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1150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521篇
预防医学   460篇
药学   55篇
  5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值(Grayscale median,GSM)对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初诊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n=28)和非脑梗死组(n=199); 收集首次住院的临床资料及三维超声颈动脉斑块指标灰阶中位数值(Grayscale median,GSM)、斑块体积(Plaque volume,PV)、斑块厚度(Plaque thickness,PT); 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水平的差异,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能。结果 脑梗死组合并冠心病的比例(35.71% vs 19.09%)及空腹血糖[(7.37±1.32)vs(6.82±0.85)mmol/L]、餐后2 h血糖[(13.16±3.52)vs(11.97±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ype A1C,HbA1c)[(7.03±0.98)vs(6.55±0.33)%]、总胆固醇[(5.98±1.13)vs(5.41±0.9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42±0.65)vs(3.05±0.40)mmol/L]、尿酸[(360.01±76.87)vs(320.15±80.55)mmol/L]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斑块的GSM[(35.24±6.92)vs(41.93±11.82)]均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斑块PT,PV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DLC,HbA1c、颈动脉斑块GSM是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6.073、4.205、0.852(P<0.05)且四项指标单独或联合均对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具有预测价值,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GSM降低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GSM联合实验室指标LDL-C,HbA1c能够进行脑梗死发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合作内涵,提高治疗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方法结合胸外科的工作特点构建医护一体化的合作内容,从单病种诊疗护理路径化、护理康复合作化、专科发展帮带化、医护应急预案演练管理同质化等形式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后,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医护合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了提升服务品质的目的,提高护士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医护合作的满意度,培育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3.
雷亚克  戴莹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97-1399
目的 评价主要实验操作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日常检测工作对室内环境污染状况,提出关键风险因素。 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检测实验操作可能溅洒的病毒液,采用含指示病毒的模拟样本,测试生物安全柜分别在吹吸、振荡等试验操作时,对台面的污染情况。对肠道病毒实验室内高危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用PCR法检测结果评估污染现状。 结果 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吹吸和振荡操作,以操作点为中心,从距中心点各个方向不同距离的范围内采样,结果均未能检测到目标病毒。肠道病毒实验室物体表面PCR阳性率16.28%。 结论 实验室日常操作的安全风险总体可控,生物安全柜能有效控制实验操作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实验室内环境污染可能多由手卫生措施不到位和日常消毒不彻底所造成,手卫生成为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风险因素,实验室应强化工作人员手卫生和日常消毒的管理和培训。  相似文献   
104.
郑武  笪琴  张薇  汤恒  彭国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25-1328
目的 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 筛选2012年1月1日以后接受HAART的成年患者,利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分析患者的基线、治疗后6、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 843例研究对象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218.94±143.96)个/μl,接受HAART后6个月为(334.31±188.62)个/μl,12个月后为(382.79±204.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 856.98,P=0.000)。影响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开始治疗年龄、WHO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受性别、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开始治疗年龄、初始治疗方案等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其中,女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二线药物的患者上升较快。受WHO临床分期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上升趋势符合二次方曲线方程,WHO临床分期越靠前,上升速度较快。 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早开展HAART,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5.
