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3篇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鼠全脑缺血耐受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кB(NFкB)在大鼠全脑缺血耐受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四血管闭塞的全脑缺血耐受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缺血预处理组(IP),DTTC(NFкB的特异性抑制剂)加缺血预处理组(IP~(DTTC)),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加缺血再灌注组(IP+I/R),DTTC加缺血预处理组加缺血再灌注组(IP~(DTTC)+I/R),假手术组(sham)。各组行海马神经元计数,并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кB活性。结果:IP和I/R中NFкB均被激活;IP+I/R组与I/R组相比,神经元计数明显增高;DTTC可抑制NFкB活性,也抑制IP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IP可通过激活NFкB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一些人类肿瘤骨转移现象已在齿科动物复制成功.建立一完全反映人类骨转移癌痛的动物模型虽比较困难,但可依据不同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目前接种性骨转移癌痛模型应用最多,近年随着转基因等分子技术在小鼠模型制作中成功应用,具有人类疾病特征的转基因性骨转移癌痛小鼠模型逐渐受到重视.该文就骨转移癌痛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饮食结构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饮食结构的变化,了解患者对日常饮食禁用的情况,为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101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饮食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36.6%患者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蔬菜,28.7%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水果;57.4%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海产品类食物;41.6%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菌类食物;公认发物类食物,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次数的患者比例最高,达86.1%。患者增加食用某类食物的原因主要归为患者认为该类食物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患者完全禁用某类食物及减少食用次数的原因是认为该类食物属于发风发物之类,易加重病情。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对日常各类饮食的摄入有明显减少和过度禁用的情况。临床上给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应对这部分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避免饮食给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5.
邱红  张明生 《医药导报》2013,32(10):1270-1273
目的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季铵盐改性硅酸盐可聚合抗菌单体,将该抗菌单体整合入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树脂,测试树脂的聚合特征. 方法 以正硅酸四乙酯与有机硅烷为前体,合成部分水解的季铵甲基丙烯酰氧基硅酸盐(QAMS-3PH);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LVDT直线位移传感器装置分别检测树脂聚合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和聚合收缩. 结果 QAMS-3PH作为bis-GMA的稀释单体,成功降低树脂聚合收缩率,但并未降低树脂的转化率. 结论 抗菌性QAMS-3PH可作为bis-GMA的稀释单体,改性树脂的聚合性能.  相似文献   
76.
胡莉亚  陈元 《癌症进展》2014,(4):306-3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癌作为发病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生活质量是现今临床研究广泛关注的热点。评价肺癌质量的方法及量表众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活质量的核心内容,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肺癌生活质量量表的各自特点,并对如何在临床研究中全面详尽地对肺癌生活质量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提出几点经验体会,希望对临床实践中科学、正确地运用生活质量量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McGill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中国大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与效度。方法运用翻译后的McGill生活质量问卷(MQOL-C)调查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检测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评价翻译后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63例癌症患者参与研究。MQOL-C量表各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602-0.828之间,内部一致性较好。除了项目1外,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公因子,较好地解释了量表的4个维度共15个项目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MQOL-C版本适用于中国内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  相似文献   
78.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超声对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确诊的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外侵犯(ECE)组(12 例)和无ECE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及DWI征象差异,分析超声及DWI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计算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征象中,ECE组边界不清比例、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比例高于无E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E组的ADC值显著低于无E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敏感度(46.15%)低于DWI(100.00%),但特异度(77.55%)高于DWI(70.00%)。超声联合DWI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最佳(AUC=0.922),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0%,拟合方程为Logit(P)=5.628-4.818×ADC值+2.025×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结论:超声和DWI分别从形态学和功能成像的角度来综合判断PTMC的侵袭性,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总结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病例,为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前瞻性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年来共103例行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病例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肺活检总体取材准确率为93.2%.取材准确的96例中,最终病理确诊75例,占78.1%,其中肺部感染25例,间质性肺疾病24例,肺部肿瘤21例.在96例中,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周围局部性病变有20例,病理确诊16例(80.0%).其中以肺部肿瘤(8例)最为多见,其次为肺部感染(7例).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病变有76例,病理确诊59例(77 6%),以间质性肺疾病(24例)最为多见,其次为肺部肿瘤(18例). 75例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与出院诊断相符共67例,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9.3%.103例中术后出现咳血12例,气胸1例.结论 对于肺部局部性病变,应注重肺部肿瘤的诊断;对于肺部弥漫性病变,则更注重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对于常规纤支镜不能明确病因的肺部疾病,是适应证广泛,准确率高,阳性率也较高的检查手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miR-192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RB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192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分析其潜在靶基因RB1;将含有miR-192结合位点的RB1 mRNA 3′端非编码区(3′UTR)片段和在miR-192结合位点进行突变的RB1 3′UTR突变片段克隆至报告基因载体pMIR-Report luciferase vector,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MIR-RB1和pMIR-RB1-mut;将重组质粒、Beta-gal内参质粒和microRNA共转染HepG2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各实验组中细胞荧光素酶的表达;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miR-192对内源性RB1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89个miR-192的潜在靶基因,RB1基因是其中之一;测序验证重组质粒pMIR-RB1和pMIR-RB1-mut构建成功;过表达miR-192时,共转染pMIR-RB1质粒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4.80±0.36)较相应过表达miR-NC组(7.90±0.91)明显降低(P<0.05),而共转染pMIR-Luc或pMIR-RB1-mut质粒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MIR-Luc:(7.68±1.04);pMIR-RB1-mut:(7.56±0.99)]较相应过表达miR-NC组[pMIR-Luc:(7.86±0.73);pMIR-RB1-mut:(7.82±1.05)]无显著差异;上调miR-192水平显著降低HepG2细胞中内源性RB1 mRNA[(0.56±0.10)vs (1.05±0.13)]和蛋白(47% vs 100%)的表达.结论 RB1基因是miR-192的一个靶基因,在HepG2细胞中,miR-192通过直接结合RB1 mRNA 3′UTR而负性调控RB1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