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特征及其关系。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HCC 31例,检测VEGF、Flk 1、PCNA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表达部位,以及动脉数、静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进行统计。HE染色计算细胞外间隙及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分析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特征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HCC微血管的数目、总面积、异型指数均大于成熟血管,而平均面积、直径和血管间距则相反(P<0.05)。在VEGF阴、阳性表达组之间,微血管的数目、周长及细胞外间隙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各成熟血管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Flk 1阳性和阴性表达组,微血管的数目、异型指数、周长以及动脉数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PCNA与微血管异型指数呈正相关(P=0.045, r=0.563),与微血管间距负相关(P=0.022, r=-0.627)。其余测量参数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特征存在较大差别,VEGF及Flk 1主要参与微血管生成的调控,对成熟血管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GDM)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引起的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 MG和U87 MG,应用HGF作用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DM再处理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抑制,分组为:正常细胞组、HGF组、GDM组、HGF+GDM组和紫杉醇组,其中HGF为终浓度30 μg•L-1,GDM为50、250、500与1 000 nmol•L-1,紫杉醇为60 μg•L-1;RT-PCR法检测HGF及c-Met基因的表达,分组如上,GDM为1 000 nmol•L-1。结果:HGF作用U251 MG与U87 MG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139±0.070与0.242±0.167,而50、250、500与1 000 nmol•L-1 GDM对U251 MG和U87 MG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0.029±0.028、0.027±0.017、0.312 ±0.084和0.339±0.047与0.116±0.069、0.222±0.191、0.269±0.056和0.276±0.031;而紫杉醇对U251 MG和U87 MG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075±0.062与0.071±0.044;RT-PCR结果显示,HGF组HGF与c-Met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而HGF+GDM组则较HG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GDM能抑制HGF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且能从基因水平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转移瘤的少见CT表现。 方法 回顾分析17例资料完整的肺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中空洞性、钙化性、胸膜钙化性转移的少见CT表现与原发肿瘤的因果关系。 结果 17例肺转移瘤的少见表现中,空洞性肺转移瘤13例,钙化性肺转移瘤4例,胸膜钙化性转移瘤1例。 结论 肺转移瘤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典型征象,认识这些征象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媛  陈楠  郭玉林  李坤成 《解剖学报》2013,44(5):661-664
目的 探讨正常汉族成人内囊的影像解剖。方法 选择健康汉族成人1000名(2000侧),按年龄18~30、31~40、41~50、51~60、61~80岁分为5组,每组男、女各100名。所有受试者均行三维(3D)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应用3D分析软件(Midobl)手工勾画出各个解剖值,软件自动计算出其解剖参数值。
结果 左、右侧内囊前肢前后径测量值为(16.93±1.67)mm和(16.60±1.72)mm,左、右侧内囊后肢前后径测量值为(28.42±1.92)mm和(27.68±1.81)mm。 左、右侧内囊前肢左右径测量值分别为(11.25±1.52)mm及(11.10±1.53)mm,左、右侧内囊后肢左右径测量值分别为(20.10±2.33)mm及(19.44±2.17)mm。 标准轴面上,左、右侧内囊前后肢之间夹角分别为(125.66±2.38)°及(126.01±34.11)°。 结论 高分辨率MRI能提供较为精确的内囊图像及测量数据,本实验提供了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内囊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下叶肺段、亚肺段动脉管径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活体右肺下叶肺段与亚肺段动脉管径的数值范围,为肺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74例无心肺疾病患者,行胸部CT增强扫描,按性别分男、女两组;按年龄(20~40岁、41~60岁、61岁以上)分3组,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右肺下叶肺段和亚段肺动脉管径的数值,并进行男、女两组及不同年龄组肺段与亚段肺动脉管径的比较分析。结果在MIP图像上能准确测量右肺各肺段及亚肺段肺动脉管径的数值,男、女性右肺下叶各肺段、亚肺段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各年龄组肺段与亚肺段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20~40岁与61~85岁的年龄组之间。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右肺下叶肺段及亚肺段动脉是测量肺段和亚肺段动脉管径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寰椎形态学指标建立吉林地区男女性别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鉴定效果。
方法:分别应用男女头颈部CT影像资料重建寰椎立体模型,对寰椎8个面的27项指标进
行测量,筛选出14个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结果:27个线性指标中14项指标的性别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其27项指标的性别鉴定准确率为52.0%~89.3%,其中
寰椎全宽准确率达86.7%。对其中9项性别鉴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得到1个性别鉴定准
确率达到95.8%的方程:Y=1.308W-0.409CDF-0.469LTPSD-0.849LUACD+0.478RUACD+
0.332RDACD+0.363ATH-0.334PTH-0.236PAL。结论:寰椎形态可作为吉林地区男女性别鉴定的重
要依据之一。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固定区域内海马结构(HF)体积进行测量的可行
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
医院自愿参加数据采集的68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35名。对颅
脑进行3D-fSPGR序列扫描,利用Centricity DICOM viewer 3.0软件对双侧第4脑室外侧缘和
双侧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在等分后的图像上逐层勾画HF的面积,乘以层厚计算HF体积。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HF体积与年龄、性别之间的
关系,分析左右两侧HF体积之间的差异和HF体积校正前后差异。结果:HF体积与正常成年人年龄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 ,男性和女性间HF体积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和校正后右侧HF体积均大于左侧(t=2.091,P<0.05;t=2.032,P<0.05),女性校正后左侧和右侧HF体积均大于校正前 (左侧t=-2.092,P<0.05;右侧t=-2.100,P<0.05);正常成人HF平均体积右侧为2 649.92~2 903.17 mm3,左侧为2 579.42~2 803.27 mm3。结论:选择对第4脑室外侧缘至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的HF体积的研究方法可较全面地对HF体积进行磁共振成像测量,并易于使其研究的标准统一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衡组间协变量后评价射频消融术(RFA)和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阐明平衡组间协变量的意义。方法:选择HCC患者342例,其中接受RFA者(RFA组)189例, 接受PEI者(PEI组)153例。采用倾向指数匹配卡钳法均衡组间的协变量,对匹配前后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倾向指数匹配前,2组患者间协变量不均衡。COX回归分析,Child分级高、有肝癌家族史、HbsAg阳性、AFP水平升高、GT水平升高、肿瘤大和数量多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风险比>1,P<0.05);但是RFA组和PEI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指数匹配之后,2组患者间协变量均衡;RFA组和PEI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1.37%和73.48%;2年生存率分别为46.64%和36.81%; 3年生存率分别为21.53%和14.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0和1.40年。Logrank检验,RFA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PEI组(P<0.05)。结论:倾向指数匹配法平衡组间协变量后RFA治疗HCC效果优于PEI法,平衡组间协变量可对HCC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IL-1和TNF-α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各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分别于生理盐水和博莱霉素(5 mg•kg-1)一次性气管内灌注后第3、7、14、28和56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处死小鼠,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应用RT-PCR法测定其中的IL-1 mRNA和TNF-α 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①BALF中,实验组IL-1 mRNA和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中两者的表达高峰均在第14天。②肺组织中,实验组IL-1 mRNA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中两者表达高峰分别在第7和14天,此后逐渐下降,但仍然保持高于正常水平表达。结论:IL-1 mRNA和TNF-α mRNA表达高峰时相均在肺纤维化发病早期,因此推断其在致肺纤维化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依IL-1 mRNA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可判断病变发展进程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