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死亡个案的漏报情况,评价死因监测系统报告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武汉市13个行政区抽取26条街道、乡镇的104个社区居委会、自然村作为抽样点,从武汉市死因监测系统之外的多种渠道收集2007-2008年间抽样点居民死亡数据,与死因监测系统死亡报告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漏报率。,对抽样点死因监测系统死亡报告卡进行审核,评估死因诊断的可靠性和编码质量。结果抽样点总死亡漏报率为7.90%,其中,中心城区2.11%,远城区为14.69%,城乡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170.913,P〈0.001),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总体完整性较好;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达到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占78.70%,未就诊的比例较低(7.10%),死因诊断可靠性较高;全市死因编码不准确率为8.48%,编码错误率为4.12%,编码质量合格。结论武汉市死因监测质量较好,在全人群的范围内能合理反映全市居民的死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报告的完整性情况,估计居民死亡水平,为今后死因监测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2012年7-10月抽取每个监测点的14个乡镇,覆盖人口540144;调查户籍人口在2009-2011年所发生的死亡个案,并收集每个行政村的人口资料。结果 2009-2011年共查死亡个案10117例,其中漏报死亡个案1019例,3年平均漏报率为10.07%。2009年、2010年、2011年漏报率分别为10.79%、10.72%和8.68%。2009和2010年漏报率高于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和农村漏报率分别为6.29%和农村11.25%,农村报告完整性高于城市;男性和女性漏报率分别为9.19%和11.38%,女性报告完整性低于男性。结论 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漏报率降低,报告完整性正在提高。只有有关政府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死因登记制度,才是避免漏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疾病监测点2013 - 2014年死亡数据的漏报情况,评价死因监测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 - 10月共抽取36个疾病监测点324个行政村(居委会)开展漏报调查,收集2013年1月1日 - 2014年12月31日所有户籍人口的死亡情况,与中国疾控中心死因报告系统的死亡资料进行比对,计算漏报率。结果 2013 - 2014年共查死亡个案9 372例,其中漏报死亡个案1 289例,2年平均漏报率为13.75%。2013年漏报率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90,P<0.05);农村漏报率高于城市、新增监测点漏报率高于老监测点、不同年龄之间的漏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河南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正在逐步提高,漏报率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仍需要通过加强死因数据的报告和管理工作,健全死亡数据交换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西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漏报情况,估计人群死亡率。方法 2018年6-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江西省20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选取20个乡镇(街道),多途径收集抽样地区常住人口2015-2017年的死亡相关信息,与全国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数据比对,对漏报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及核实。计算漏报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结果 共查2015-2017年死亡9293例,合计死亡率616.45/10万。2015-2017年死亡漏报率分别为13.53%、10.11%和9.71%(〖XC小五号.EPS;P〗=21.78,P<0.001),20个调查点漏报率在2.49%~24.33%之间。女性漏报率(12.05%)高于男性(10.38%)(〖XC小五号.EPS;P〗=5.15,P<0.05),农村(12.36%)高于城市(8.63%)(〖XC小五号.EPS;P〗=24.00,P<0.001),新增监测点(13.12%)高于老监测点(6.99%)(〖XC小五号.EPS;P〗=64.33,P<0.001),5 岁以下儿童(27.08%)高于5 岁以上人群(10.92%)(〖XC小五号.EPS;P〗=17.78,P<0.001)。漏报1030例的死亡地点以死于家中者所占比例最高(83.20%)。采用漏报率调整,2015-2017年江西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率分别为593.58/10 万、614.01/10 万和654.36/10 万。结论 江西省国家级监测点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逐步提高,仍需加强死亡信息的报告和管理工作以减少漏报,并用漏报率校正人群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郴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2012-2016年郴州市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2-2016年郴州市共报告居民死亡103 533例,年均粗死亡率为444.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390.51,P<0.01);粗死亡率最高的是苏仙区,最低的是桂东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67.47,P<0.01);城市与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死因疾病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死亡疾病中主要为慢性病,其合计死亡率为388.98/10万,占全部死亡疾病的87.56%。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郴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影响郴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8—2009年珠海市户籍居民死因登记漏报情况。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街道(乡镇)的户籍居民,从珠海市死因监测系统之外的渠道收集2008—2009年间抽样点居民死亡数据,与死因监测系统死亡报告数据进行比较,调查2008—2009年户籍居民死亡漏报情况,计算漏报率。结果本次漏报调查共调查了2008—2009年珠海市5个街道(乡镇)居民410 693人,死亡2 020例,漏报38例,死亡漏报率为1.88%。城市地区死亡漏报率为3.04%(25/822),农村地区为1.09%(13/1 198),城市地区的死亡漏报率高于农村(P<0.01)。不同年龄组户籍居民死亡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0~4岁组漏报率最高,为26.32%(10/38)。结论珠海市居民死亡登记存在漏报现象,其中低年龄组的漏报率较高,应加强死因监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朝阳区居民报告死亡与实际死亡的差异程度及漏报原因,提高死因报告的完整性,促进朝阳区国家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工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区43个街乡各抽取2~3个居委会进行调查摸底获取调查时间段的死亡信息,与疾控掌握的死亡信息核对,对可疑漏报名单采取入户调查,再次核对后统计漏报率。