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及对其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1例单发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接受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记录结节形态、边界、回声、增强强度等特点,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声像图特点;对恶性组结节除观察结节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外,重点观察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评价超声对PTMC侵袭性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超声特征比较,恶性组结节纵横比≥1及微钙化所占比例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2组超声造影特征比较,不均匀增强、低增强、早期明显消退特征在恶性组中所占比例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在高频超声基础上行超声造影检查判断PTMC被膜侵犯的敏感度94.40%,特异度87.20%,准确率89.47%,阳性预测值77.27%,阴性预测值97.14%。结论:PTMC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判断肿瘤侵袭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指标在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侵袭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并手术病理确诊的278例PTMC患者资料,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是否存在腺外侵犯将PTMC患者分为侵袭性PTMC组和非侵袭性PTMC组,比较两组之间的超声检查病灶特征。结果在278例PTMC患者中,侵袭性PTMC组65例(23.4%),非侵袭性PTMC组213例(7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MTC病灶特征如最大径、多灶、微钙化和包膜侵犯与PTMC侵袭性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最大径、多灶和包膜侵犯是PTMC侵袭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的超声检查指标如病灶最大径、多灶性和包膜侵犯可能是PTMC侵袭性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行双乳MRI检查。分析病灶的形状、边界、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参照Fischer评分标准对影像表现进行评分,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第5版(BI-RADS)进行分类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DCE-MRI、DWI、DCE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122例中恶性80例,良性42例。DCE-MRI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87.5%,符合率86.9%。以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1.225×10-3mm2/s作为鉴别诊断阈值,敏感度为85.7%,特异度78.9%,符合率83.6%。DCE联合DWI的诊断敏感度达93.8%,特异度90.5%,符合率92.6%。DCE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0.915)高于单独诊断(0.866,0.855)。结论: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DCE与DWI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病变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和18F-FDG PET/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前超声检查和PET/CT检查对比,评价其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8.8%、61.0%、71.0%、71.9%、69.4%(χ^2=4.742,P=0.029);PET/CT检查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3.8%、78.0%、64.5%、75.7%、57.1%(χ^2=3.882,P=0.049)。超声检查和PET/CT检查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659。结论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敏感度和准确性,且因其简便、分辨率高、无辐射等优势,较18F-FDG PET/CT检查更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鉴别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瘤患者的MRI及DWI影像资料,将非侵袭性(6例)和侵袭性垂体瘤(29例)分成A组和B组,选用Fisher检验对两组某些MRI表现的例数进行比较,而对肿瘤大小和ADC值比较用t检验。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周围侵犯、肿瘤形状、大小及ADC值等MRI特点的比较,A组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当应用ADC值0.903×10-3mm2/s作为鉴别两组肿瘤的指标时,诊断符合率达97%。结论:常规MRI联合DWI(包括ADC值)对鉴别诊断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瘤及其邻近结构的受累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分析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单发/多发、纵横比、有无钙化、是否突出包膜、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301例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91例,转移率30.2%(91/301)。单因素分析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无转移组的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单发/多发、钙化、突出包膜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纵横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肿块为多发、直径>0.5 cm、突出包膜、纵横比>1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和女性是中央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年龄≤45岁、肿块包膜外侵犯、多发、肿块直径>0.5 cm、纵横比>1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及rADC值对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小脑半球的12例PCNSLs和15例实性单发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区及对侧对称区域的平均ADC值,计算两者的比值(rADC),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PCNSLs在DWI上呈高信号11例、等信号1例,ADC均值为(0.62±0.11)×10-3mm2/s,rADC为0.93±0.15。单发转移瘤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11例、等或低信号4例,ADC均值为(0.76±0.18)×10-3mm2/s,rADC为1.13±0.26。两组间肿瘤的平均ADC及r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t=-2.50,P<0.05)。以rADC值1.17为阈值时,鉴别PCNSL和单发转移瘤的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70.4%。结论:ADC及rADC值在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2例(102个)TI-RADS 4类的甲状腺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分别对2组的SWE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SWE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SWE联合TI-RADS诊断102个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88.7%、92.5%、90.2%)均明显高于TI-RADS(67.7%、57.5%、63.7%)(均P<0.05)。结论:SWE有助于甲状腺TI-RADS 4类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灰阶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方法:用灰阶超声评估130例患者的135个PTMC结节,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灰阶超声主要评估甲状腺结节数目、位置、形态、肿瘤的边界、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内部回声、钙化类型、周边回声特征及后方回声。将上述灰阶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研究两者的关系。