陈丽  方梦可  吴艳  殷刚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718-2721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用药信息,对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麻醉性镇痛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销售金额前3位的分别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麻醉性镇痛药物的DDDs排序基本稳定,DDDs前3位的分别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2015年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片(10、30 mg)的B/A为1.00。结论 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在无创给药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使用Corail颈干角135°不同偏心距股骨假体的术后影像学参数,对比双侧测量结果,分析术后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探讨Corail标准柄KS型与高偏心距柄KHO型股骨假体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使用强生Corail股骨柄假体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86例单侧髋关节病变患者,根据术中使用不同偏心距股骨假体将患者分为高偏心距组和标准偏心距组。高偏心距组为Corail高偏心距假体KHO型52例,女20例,男32例;年龄21~71(50.6±13.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0±4.1) kg/m2。标准偏心距组为Corail标准股骨柄假体KS型134例,女57例,男77例;年龄18~77(47.3±14.0)岁;BMI(25.3±3.5) kg/m2。在术后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外展力臂、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下肢长短差异,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分析假体的稳定性。结果: 高偏心距组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联合偏心距、外展力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偏心距组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联合偏心距、外展力臂、下肢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偏心距组患侧髋关节外展力臂与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和联合偏心距呈正相关性(r=0.633,P<0.001;r=0.384,P=0.005;r=0.690,P<0.001),健侧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r=0.688,P<0.001;r=0.574,P<0.001;r=0.765,P<0.001)。标准偏心距组患侧髋关节外展力臂与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和联合偏心距呈正相关性(r=0.734,P<0.001;r=0.418,P<0.001;r=0.749,P<0.001),健侧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r=0.775,P<0.001;r=0.397,P<0.001;r=0.773,P<0.001)。高偏心距组双下肢长短差异与双侧联合偏心距的差异、双侧外展力臂的差异均有明显相关性(r=0.376,P=0.006;r=-0.346,P=0.012)。标准偏心距组双下肢长短差异与双侧联合偏心距的差异、双侧外展力臂的差异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9,P=0.919;r=-0.036,P=0.682)。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Trendelenburg阴性,假体均稳定。结论: Corail标准柄与高偏心距柄在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均可较好重建股骨偏心距,能很好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维持双下肢长度及髋关节稳定性。虽有病例未能正常重建股骨偏心距,但并不影假体的稳定性和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了解2005 — 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以当年3月至次年2月为1个流行年统计发病情况,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的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8年2月HFRS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其时空聚集特征。结果2005 — 2017年荆州市报告HFRS发病551例。 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rs=0.901,P<0.05),其中2016 — 2017年呈快速上升;有春季、秋冬季2个发病高峰,为HFRS混合型疫区;时空扫描(15%人口上限)结果显示高发聚集区在长江以北的沙市区、江陵县、监利县,共29个街道和乡镇,聚集时间在2011年11月至2018年2月,2016年12月以后聚集区增加洪湖市的12个乡镇。结论2005 — 2017年荆州市HFRS处于新一轮流行周期的上升阶段,重点防控地区在江陵县、沙市区、监利县和洪湖市。  相似文献   
109.
方斌  徐晖  余晓  李翔  叶国军  刘琳琳 《疾病监测》2019,34(11):994-1000
目的了解2015 — 2019年湖北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和进化特征、抗原表位和耐药位点突变情况。方法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下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并划分流行高峰,选取2015 — 2019年湖北省39株经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后病毒分离培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并测序,另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下载13株湖北省毒株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进化簇分布、抗原表位和耐药突变位点,通过三维建模,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构。结果2015 — 2019年湖北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每年流行高峰持续长达11~14周,流行强度逐年增加,在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进化树6B簇内进化出6B.1A到6B.1A7等多个分支,发现12处HA抗原表位突变位点和2处NA基因耐药位点,其中毒力标签D222G和耐药位点I223V三维模拟结构差异明显。结论2015 — 201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强度不断提高,进化出多个分支簇,零星检出毒力标签和耐药突变位点,该分析有助于提高湖北省流感病毒流行病学和基因进化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2017年湖北省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分布特征,比较停课、隔离、健康教育、环境消毒措施在传染病暴发早期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效果。方法建立全省聚集性/暴发疫情主动监测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年湖北省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构成、场所分布等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疫情控制措施效果。结果2017年湖北省共监测发现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1 128起。 聚集性疫情中,手足口病的比例最高(46.6%);暴发疫情中,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比例最高(46.1%)。 学校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95.1%)。 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聚集性疫情中采取停课、环境消毒或健康教育能有效阻止暴发疫情的发生(OR停课=0.191,95%CI:0.116 ~ 0.314;OR环境消毒=0.505,95%CI:0.320 ~ 0.798;OR健康教育=0.395,95% CI:0.230 ~ 0.679)。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停课或健康教育措施能有效阻止暴发疫情的发生(OR停课=0.187,95%CI:0.111 ~ 0.314;OR健康教育=0.439,95%CI:0.233 ~ 0.825)。结论2017年湖北省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停课或健康教育是控制此类疫情效果最明显的措施,应首先推行,其他防控措施也需要相应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