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9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34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150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健康支持性环境中的不同特征变量对四川省农村人群的不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7个县(区)8400名的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身体活动行为特征和环境等信息。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调查人群中共检出正常高值血压者4270例,检出率为50.83%,标化率为37.02%,平均年龄(56.22±14.89)岁;高血压患者1498例,检出率为17.83%,标化率为7.92%,平均年龄(65.26±11.28)岁。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宿环境好、获得运动方面的健康信息和参与中等强度活动150Symbol~A@300min/周是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人群的共同保护因素;住宿便利(OR=0.789, 95%CI:0.649~0.958, P=0.017)、医疗服务可及性便利(OR=0.686, 95%CI:0.509~0.924, P=0.013)、对健身步道和健身广场满意为高血压人群的保护因素。结论 多途径合理构建健康支持性环境,对农村正常高值血压者和高血压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对遏制农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绵阳市2019—202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为绵阳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19—2021年流感监测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绵阳市2019—2021年流感共报告发病55 97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88.08/10万。报告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s, ILI) 103 723例,年平均ILI%为3.58%。2019年流感报告发病率、ILI%、阳性检出率均远超过历年同期水平。人群分类构成以15岁以下学生为主。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涪城区20 118例(占35.94%)、游仙区6 394例(占11.42%)、江油市5 800例(占10.36%)。2019—2021年共收到并检测ILI标本10 126份,阳性率19.53%;标本阳性检出率以15岁以下学生为主。历年流感病毒优势毒株呈现出交替流行的趋势,2019年以A(H3)型为主,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阳性检出率均较低,2021年除检出2份A(H9)型外,其余均为BV型。2019—2021年共报告ILI暴发疫情43起,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冬季,场所以小学居多。结论 2019—2021年绵阳市流感病例、ILI、病原学监测、暴发疫情的特征基本一致,15岁以下的学生及学校仍为重点关注人群及场所。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下,流感的低发水平进一步印证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及时总结“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甲肝、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经验,为自然灾害后开展群体性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江油市地震后甲肝、乙脑预防接种实施方案》开展群体性接种工作。对彰明镇等4个乡镇实施技术指导、现场督导和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4个乡镇甲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7.2%(3666/3773),乙脑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9.2%(1389/1400)。快速评估共调查180名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8.1%(155/158),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7.3%(73/75)。快速评估结果与报告接种率基本一致。结论本次地震灾后群体性接种活动进展顺利,达到预期指标。灾后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需加强调配和培训医务人员,做好接种对象摸底工作.确保安全的接种场所.提供足够疫苗和冷链设备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20年四川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20 147例,重症1 759例,死亡38例,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率呈波动状,年均发病率为104.82/10万,2015—2017和2019年呈现明显的双峰(4—7月和10—12月),2018、2020年呈单峰,发病高峰分别在7—11月和10—12月;年龄以 5 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38∶1;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区是成都市(221.25/10万)、眉山市(145.51/10万)、德阳市(115.52/10万)、雅安市(108.02/10万)和遂宁市(100.56/10);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44 410例,其中其他肠道病毒、CoxA16、EV71分别占65.53%、22.35%、12.12% 。 结论 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防控压力逐渐加大。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成都及周边,川东北发病率较高,优势病原分型构成发生变化,其他肠道病毒比重逐渐提高,病原学监测工作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漏报情况,评价死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方法 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信息来源于泸县3个抽样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县抽取3个镇(抽样点)共42个村/社,分别从派出所、社事办、妇幼、村(居委会)等渠道收集抽样点2018—2020年全部人口死亡信息,与“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死亡报告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漏报率。对“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抽样点居民死亡报告卡进行审核,评估死因诊断的可靠性和编码质量。 结果 泸县人群总死亡漏报率为9.38%;2018—2020年,漏报率逐渐下降,分别为18.31%、7.53%、2.16%,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1.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5,P<0.001),抽样点死因诊断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可靠诊断单位占比81.81%,可靠诊断依据占比75.67%,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0.21%。 结论 泸县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较好,但仍需进一步降低漏报率,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泸州市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疫情高发的原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9年对473例新报告的泸州市50岁及以上中老年男性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展开性伴、安全套使用及商业性行为等主要内容的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分别有81.6%、62.8%和10.1%的人有商业性行为、固定性伴/配偶和临时性伴,除固定性伴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趋势=6.934,P=0.008)外,其余性伴类型没有统计学差异。与不同性伴发生性关系,近1年从未使用安全套比例均超过90%。无配偶(35.8%)、配偶不在身边(30.8%)、诱惑/好玩(22.4%)是寻找商业性伴的前3位原因;性交易对象以本地为主,本乡镇占56.0%。固定场所(46.3%)和接头拉客(43.7%)是最主要的寻找商业性伴方式。多数性交易价格低于50元,年龄越大,<50元的占比越大(50岁~59岁、60岁~69岁、≥70岁分别为52.1%、78.0%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1,P<0.001)。结论中老年男性通过寻找商业性伴满足其性需求,交易价格偏低。该群体存在多性伴行为、基本不使用安全套行为等现象,是其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理塘县近1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形势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各乡镇发病情况分布图,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2005—2019年理塘县共计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21种6154例,年均发病率为644.33/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3.87/10万,病死率0.60%。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最高(341.12/10万);发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271.91/10万)、乙肝(103.24/10万)及包虫病(67.22/10万);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艾滋病/HIV、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3月、9月分别出现1次发病高峰;20~29岁、30~39岁和10~19岁组发病居前3位;男女性别比为1.24∶1;发病以农民、牧民及学生为主。结论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针对高发传染病、上升趋势明显的传染病、重点人群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四川省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及健康扶贫工作的落实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PPS、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2018年在四川省88个贫困县区抽取18个县,对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校验水准α=0.05。结果共调查四川省贫困地区5 797名居民,经过加权调整后,2018年四川省贫困地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1.5%;健康素养得分为(21.76±9.66)分,不同性别(t=4.221,P<0.001)、民族(t=18.900,P<0.001)、年龄组(F=2.952,P=0.012)、文化程度(F=10.941,P<0.001)、职业(F=3.152,P=0.001)、家庭常住人口数(F=3.232,P=0.040)、家庭人均年收入(F=4.581,P=0.003)的居民健康素养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个维度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是9.2%、13.7%和5.8%。结论 2018年四川省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人群特征的居民中表现出差异,应结合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技能掌握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并针对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的掌握环节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