结果:PTMC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的超声表现是癌结节大小、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癌结节内部的钙化类型(P0.05),即癌结节越大、与甲状腺被膜接触面积越大,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结节内出现粗伴微钙化灶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结节大小、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钙化类型是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论:PTMC的大小、与甲状腺被膜关系、内部钙化类型等灰阶超声表现,可提示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联合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参数值对术前幕上单发大脑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脑转移瘤(M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术前常规MRI检查考虑为幕上单发的HGG或MET的住院患者,对其进行1H-MRS及多b值DWI成像,利用后处理软件重建波谱图及各b值对应的ADC图,分别于各肿瘤瘤体区、瘤周区及对应正常脑质的合适层面勾画兴趣区(ROI),分别记录其平均Cho/NAA值、Cho/Cr值、 NAA/Cr值及ADC值,最终满足纳入标准的有4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HGG 24例,MET 25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HGG与MET的诊断效能。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两种技术联合鉴别HGG与MET的预测概率,然后绘制ROC曲线分析MRS、多b值DWI及两种技术联合三种方法鉴别两种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瘤周区平均Cho/Cr值为MRS鉴别两者的最佳参数,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7%。当b=1000s/mm2时相应的瘤周区ADC值为DWI鉴别两者的最佳参数,其AUC为0.863,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8.9%。联合两种技术的最佳鉴别参数,即瘤周区平均Cho/Cr值和b=1000s/mm2时相应的瘤周区ADC值,绘制ROC曲线分析MRS、高b值ADC值及两种技术联合鉴别两者的诊断效能,发现两种技术联合时AUC最大,为0.973,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100%。结论:1H-MRS联合多b值DWI对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其中任一成像技术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声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28例甲状腺滤泡型肿瘤患者,分为滤泡状腺瘤和滤泡状癌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弹性成像和CEU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ROC曲线分析弹性成像、CEUS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回声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评分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最佳诊断点为2分,诊断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56.98%。CEUS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AUC为0.879,最佳诊断点为2分,诊断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2.09%。弹性成像评分和CEUS联合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AUC最高(AUC=0.938),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86.05%。结论:相对于ARFI以及CEUS单独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良恶性,ARFI联合CEUS可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种CT征象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31例249枚PTMC以及与同期直径≤1.0 cm的205例266枚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的CT征象(包括结节形态、咬饼征、微钙化及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4种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不同阳性CT征象及其联合在PTMC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及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更常见于PTMC中(P0.05),OR值分别为9.009(95%CI:4.709~17.236)、10.372(95%CI:5.495~19.579)和12.623(95%CI:6.910~23.057),微钙化在多因素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阳性单一征象中,形态不规则敏感度最高(90.4%),咬饼征特异度最高(90.2%),两种联合征象中,结节形态不规则+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的敏感度(81.9%)最高,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特异度(95.4%)最高,3种征象联合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9.4%、96.6%。结论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及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在PTM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征象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PTMC诊断的特异度,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对50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良性组36例,恶性组14例)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取0、150、300和500s/mm2时良恶性病灶的信号强度和ADC值,并比较其差异。所有患者均经手术(49例)或活检(1例)病理证实。结果: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在b值为0、150、300和500s/mm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50、300和500s/mm2时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恶性组ADC值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诊断阈值,则b值为150、300和500s/mm2时,诊断阈值分别为1.992×10^-3、1.582×10-3和1.410×10-3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时ADC阈值诊断恶性病变的作用,显示b值为150s/mm2时价值最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84.62%、82.50%、73.33%和88.00%。结论:甲状腺恶性病变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b值取150s/mm2、阈值设为1.992×10-3mm2/s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及弹性表现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 carcinoma, PTMC)中央组淋巴结(包含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均行弹性成像和CEUS并经手术证实为PTMC的患者189例,回顾性分析其指标与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单因素分析弹性评分4分、CEUS不均匀增强、高或等增强、Peak29.6、TP40714是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2)多因素分析弹性评分4分、CEUS呈高或等增强、Peak29.6、TP40714是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超声弹性成像对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0.3%、91.4%、87.3%,CEUS对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7.6%、75.7%、74.1%,两者联合的敏感度(89.2%)、特异度(95.4%)、准确度(94.2%)均高于单独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及弹性成像对预测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一定的价值,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5.