结果 2009—2011年朝阳区居民死亡漏报率为8.47%,其中男性为9.38%,女性为7.23%,男性死亡漏报率高于女性。5岁以下儿童死亡无漏报。城区漏报率为10.01%,农村漏报率为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区高于农村。结论朝阳区存在居民死亡漏报情况.应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居民死因报告率和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艳红  郭向娇  薛燕 《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1):1372-1373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郑州市中原区居民心脑血管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中原区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应用国家死因清洗与分析软件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中原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5 669例,年均死亡率141.87/10万,占总死亡的41.70%。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为5 467例,占总死亡的40.21%,其中,脑血管病死亡率为88.45/10万,标化死亡率63.72/10万,心脏病死亡率为101.25/10万,标化死亡率73.02/10万,心脏病略高于脑血管疾病。年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原区居民的首位死因,应加强居民健康教育,控制其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居民死因监测的漏报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交道口街道中所有的户籍人口作为本次漏报调查的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调查方法获得每户家庭在2009-2011年的死亡信息,与常规医学死亡登记系统电子数据库核对,统计漏报率。结果 2009-2011年东城区居民死因监测总漏报率为5.6%,5岁以下儿童死亡无漏报。男性漏报率为5.9%,女性漏报率为5.3%,男女性死亡漏报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度死亡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居委会比较,交东居委会漏报率最低为1.6%,鼓楼苑居委会漏报率最高为9.4%。死因监测漏报数据主要来源于东城区公安分局,占总漏报人数的73.3%。结论东城区居民死因监测存在漏报,应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2004-2008年甘肃某矿区周围居民死因,为该矿区对周围居民健康影像评价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甘肃某矿区为中心的30km半径范围内常住居民为调查组,以距该矿区90km处的一个乡镇所有居民为对照组,调查分析2004~2008年甘肃某矿区周围居民死因。结果 调查组粗死亡率为334.4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0.21/10万,对照组粗死亡率为328.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276.31/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调查组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甘肃某矿区未对周围居民健康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了解海南省死因监测数据的真实情况,为科学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捕获 - 再捕获方法开展调查,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在海南省22个市、县(区)各选取满足以下条件的3个乡镇(街道):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接近本县(区)各乡镇(街道)的平均水平,从3个乡镇(街道)中随机选择一个乡镇(街道)作为调查点,点内所有住户作为调查对象,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查询调查点死亡时间在2015 - 2017年的一批随机样本(“捕获”),将其做标记。第二步,通过入户调查和查阅地民政和公安部门收集常住居民死亡信息,收集死亡时间在2015 - 2017年的随机样本(“再捕获”),与“捕获”样本进行比对,发现漏报病例后,收集基本信息、死亡信息和生前诊断信息等。第三步,计算漏报率,剔除粗死亡率低于5‰的调查点。结果 共计12个乡镇的116个自然村纳入分析,共收集到死亡个案5 021例,死因监测系统查询到个案4 583例,两种方式中重复个案3 496例。全省2015 - 2017年的漏报率估计为27.44%、22.70%和24.46%,平均漏报率为24.97%(95%CI = 23.74%~26.24%)。漏报率高的前3位地区是海口市琼山区(49.21%)、龙华区(41.55%)、昌江县(39.29%);漏报率低的3个地区为白沙县(0.56%)、五指山市(4.62%)、万宁市(9.63%)。调查点间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21.25 ,P<0.001)。年份、城市与农村、性别、年龄组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P>0.05)。结论 海南省死因监测系统中漏报率较高,各市、区(县)都存在漏报现象,但漏报率高低存在地区差异。建议强化死因监测系统的培训和督查力度,将死因监测质量与绩效和奖惩机制挂钩,同时开展死因监测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县居民死因登记工作的漏报情况及主要原因。方法采用多阶段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分层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个镇乡/街道共36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调查点,以2010~2012年延庆县人口抽样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作为实际死亡数据,将常规报告数据与之进行匹配,未匹配上的记录为漏报数据。计算漏报率并分析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结果 2010~2012年延庆县调查点实际死亡人数为456人,漏报人数为42人,总漏报率为9.21%;不同乡镇比较,珍珠泉乡漏报率最高,为22.08%,旧县镇无漏报;不同地区分类比较,非火化区漏报率最高;因脑血管病死亡漏报率最高为10.22%;2012年度漏报率最高为12.66%。结论延庆县居民死亡漏报现象仍较为严重,应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死因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武  刘兰兰 《中国校医》2022,36(9):673-677
