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52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茅志成 《现代医学》1989,17(1):9-10
作者测量100例妇女心电图运动试验后即刻QTc间期。冠心病组50例运动后即刻QTc间期比静息时明显延长(P<0.001),比正常配对组50例则明显缩短(P<0.001)。以QTc间期延长≥0.01秒力阳性指标,与ST段压低比较,其敏感性可从42%提高至70%,特异性从66%提高至76%;如综合QTc间期与ST段标准加以判断时,可使敏感性、特异性分别增至74%、8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受体α亚基(IL-3Rα)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4例ALL患者IL-3Rα mRNA的表达。结果①10例正常人和12例ALL缓解患者未检测到IL-3Rα的表达。42例初治和复发的ALL患者中IL-3Ra阳性表达12例,占28.57%。其中13例T—ALL患者未检测到IL-3Rα的表达,而B—ALL患者IL-3Ra的表达率为41.38%。②ALL患者IL-3Rα的阳性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及CD34阳性表达有关(P〈0.05)。③ALL患者中IL-3Rα阳性表达的患者CR率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IL-3Rα在ALL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检测IL-3Rα有助于ALL的T、B两型的鉴别,IL-3Rα基因表达可能是B—AL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伟  赵伟  罗婵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2):1099-1101
目的 :检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组织和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HBVDNA。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 40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其肝组织中 HBV DNA。结果 :40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组织中 HBV DNA阳性 2 4例 ,阳性率为 5 8%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HBV DNA阳性 1 8例 ,阳性率为 45 % ;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肝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 HBVDNA检测 ,有助于诊断隐性 HBV感染 ,后者对患者侵袭性小 ,取样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与幽门区局部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的变化对应激性溃疡发病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冷束缚应激方法复制应激性溃疡的动物模型,将60只成年SD大鼠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对照组10只,溃疡组30只,用于观测影响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第2部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组10只(L—NAME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10只(生理盐水组),用于观测幽门区局部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分别检测各组胃内胆汁酸浓度、胃黏膜溃疡指数(Guth评分)以及胃内pH值,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幽门区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溃疡组应激结束后1h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2h胃内胆汁酸浓度和pH值均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4h胃内溃疡指数达到峰值(P〈0.01)。L-NAME组的胃内胆汁酸浓度、溃疡指数及一氧化氮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P〈0.05),而胃内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与胆汁酸浓度呈正相关(r=0.715,F=12.55,P=0.017)。结论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变化与胆汁的返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L—NAME的幽门区局部干预使幽门区一氧化氮含量减少,幽门松弛程度降低,胆汁返流量也随之减少,进而降低溃疡指数,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月  叶盛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35-1838
  目的  分析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和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收集并整理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学年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率,症状和病因构成以及时间分布。  结果  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总体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25%,0.39%和0.73%(χ2=392 611.44,P < 0.01);各学年小学因病缺课率均高于其他学段(χ2值分别为47 783.45,20 935.07,13 459.63,P值均 < 0.01)。各学年因病缺课症状构成排名前2位是发热和咳嗽,病因构成是感冒和胃肠道疾病。2021学年因意外伤害缺课排位有所上升,居缺课疾病排位第4。2019和2021学年因病缺课高峰均在11—12和3—4月,2020学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2高峰延至6月。  结论  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逐年上升,小学生是重点关注人群。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是校内常见病预防重点,冬春季是流行高发期。加强因病缺课监测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校内常见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南京市1951—2020年猩红热发病率时间序列,了解其变化特征及趋势。方法 运用移动平均、滑动T检验和小波时频分析方法,对南京市1951—2020年猩红热年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猩红热在南京市呈春夏季和冬季2个发病高峰,年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144 8(发病率/5年)。滑动t检验显示4个下降突变点和3个上升突变点。Morlet小波法时频分析呈现3个中心尺度和周期,分别在4、16和25尺度上,高低发病周期分别为4、8和13年;第1主周期在25尺度。周期分析2014年起猩红热发病呈上升势态。2020年初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一、二级时,发病明显下降,在三级响应时发病回升。结论 依据猩红热发病的周期性和趋势分析,应该加强对猩红热的监测,及时做好疫情处置,以控制其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绘制全球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地理分布图,描述不同地区的MTBC主要谱系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利用TB-Profiler平台MTBC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耐药检测结果,绘制全球MTBC谱系分布图,并根据不同地域、亚谱系的层次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Lineage 4谱系在全球分布最广,Lineage 2谱系耐药发生率最高。  结论  世界范围内MTBC谱系的地理分布及不同谱系间耐药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建成环境特征对江苏省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5—6月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使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12个行政区4~12年级学生(9~17岁儿童青少年)共4401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国际上通用体力活动居住环境量表(PANES)来评价建成环境的特征;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建成环境特征对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结果调查的4401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充足比例为21.1%(930/4401)。以学校为随机因素,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以及父母最高文化水平后,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道路具有人行道(OR=1.40,95%CI=1.10~1.78)、社区具有隔离的自行车车道(OR=1.37,95%CI=1.12~1.67)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以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分层,结果显示,初中组社区具有隔离的自行车车道(OR=1.59,95%CI=1.11~2.27)以及高中组看到社区居民积极锻炼身体(OR=1.88,95%CI=1.05~3.39)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具有促进作用。结论不同建成环境特征能够明显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可控因素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京市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制定科学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季节指数法以及时空重排扫描法对南京市2015—2019年肺结核登记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南京市共登记报告11 761例肺结核病例,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47/10万、29.39/10万、24.67/10万、26.30/10万、27.00/10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病例中病原学阳性5 592例(47.55%)。2015—2019年全市2月份确诊病例数较少,4月份、9月份确诊病例的较多。时空重排扫描统计发现1个一类聚集区和5个二类聚集区,主要覆盖高淳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江北新区以及鼓楼区所辖的相关街道。其中,一类聚集区覆盖高淳区全部辖区范围(8个街道),聚集时间为2015/1/1—2017/6/30 (RR = 2.32,LLR = 181.87 , P<0.001)。结论 2015—2019年南京市肺结核病例存在明显聚集区域,可以为制定科学、精准的区域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1年与2017年南京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为IHD的饮食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年和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南京市死因监测和2017全球疾病负担(GBD)资料,采用GBD团队提供的Excel插件程序计算人群归因分值(PAF),估算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和寿命损失。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017年,南京市因豆类摄入不足导致IHD的死亡例数占IHD总死亡例数的13.73%,较2011年(12.44%)增长了10.37%。2017年南京市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IHD死亡例数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分别为645例、8116人年,较2011年(449例、6610人年)分别上升43.65%、22.78%;而标化归因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分别由2011年的11.05/10万、155.72/10万下降至2017年的8.86/10万、118.66/10万,下降率分别为19.82%、23.80%。2017年,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使期望寿命损失0.17岁,男性、女性分别损失0.13、0.21岁;与2011年相比,2017年男性、女性及总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期望寿命损失均上升。结论豆类摄入不足已成为影响南京市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的饮食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倡导合理膳食,增加居民豆类摄入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