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9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7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经miR-15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ERBB3)信号通路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kov3细胞,阴性对照组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基,帕瑞昔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100,200μmol/L的帕瑞昔布,阳性对照组加入含有终浓度为4μmol/L的顺铂,48 h后以四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Skov3细胞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kov3细胞中miR-152,ERBB3,以及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Skov3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降低,Skov3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 <0.05);其miR-152,ERBB3,COX-2,PI3K,Bcl-2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Bax和Caspase-3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且帕瑞昔布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变化均呈剂量依赖性(P <0.05);与帕瑞昔布高、中、低剂量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 <0.05)。结论帕瑞昔布可能通过抑制miR-152/ERBB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Skov3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在光镜下对ALCL分型,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ALCL的免疫表型特点,使用的抗体有CD45、CD3、CD45RO、CD20、CD79、CD30、CD15、EMA、ALK1、CD68、S-100蛋白、CK、HMB45。结果:28例ALCL均强烈表达CD30,除5例为B细胞性外,18例为T细胞性,5例为裸细胞性。其中多形性7例,单形必7例(包括原发皮肤ALCL2例),淋巴组织细胞性4例,富于粒细胞性5例。结论:ALCL具有较广的细胞学范围,免疫组化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附睾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附睾粘膜相关淋巴细胞(MALT)型淋巴瘤与附睾肉芽肿性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机制。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4例附睾MALT型淋巴瘤为CCL细胞型,并有淋巴上皮变。免疫表型4例LCA、L26均呈阳性,IgM·κ2例,IgA·λ1例呈阳性。结论:附睾MALT型淋巴瘤在多为低度恶性,以手术治疗为主,应对附睾 慢性炎进行病因治疗,以免附睾形成获得性MALT,  相似文献   
94.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Wnt通路中核心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以及bcl-2、cyclin D1、c-myc在SFT肿瘤细胞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结果 22例SFT中,β-catenin原位杂交阳性表达者14例(63.64%),免疫组化阳性表达者16例(72.73%),两种检测结果呈正相关.22例SFT中,bcl-2、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2%(18/22)、63.64%(14/22)、18.18%(4/22).免疫组化β-catenin阳性表达的16例中,强阳性染色率为43.75%(7/16),弱阳性染色率为56.25%(9/16).在良性组和潜在恶性组之间,β-catenin、bcl-2、cyclin D1、c-myc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β-catenin在两组中强阳性染色率分别为13.33%(2/15)和71.43%(5/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nt通路的激活存在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免疫组化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强阳性染色对判断SFT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5.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 ML )起初是指起源在胃肠道MALT的一种B细胞淋巴瘤。早期的观点认为胃肠道的淋巴瘤基本都是MALT ML ,并且是低度恶性的淋巴瘤 ,后来认识到有高度恶性的MALT ML。但目前认为全身各处均可发生 ,无论有无MALT ,只要有获得性MALT/Peyer小结样结构即可发生 ,小结中心为生发中心 ,周围有套细胞和边缘区细胞 ,故在黏膜层既可发生MALT ML ,也可发生黏膜滤泡性淋巴瘤和黏膜套细胞淋巴瘤 ,因此…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暴露引起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改变,阐述L型钙通道在该病理样改变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利用Western blot法,观察METH(0、30、100、300、1 000 μmol/L)暴露后引起AD样病理性蛋白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表达,并观察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作用后APP、p?Tau表达的改变。结果:APP和p?Tau的表达随METH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nifedipine,NIF)预先孵育后,METH引起的AD样改变明显改善。结论:METH暴露可引起AD病理性改变,L型钙通道抑制剂可部分逆转上述改变,因而L型钙通道可能作为对METH作用的干预靶点,具有潜在的干预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 ERCC1基因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68例肠癌石蜡组织中 ERCC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ERCC1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ERCC1低表达病例3年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高表达病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C1表达与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提示 ERCC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无关。ERCC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有预测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介绍1例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患者术后8年复查发现双肺、颈淋巴结转移,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控制病情,后续联合内分泌治疗维持.随访近2年后再次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经多学科讨论后治疗再次获得缓解.19月后复查发现肝转移灶,经多学科讨论,于部分肝切除术成功的基础上行全身化疗,使用创新性联合抑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方案,患者获益显著,无进展生存期>27月.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分析病例需要把握病情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多学科交流以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应当普及多学科讨论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  相似文献   
99.
Askin瘤的起源及本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Askin瘤的本质、起源。方法:以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和细胞遗传技术对22例Ashin瘤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瘤细胞免疫组化为MIC2(CD99),NSE、CgA阳性;电镜下见神经分泌颗粒;细胞遗传分析示特异性基因遗传异位,即t(11;22)(q24;q12)。这些特点与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相同。结论:Askin瘤实际上是PNET/尤文肉瘤家族的一员,只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Ⅺ型胶原α1(COL11A1)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120例乳腺癌组织(36例原位癌组织、84例浸润性癌组织)中COL11A1的表达,同时对乳腺癌组织进行ER、PR、HER-2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对HER-2(2+)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分析COL11A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多种免疫标记(ER、PR、HER-2和Ki-67)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OL11A1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细胞中。在纤维腺瘤组织中COL11A1表达呈弱阳性。COL11A1在原位癌中表达高于浸润性乳腺癌(P<0.05)。COL11A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部位、肿块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中、高分化组织的COL11A1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COL11A1与乳腺癌其他免疫标记间的相关性发现,在Ki-67高表达组织中COL11A1低表达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