曲宁  罗娅红  赵英杰  何翠菊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目的:确定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78个病灶)乳腺病变的DW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44例(47个病灶)。测量DW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良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46±0.26)×10^-3mm^2/s和(1.02±0.19)×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8×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75.9%,86.8%;阳性似然比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035×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8%,96.6%,65.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836-0.975)。结论: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确定为1.28×10^-3mm^2/s,DWI的ADC值测定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顾艳  周胜利  周莹   《放射学实践》2012,27(4):382-385
目的:探讨CT和超声(US)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均行CT和US检查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别计算CT、US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所得结果行χ2检验。结果:CT组、超声组、联合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1.61%、67.74%和83.87%,特异度分别为80.69%、86.21%和92.41%、符合率分别为75.56%、82.95%和90.91%。CT组与US组间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与联合组比较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和联合组间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CT在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对远处转移的判断有一定优势,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参考区域模型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对Luminal-A型乳腺癌(LABC)和Luminal-B型乳腺癌(LBBC)分型的诊断价值及与生物标志物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为luminal 型乳腺癌102例。采用Siemens 3.0 T超导MRI扫描仪,行MR常规乳腺扫描、DCE-MRI及DWI扫描,获取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运用后处理软件(Omni-Kinetics)测量灌注参数(Ktrans和Kep),分析其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Ktrans值联合ADC值对luminal型乳腺癌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LABC与LBBC的平均Ktrans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Ktrans值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369,P=0.001<0.05),而ADC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465,P=0.000<0.05),Kep值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392>0.05)。ROC曲线分析,当Ktrans和ADC值的阈值分别取0.724/min和0.853×10-3mm2/s时,鉴别LABC与LBBC的敏感度分别为74.5%、63.3%,特异度分别为63.3%、76.6%,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9、0.741,联合Ktrans和ADC值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71.0%、71.0%、0.777。结论:Ktrans值及ADC值与Ki-67表达有明显相关性;DCE-MRI参考区域模型(Ktrans值)和DWI(ADC值)有助于luminal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且两者联合对luminal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巴结实质区和坏死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9例淋巴瘤和23例淋巴结结核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并比较不同病变巾淋巴结实质区和坏死区的ADC值,评价两者对3种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共对病理(114枚)和临床随访(63枚)证实的177枚淋巴结进行ADC值的测量和分析,其中转移癌性淋巴结84枚,淋巴瘤性淋巴结40枚,结核性淋巴结53枚.2组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以卜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转移癌、淋巴瘤和结核的淋巴结实质区的ADC值分别为(0.93±0.16)、(0.64±0.13)和(1.01±0.11)×10-3mm2/s(F=82.928,P<0.01),淋巴结转移癌和结核中淋巴结坏死区的ADC值分别为(2.02±0.36)、(1.25±0.15)×10-3mm2/s(t=12.045,P<0.01).当淋巴结实质区的ADC值≤0.77×10-3mm2/s时,诊断为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和89%.当淋巴结坏死区的ADC值≥1.60×10-3mm2/s时,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100%.结论 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尤其是坏死区的ADC值有助于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常见良、恶性单发结节的CT平扫及单期增强影像特征,应用多征象联合的方法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6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腺瘤7例,甲状腺癌27例),比较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征象(包括是否囊变、增强后结节与甲状腺组织的边界、钙化、甲状腺边缘腺体的完整性、增强扫描结节实性成分密度是否均匀及颈部有无异常淋巴结),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区分主要征象及次要征象,使用主次多征象联合方法判断结节性质.结果 经x2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以上影像征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囊变、增强后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边界不清晰及颈部异常淋巴结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征象(OR值分别为10.672、27.188、94.000),上述3个征象作为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主要征象,其他3个征象作为次要征象,以2个主要征象加1个次要征象或1个主要征象加3个次要征象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低标准,诊断本组恶性结节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0.9%,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8.5%.结论 CT平扫及单期增强检查对评估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性质具有重要价值,应用主次多征象联合判断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李功杰  金真  张磊  曾亚伟 《人民军医》2010,(10):770-77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定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52例,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术前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扫描,分析图像,记录病灶形态及信号特征,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种序列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SWI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为20.3%,敏感度为19.2%;DWI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为87.5%;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的ADC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SWI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显著低于DW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