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胃癌前病变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关键预防环节,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复杂,主要责之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情志为五脏所主,情志过激尤伤肝脾,七情六郁均可影响胃癌前病变的转归,其中以忧、思、郁、怒四者最为常见。胃癌前病变发病与肝关系密切,肝郁气滞是胃癌前病变的重要病理特点和向胃癌发展演化的关键病机,因此胃癌前病变多从肝论治。情志疗法包括五行音乐法、移精变气法、七情相胜法、言语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其顺应"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发展模式,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特色情志疗法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加强胃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疏导,有助于阻断胃癌前病变向胃癌进展,以期为胃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络病”的理解分析,以及中医对胃癌的认识,认为胃癌之病当属络病范畴。二者皆因正虚、气滞、痰瘀而致脉络瘀阻不通,蕴久化毒损络而为病。因此,基于络病理论对胃癌进行论治,应以通络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胃癌在转变形成癌症之前,大多由正常胃黏膜转变而来,其中部分发展成胃癌。鉴于本病的恶性度高,而且发病病因不明确,所以对疾病的一级预防就非常困难。因此,针对胃癌前病变的及时监测、有效的处理就自然成为了防治肿瘤发生的关键。本文针对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等方面来论述一下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杨百京  蔡钢  赵瑾 《农垦医学》2010,32(1):25-27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病理演变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123例,做对照研究。结果:与慢性胃炎组比较,癌前病变组肝胃气滞、脾胃湿热两组中医证型发生率降低,脾胃虚寒、胃络瘀血两组中医证型发生率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Hp感染以脾胃气虚、脾胃虚寒两组中医证型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发展到癌前病变的病理演变过程中,由脾胃湿热转为脾胃虚寒,寒凝血脉,导致胃络瘀血可能是关键因素。虚、滞、寒、瘀是胃癌前病变病理演变的基本规律,也是辨证论治的关键。正气不足,不仅是癌前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典型病案,介绍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机关键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痰瘀互阻、胃络血瘀;治疗主要以健脾益气、理气祛湿、活血通络为大法,随证加减,灵活变通,使人体气血旺盛,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6.
浅论“痞满”与胃癌癌前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古代中医有关痞满症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之论述进行总结。认为胃癌癌前病变属中医“痞满”之范畴其病因多侧重于内伤;病位在脾胃,与肝相关联,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阴两虚,标实则有气滞、血瘀、热毒蕴胃等;临床以胃脘痞满、痛或不痛、食欲减退为主要表现;治疗以宣畅气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及清解热毒为大法。  相似文献   

7.
三参调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变随年龄增大而有恶变的趋势,因此1978年(WHO)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肠化生和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阻断其向癌发展以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运用自拟三参调胃汤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学概念,通常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胃癌前病变的干预是胃癌防治研究的关键领域,现代医学对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显示有突破性进展.众多的临床报道证实,中医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具有优势性疗效,能够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使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减轻甚至消失,改变了胃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传统观点,使胃癌的二级预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胃癌前病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贵  彭安邦 《医学综述》2007,13(9):676-678
胃癌的发生常在癌变之前多数经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即由正常胃黏膜转变成胃癌前病变,部分再发展成胃癌。目前公认,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前病变。鉴于胃癌的高度恶性,且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因此对胃癌前病变进行密切的监测及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将是预防胃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白兆芝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并癌前病变注重把握病机转化规律,认为脾胃虚弱是CAG发病的基础,胃气阻滞是病机关键,胃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强调从整体与局部结合进行调治,主张缓调,以和为要,用药配伍兼顾多方面。白兆芝教授治疗本病有其独到的经验,对医者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MC)在胃良性病变、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23例胃癌组织、30例胃癌前病变组织和12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MC,观察其分布并计数,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胃癌前病变组MC数高于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P<0.05)。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中,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组织中MC数多于HP阴性组织者(P<0.05),且MC与其余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论:MC可能参与了胃癌的早期病变过程,尤其是与HP感染诱发的胃癌或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胃虚湿毒型和胃虚瘀阻型2组,每组各40例.胃虚湿毒型治以益胃养阴、化湿解毒(药用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等);胃虚瘀阻型治以益胃养阴、化瘀通络(药用丹参、当归、木香、郁金等).结果:2组经12周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85.0%.结论:中药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宋震亚  钱可大 《浙江医学》1995,17(4):193-194
应用ELISA方法检测45例胃癌手术标本的癌灶区及远外非癌区维甲酸结合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同时其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有关、中分化腺癌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及混合型腺癌,而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的浸润程度无关。此外,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亦有阳性表达。提示维甲酸结合蛋白有可能是胃腺癌的分化标志,且在胃癌前病变、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32在70例原发性胃癌,62例胃癌前病变和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结果:Cx3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呈一致性强阳性表达,Cx32在胃癌前病变,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3%,18.6%,Cx3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Cx32是人正常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通道的主要成分,Cx32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胃粘膜异型增生是胃癌的重要癌前病变,近有不少学者把含硫酸粘液型的不完全性肠化亦归属为胃癌前病变。这二种胃癌前病变与癌变及癌胚抗原(CEA)的关系密切。本文试图通过胃镜随访胃癌前病变患者,探讨组织和  相似文献   

16.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方信  阎岩 《医学争鸣》1998,19(4):457-459
目的:观察端粒酶活性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蜡膜介导热启动端粒重复扩增PCR模型方法。结果: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3株均呈阳性,在38例胃癌中,32例端粒酶活性阳性,其中进展期胃癌为30/35,早期胃癌为2/3,而邻近胃组织为2/38,在29例胃癌前病变中,5例端粒酶活性阳性,其中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为1/8,1/4和1/3,肠上皮化生和胃息肉分别为1/8和1/6,  相似文献   

17.
论胃癌癌前病变中医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在胃癌的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现代医学对胃癌癌前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从中医整体学说之邪正盛衰理论分析其发病的病理机制。正虚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内在因素,邪实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条件,邪正胜负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最终环节,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措施。文章分别从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气机郁滞及血脉瘀阻方面分析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文献,制定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调查表,调查分析126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对其中医症状、电子胃镜、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查结果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归类分析,归纳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胃虚弱型(44例,34.9%)、胃络瘀阻型(14例,11.1%)、脾胃湿热型(26例,20.6%)、肝胃郁热型(10例,7.9%)、肝胃气滞型(32例,25.4%)。中医证候虚证以脾胃虚弱为主,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呈强阳性的患者多为脾胃虚弱型,胃黏膜重度萎缩患者也是多为脾胃虚弱型。结论 脾胃虚弱证为胃癌前病变患者最为多见中医证型,也是临床癌变高危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9.
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是胃癌前病变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是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模型.半个多世纪以来,为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科学家们都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目前,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方法虽然多样,但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故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复习和总结,将近年来应用较多、较为成熟的模型复制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胃癌癌前病变的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角度就近二年来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认为:胃癌的流行病学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胃癌细胞动力学、肿瘤酶学、肿瘤免疫学、以及在基因水平寻找胃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是近两年的研究重点;对胃癌癌前病变仍以追踪观察为主要措施;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仍有等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