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总结分析目前中医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药在临床上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治疗作用。综述近年来中药抗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明确中医药治疗胃癌是通过多靶点、多层次发挥作用。中医药治疗胃癌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由"损伤控制理念"延伸和发展而来,被广泛指导应用于外科临床。中医药在外科急腹症亦有其用武之地,与"损伤控制外科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指导,阐述中医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科炎性急腹症是指临床常见的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感染、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性腹内脏器的疾病。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上以急性腹痛为共有主证,以腹胀、痞满、便秘、舌苔黄腻等腑实证为主要兼证。辨证主要为阳、热、里、实证。上述疾病发生后,可以观察到病变器官郁积大量混浊或脓性的内容物(包括虫团、结石、粪石等),由此加重了局部梗阻,造成胆、肠等内压增高,血供障碍,甚至坏死穿孔;同时又可因细菌繁殖,细菌及脓液毒素等逆入血行,导致败血症、脓毒血症,  相似文献   
4.
玉米须(Corn Silkor Stigma Maydis)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药物,其"味甘、淡,性微温",玉米须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压、降脂,抗菌,利胆、排石,止血,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现仅就玉米须在肝胆疾病方面应用作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以六味地黄丸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45例为治疗组,同期选择单纯用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45例为对照组,对2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改变情况(按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近期客观有效(RR)22例,临床受益42例;对照组RR 19例,临床受益33例;2组间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3,P=0.525),而2组临床受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1)。治疗组治疗后卡诺夫斯库执行情况标准(KPS)评分为85.59±5.67,明显高于治疗前的73.2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7,P=0.029);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为76.05±4.86,稍高于治疗前的74.38±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44)。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8,P=0.021)。治疗组发生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的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提高化学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化学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尽管体外震波碎石作为一种新的非手术疗法已成功地用于胆石症的治疗,然而,因其治疗后胆绞痛发生率较高、须配合药物溶石和碎石片消溶率低等原因,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有人认为通过胆囊途径直视下取石可降低胆囊症状的发生率和胆囊切除术率。本文作者为此设计出一种短疗程经皮胆囊插管取名法治疗胆石症,取得较好效果。作者采用本法对直径小于30mm、结石数为1~数枚的4名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12小时服双剂量碘泊酸钠,禁食8小时。治疗时以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裸鼠建立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方组、5-氟尿嘧啶(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白鹤方组给予白鹤方(0.2 g/ml) 0.5 ml灌胃,1次/d; 5-FU组予5-FU稀释液(6 mg/ml) 0.2 ml腹腔注射,1次/周;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予白鹤方(0.2 g/ml) 0.5 ml灌胃,1次/d,同时予5-FU稀释液(6 mg/ml) 0.2 ml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予0.9%NaCl溶液0.5 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结束实验,观察各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测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移植瘤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情况。结果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抑瘤率分别为48.65%、47.64%和54.39%;电镜下观察发现,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胃癌细胞均出现凋亡表现;白鹤方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低于5-FU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移植瘤组织MVD,抑制微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胰疾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69年Babbit[1]首次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junction of the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JPBD)以来,随着解剖学、影像学的发展,发现它与许多胆道疾病和胰腺疾病,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石症、胆囊癌、胰腺炎等密切相关.1978年日本学者因此成立了"胰胆管合流异常研究会",由此引起国内外学者对AJPBD的日益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肝胆管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肝胆管结石的发病学变迁呈现患者数量减少、发病率降低、就诊时的病情较过去轻、发现时间较早等特点,可以认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肝胆管结石是一逐渐减少的疾病。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肝胆管结石仍然是非常多见的疾病,在部分农村的发病率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