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榄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酚酸类细胞周期抑制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摘要:目的阐明中国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中草药方榄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 以细胞周期抑制活性为抗癌指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和流式细胞术,跟踪分离活性成分,利用谱学手段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方榄茎皮中分离鉴定了5个具有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的酚酸类化合物: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没食子酸甲酯(3)、鞣花酸(4)和1,2,3,4,6-五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5)。这些化合物抑制tsFT210细胞周期的MIC值为73.5μmol/L(1)、15.2μmoL,L(2)、16.3μmol/L(3)、20.7μmol/L(4)、6.6μmol/L(5),其中1和3为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方榄中得到,化合物2、3、5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洋紫荆中生物碱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洋紫荆中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与生物活性追踪相结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丽丝胺罗丹明B(SRB)法检测化合物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4个具有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用现代谱学方法鉴定为N-naphthyl-2-aniline(1)、biocyclomahanimbine(2)、mahanimbine(3)、girinimbine(4).化合物1~3体外具有明显诱导K562细胞调亡作用.结论 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为该属中首次分离,其中化合物1的体外抗癌活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采用tsFT2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活性筛选模型,通过活性跟踪分离,从黄直丝链霉菌18522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具有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脱水亚胺环己酮(1)和l-亚胺环己酮(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和2将tsFT210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在G0/G1期,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23.8 μmol/L(1)和10.8 nmol/L(2).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也是新的亚胺环己酮类细胞周期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4 500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和保存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方法:按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脐带血的采集、分离、冷冻保存和检测.结果:在采集的6 232份脐带血中,采集的净血量、TNC、CD34 细胞百分率和CFU-C产率均值分别为90.7±22.2ml,10.5±3.4×108,0.24±0.15%,78.9±44.14/105NC.已保存符合标准的脐带血4 500份;分离后TNC回收率超过80%,而CD34 细胞、CFU-C回收率则超过90%,细胞活率无明显改变;冻存融化后细胞回收率80%~110%,细胞活率>90%.在接受569例无血缘关系患者查询中,93%患者可查找到≥4个HLA-A,B和DRB1位点相合的脐带血.结论:可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合格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刘文澜 《吉林医学》2012,33(21):4643-4644
<正>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近10年高血压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逐年增多[1]。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2亿,其中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34%,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其增高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2]。现试从中青年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苄酯对人胶质瘤U87MG细胞体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S实验考察异硫氰酸苄酯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2,5 μmol·L-1异硫氰酸苄酯作用24 h后,采用Transwell实验、黏附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异硫氰酸苄酯对人胶质瘤细胞侵袭、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应浓度异硫氰酸酯处理后人胶质瘤U87MG细胞中MMP-2、MMP-9、CD44、Survivin、Bcl-2、Net1、RohA、caspase-3、caspase-8和p-AKT的表达变化;应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NF-κB转录活性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胞内8-OH-dG含量;10,20 μmol·L-1异硫氰酸酯作用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异硫氰酸苄酯可显著抑制人胶质瘤U87MG细胞体外增殖;与0 μmol·L-1组相比,2,5 μmol·L-1异硫氰酸苄酯对人胶质瘤细胞U87MG侵袭、黏附和迁移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异硫氰酸苄酯处理后,肿瘤细胞MMP-2、MMP-9、CD44、Survivin、Bcl-2、NET1和RhoA的mRNA和蛋白表达、AKT磷酸化水平和NF-κB转录活性明显下调,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以及8-OH-dG含量显著上调;10,20 μmol·L-1异硫氰酸苄酯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异硫氰酸苄酯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87MG的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NF-κB信号转导途径,进而调节侵袭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中医药防治心衰具有显著特色。中医理论认为气阴两虚是心衰患者的主要证候之一,生脉散为益气养阴的代表方。目前根据生脉散研制的中成药包括注射用益气复脉、生脉注射液、生脉散、生脉饮、参麦注射液、生脉胶囊等,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从生脉方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心室重塑、减轻心肌细胞的炎性反应3个方面综述了生脉方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衰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青  黄绍辉  刘华 《天津护理》2021,29(2):196-197
目的: 探讨可拆卸壁贴式泪道模型在临床护士泪道清洗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设计制作一款可拆卸壁贴式泪道模型,选取实习、进修及转科新护士128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名。观察组采用可拆卸壁贴式泪道模型部件拆卸分解、泪道冲洗操作演示讲解,并借助该模型在专人指导下操作练习及临床实践培训。对照组则按照传统口头讲解、专人指导下实施临床操作见习及实践操作演练。比较两组培训后的技能考核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技能考核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拆卸壁贴式泪道模型应用于护士泪道冲洗操作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士操作技能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能谱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不同keV水平单能量图像的客观质量控制参数,确定最佳单能量图像。方法采用能谱CT机对100例受检者进行能谱CT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正常组50例,病变组50例。对40~140keV间隔5keV的21组单能量图像噪声(Noise)进行测量,计算正常组和病变组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的SNR和CNR及病变组中242个斑块的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冠状动脉(LAD、LCx、RCA的近、中、远段)图像的Noise、SNR及CNR。结果单能量图像Noise下降趋势的分界值在60keV,正常组、病变组血管的SNR、CNR值均在40~70keV水平明显高于其他keV水平。60keV水平单能量图像的SNR、CNR值在正常组与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正常组和病变组,60~70keV水平的单能量图像能够获得较高的SNR、CNR和较低的图像Noise,可作为能谱CT冠状动脉造影的最佳单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灌注液中庆大霉素对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的作用,为制定围手术期眼内炎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例白内障患者结膜囊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检出细菌对20 μg/mL、40 μg/mL、80 μg/mL庆大霉素和2 μg/mL左氧氟沙星敏感率。结果: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62%,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22%,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28.2%;全部检出细菌对20 μg/mL、40 μg/mL、80 μg/mL庆大霉素和2 μg/mL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79.84%、95.16%、97.58%、78.23%,中高浓度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SA和MRSE对20 μg/mL、40 μg/mL、80 μg/mL庆大霉素和2 μg/mL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69.23%、94.87%、100%、41.03%,各浓度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对灌注液中庆大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灌注液中加入适宜浓度庆大霉素,作为白内障围手术期眼内炎预防的措施应继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