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目的观察猪标本超声引导下腰椎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取来自2只巴马小型猪的L1-6节段脊柱及椎旁部分组织,分别在双侧L1-2、L2-3、L3-4、L4-5、L5-6椎间孔完成超声引导下经椎间孔硬膜外穿刺,应用腰椎X线片和CT检测穿刺针位置;大体观察穿刺针入路和针尖位置,记录穿刺针皮肤入针点与后正中线距离、入针深度和入针角度,并进行左右对比。结果穿刺成功率95%(19/20),其中穿刺针针尖位于椎间孔下缘、腹侧、中央区和旁中央区的占80%(16/20)。成功穿刺时,左右侧穿刺针皮肤入针点与后正中线距离、入针深度、入针角度无显著性差异(|t|<1.47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椎间孔硬膜外穿刺有较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46例全麻下接受脊柱手术的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3例。切皮前,F组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C组注入生理盐水1ml/kg。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h、4h、8h、24h和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F组术后2h、4h、8h和24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但术后48h与C组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有效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在脊柱手术后的疼痛,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脑运动控制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病程3~6个月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1例与健康人12例,在试图/实际运动、意象运动(MI)任务下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观察不同运动任务引发激活效应的空间分布和信号强度。结果 患者试图运动时的脑激活区域显著多于健康人实际运动时的激活区域,包括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1/M1)、辅助运动区(SMA)、外侧苍白球(PA)、小脑、左侧丘脑和壳核等。健康人意象运动的比较,患者激活簇主要存在于右M1、SMA、背侧运动前区(PMd)、左SMA、岛叶和基底核。患者试图运动比意象运动在左M1、双SMA、扣带回运动区和右小脑诱发更多的兴奋。结论 亚急性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执行运动任务时,M1、SMA的兴奋模式基本正常,顶叶和小脑等感觉运动整合区域激活增加,提示发生适应性重组。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A组)和常规护理 健康宣教组(B组),入院时和1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1个月后,两组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B组SAS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常规护理可使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结合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5.
背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与骨保护蛋白表达下调相关,在治疗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骨保护蛋白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骨吸收效能.目的:验证外源性重组骨保护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2008-06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择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为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515.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给药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单纯糖皮质激素给药组;骨保护蛋白组,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骨保护蛋白给药组.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各组大鼠分别取材,进行尿钙、磷、肌酐、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测定;大鼠骨骼局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保护素表达.结果:纳入动物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钙上升(P<0.05);腰椎、股骨骨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腰椎骨密度下降尤为显著(P<0.01);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最大载荷、最人应力、弹性载荷、弹性应力、弹性模量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②骨保护蛋白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尿钙下降(P<0.01);骨密度增加(P<0.05);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指标均增强(P<0.05);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糖皮质激素抑制骨骼局部骨保护蛋白表达,继发了渐进性骨质丢失,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形成.重组骨保护蛋白可以部分抑制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吸收,降低骨吸收指标、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从而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状况.  相似文献   
36.
收集尿路影像信息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设立脊髓损伤患者尿路影像基本数据集是为了规范日常最主要的尿路影像的收集方式和报告内容,使之符合国际脊髓损伤数据集的目的与要求。学习并使用国际脊髓损伤尿路影像基本数据集,有助于规范和统一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尿路影像基本信息的收集,为泌尿系统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择NLBP患者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为48.0±10.7岁;同时招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为45.2±10.6岁。采用脊柱形态测量仪(Spinalmouse誖)分别测量两组坐位及立位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角(sacral inclination,SacHipJ)、倾角(inclination,Incl)。采用Wilcoxon检验,分别对比各组坐位和立位的脊柱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两组立位脊柱参数、坐位脊柱参数及坐-立位脊柱参数变化量(difference value,D);采用Spearman检验,评估NLBP组腰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坐位LL、立位LL及D-LL的相关性;以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分为四个年龄段,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比NLBP组各年龄段坐位LL、立位LL及D-LL的差异。结果:立位变为坐位时,两组的TK、LL、SacHipJ均变小(P0.05),Incl均增大(P0.05);立位时,两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坐位时,NLBP组LL较对照组大,Incl较对照组小(P0.05);NLBP组D-TK、D-LL、D-Incl均较对照组小(P0.05)。NLBP组的VAS评分与立位及坐位LL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LL呈弱的负相关(rs=-0.293,P0.05)。NLBP组坐位LL、立位LL及D-LL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BP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不同于健康人群,表现为坐位时LL较健康受试者大,而从立位转变为坐位时,除骨盆后旋外,胸椎与腰椎曲度变小及躯干前移的变化量均较健康受试者小。  相似文献   
38.
脊髓损伤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障碍,这是由于大脑向脊髓传递运动指令的下行性传导束中断所致。其中主要的传导束是支配肢体运动功能的皮质脊髓束。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的再生修复或功能重塑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解剖病理基础,本文论述了皮质脊髓束的解剖相关知识以及脊髓损伤后既往促进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修复的经典方法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9.
背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与骨保护蛋白表达下调相关,在治疗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骨保护蛋白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骨吸收效能。 目的:验证外源性重组骨保护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2008-06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选择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为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515。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给药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单纯糖皮质激素给药组;骨保护蛋白组,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骨保护蛋白给药组。 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各组大鼠分别取材,进行尿钙、磷、肌酐、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测定;大鼠骨骼局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保护素表达。 结果:纳入动物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钙上升(P < 0.05);腰椎、股骨骨密度均明显下降(P < 0.05),其中腰椎骨密度下降尤为显著(P < 0.01);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载荷、弹性应力、弹性模量显著下降(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 0.01)。②骨保护蛋白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尿钙下降(P < 0.01);骨密度增加 (P < 0.05);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指标均增强(P < 0.05);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论:糖皮质激素抑制骨骼局部骨保护蛋白表达,继发了渐进性骨质丢失,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形成。重组骨保护蛋白可以部分抑制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吸收,降低骨吸收指标、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从而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状况。  相似文献   
40.
脊髓损伤后大脑皮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对大脑皮质产生的影响包括神经元形态和基因的表达、大脑皮质自身的功能和结构重组、局部血流、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等.这些变化可能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脊髓损伤后大脑皮质的变化对进一步探讨脊髓损伤的机制,寻找新的脊髓损伤治疗途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