目的 分析中国澳门居民2007—2020年期望寿命、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为医疗资源配置和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澳门政府官网搜集相关数据并整理,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对2007—2020年中国澳门居民的出生期望寿命、标化总死亡率、死因标化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并根据各主要死因的拟合方程预测2025年中国澳门居民主要死因的死亡率。结果 2007—2020年,中国澳门居民期望寿命从81.9岁增至84.1岁,AAPC=0.202%(t=20.160,P<0.001),标化死亡率从290.5/10万降至226.0/10万,AAPC=-1.752%(t=-2.698,P=0.007);恶性肿瘤、肺炎、心脏病和高血压一直居死因顺位的前四位,除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外,其余死因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预测2025年,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为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脏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脑血管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中国澳门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是未来干预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绍兴县居民死因分布特征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绍兴县2010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绍兴县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该县粗死亡率为648.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1.05/10万,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81.33%,处于死因前5位的是恶性肿瘤(172.66/10万)、脑血管病(135.16/10万)、呼吸系统疾病(114.18/10万)、心脏病(75.84/10万)、损伤与中毒(61.26/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处于首位,应加强其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死因分类采用ICD-10中的死因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及分析统计。通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描述疾病死亡变化对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结果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亡327 769例,平均死亡率为563.67/10万(标化率为327.19/10万),以平均每年0.66%的速度上升。死因顺位前3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04.61/10万、148.43/10万、88.99/10万。损伤中毒(伤害)、肌肉骨骼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1.54%,10.62%、5.53%。年平均PYLL为443 653人年,PYLL率为53.20‰,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造成的PYLL的前3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中毒(伤害),平均PYLL分别为177 631、88 302和58 678人年。结论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损伤中毒(伤害)等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逐渐加大。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焦作市解放区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有关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分类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早死概率等指标并分析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亡资料。 结果 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8.52%上升至10.82%,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39%,呈上升趋势(t=5.579,P=0.011);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口数的比例由84.76%上升至88.20%,标化死亡率由 543.46/10万下降至459.64/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亡原因,年平均粗死亡率为315.78/10万,AYLL为11.77~12.97年,粗死亡率及AYLL的APC分别为0.67%和-1.42%,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 结论 老年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干预病种,男性为重点干预人群,应针对不同慢性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四川省理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乡镇;阶段二在每个抽中的乡镇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阶段三在每个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居民户;阶段四按照“生日法”方法,抽取居民。问卷采用《四川省2018年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项目方案》中人群调查问卷对理县选取15~69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结果 理县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4.38%。从6类问题健康素养的具备率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40.25%)、基本医疗(37.19%)、健康信息(27.90%)、传染病防治(25.62%)、安全与急救(25.50%)和慢性病防治(22.69%)。经logistics分析,理县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是:民族(OR羌族=2.463, 95%CI:1.133~5.352)和文化程度(OR初中=4.997, 95%CI:1.093~3.884;OR大专及以上=6.138, 95%CI: 1.249~6.747)。 结论 四川省理县居民健康水平已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但健康素养各维度模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从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本地户籍和是否患慢性病等方面,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秦巴地区农村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信患。方法应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秦巴农村地区3个调查点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居民死亡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数据按IE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计算死亡统计结果。结果居民死亡率为617.77/10万,死因顺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88.38%。感染性疾病在死因顺位中居第6位。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达55.50/10万。结论心脑血管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是该地居民的主要死因。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肺结核仍然是重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