无显著相关。结论 :①芦沙坦、氨氯地平能有效地控制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血压 ,减轻早期高血压性肾损害 ;②推测该药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而对肾功能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前期实验已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优越。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5-羟色胺1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5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选用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模型对照组只造模,不作其他处理;针刺治疗组造模后进行针刺;针刺预防组针刺后造模电刺激20min。针刺方法:针刺大鼠双侧太冲、阳陵泉穴20min。采用疏密波,电流强度0.3~0.6mA,留针20min,1次/d,共5次。②实验完毕后取脑干及三叉神经节匀浆,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5-羟色胺1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针刺预防组各9只,共脱失3只。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5-羟色胺1FmRNA表达显著减弱(P<0.01)。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1),5-羟色胺1F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针刺调控5-羟色胺1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可能是针刺防治偏头痛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8.
中国汉族人群腓骨肌萎缩症Cx3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arcot Marie Tooth (CMT)diseaseisthemostcommoninheritedperipheralneuropathywithapreva lenceof 1in 2 5 0 0 .Distalmuscleweaknessandatro phy ,sensorylossandreducedorabsenttendonreflex es ,pescavus ,hammertoes ,steppagegaitareamongthemainsymptoms .Thereares…  相似文献   
39.
目的采用同种移植技术建立Wistar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并初步探讨其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将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注入免疫抑制的2只6周龄Wistar大鼠皮下,14d后将生成的瘤块移植到免疫抑制的33只实验组大鼠肝内。肝内瘤块移植后第5、10、15、20、25d分别取相应时间点实验组全部存活大鼠及随机抽取的1只对照组大鼠行磁共振成像并进行影像分析,然后处死动物,取实验组肝内肿块及对照组肝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查。结果24只大鼠造模成功,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成功率为72.73%。接种10d后19只大鼠的肝内瘤灶均被MR平扫检出,呈稍长或等、稍长混杂T1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稍长、长T2信号。结论通过免疫抑制同种移植技术可建立Wistar大鼠CBRH-7919原位肝细胞癌模型。该种建模方法操作简便,易于重复,移植成功率高,实验周期短,肿瘤MRI表现与人类肝细胞癌信号特点相似,是一种较理想的适合于肝癌影像学评价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前后肺不张的变化。方法8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于麻醉前、麻醉诱导插管后行全肺CT扫描,选择肺尖、肺门、右膈顶上1cm三个层面的CT图像分析观察肺不张的变化。结果三个层面中,右膈顶上1cm层面的图像麻醉前后变化最明显,麻醉诱导插管后监测到明显的肺不张。结论全麻导致患者肺不张的面积和百分比增加,围术期肺部CT扫描能有效地监测到肺不张的发生,有助于优化术中机械通气,减少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