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9篇
  1篇
中国医学   525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大增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为情志不畅,肝气不舒,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宫、胞脉,"不通则痛"。血离经脉日久,导致诸多变症丛生。王老针对复发病灶有无两种情况,认为患者肝气郁结是其诱因,进而加重气血瘀滞状态,故提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法,治以阳和汤或少腹逐瘀汤,随证加减,分期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2.
许静  王蕾 《检验医学》2013,28(1):80-82
根据卫生部2006年<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精神,为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1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将核医学科所有检验项目(主要是肿瘤标志物、激素及骨代谢指标等)移交至检验科.在初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原实验室工作量大、检测项目多、工作人员多(大多为无检验资质人员)、检测仪器品牌多、型号多.因此,对检验科接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保证原有设备和检测项目正常运行的前期下,我们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完善质量控制程序等方面着手,对原先的检验流程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并收到明显的成效,具体流程优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划并实施.  相似文献   
73.
王蕾  宁小晓  王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8):2200-2201,220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以下简称双阳)患者前C/C区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与S区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18例双阳患者,对前C/C区及S区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分析测序结果.结果 18例双阳患者中,检出前C/C区氨基酸突变者7例;前C/C区发生突变与未发生突变者比较,其S区氨基酸的突变次数及突变率明显增加(P<0.05);7例前C/C区氨基酸突变患者中,4例为前C区nt1896突变,其中1例为HBeAg(-),3例为HBeAg(+).结论 双阳患者不仅S区氨基酸突变增多,其前C/C区氨基酸突变也明显增加;双阳患者前C区nt1896突变更常见于HBeAg阳性者,可能与双阳患者病毒株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74.
《中南药学》2019,(5):777-779
乌头碱中毒无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数据诊断,往往是通过询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临床药师在对1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率失常的患者进行药学查房及用药教育时,通过对患者既往用药的评估,提出了患者乌头碱中毒诊断的可能,帮助临床鉴别诊断。通过药学问诊,临床药师参与到治疗团队中,对整个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中成药》2019,(3)
目的通过龙华医院门诊雷公藤多苷片的使用情况的处方分析,探讨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门诊使用雷公藤多苷片(2017年3月1日—2017年9月25日)的处方共1 046张。借助PA软件对适应证、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等方面做重点分析。结果 1 046张处方中,不合理使用处方85张,占8.1%,其中主要存在问题为诊断书写不规范、无适应症用药。潜在风险处方64张,占6.1%。结论应加强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的合理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清肺汤对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受体(s IL-2R)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指数评价患者的病情,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8 w后血清IL-2、s IL-2R含量。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68.33%,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w后,治疗组s IL-2R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 IL-2R与皮损面积、皮损形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5;r=0.40,P0.05)。结论:运脾化湿清肺汤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具有确实的临床疗效,极大程度地降低血清学s IL-2R水平,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77.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作生活的节奏增快,中青年罹患“不寐”的数量在增多。不寐即现代医学之“失眠症”“睡眠障碍”,现代医学往往归属于神经内科范畴。从中医学角度,心主神明功能异常,可致心神不宁、心神失养而致不寐。现代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提出“双心医学”概念以来 [1] ,提示了心脏功能异常与睡眠障碍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因此从心病学角度治疗“睡眠障碍”,符合中医学“心主神明”之要义,亦与现代“双心医学”理念相契合。刘萍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从上海市名中医何立人教授,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内科杂病、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经验丰富,对不寐病证疗效显著。刘师尤其重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特点患者处方用药有所不同,在承经方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女性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中青年女性患者中关于“不寐”的辨证论治,以“健脾养血、清心除烦、理气化痰、养阴安神”为治疗原则,颇有疗效,兹通过其不同年龄女性不寐患者门诊验案介绍刘师的学术理念,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8.
79.
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80.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死于这种疾病的人数每年全球超过约266,000人[1]。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8年美国预计新发胰腺癌55440例患者,死于胰腺癌患者达44330例[2]。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10位,癌症相关死亡率第6位,在某些区域,发病率为第7位,死亡率为第5位[3]。胰腺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缺乏早期生物标志物,所以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临床上发现时太多已是中晚期,和处于无法切除的临床分期,从而导致高死亡率。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指外分泌部分的导管上皮来源,约占90%,PDAC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第四位,如果治疗上无重大突破进展的话,2030年可能将上升至第二位[4]。PC总体5年生存率<5%,只有约15%的患者有可能接受“治愈”的可切除PDAC手术,多数的患者表现为无法手术和不可治愈肿瘤,且术后局部和全身复发非常常见,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20~23个月,这给其治疗提出了重大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PDAC管理策略和改善治疗方案。PDAC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和病理表型,因此需要多种模式干预来控制疾病进展。过去许多的努力大多集中于致病因素的证据上,但收效甚微。吸烟、肥胖、长期存在糖尿病、PDAC家族史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几大危险因素[5]。成人体质量超重(BMI>25 kg/m 2)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且与早期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6]。糖尿病作为胰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糖尿病的发病持续时间增加了胰腺癌的风险,而二甲双胍则降低了这种风险[7]。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可能是PDAC潜在的早期迹象,但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8]。几项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与PDA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这种关系一般发生于慢性胰腺炎后10~20年之间[9]。更早和更好地发现和诊治PDAC为提高该病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基因、表观基因和蛋白改变的新型血液生物标志物,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为了加快生物标志物进入临床实践,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希望通过此类生物标记物筛选出高风险处于症状前阶段的患者。未来随着对PDAC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和了解的进一步深入将为我们直接针对癌细胞和肿瘤的微环境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现将近年来有关PDAC生物学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