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 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性能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癌症组,良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于该院体检的表观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VEGF的水平,并验证其正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及抗干扰能力。比较3组患者VEGF水平并绘制VEGF诊断恶性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低值样本重复检测20次的变异系数(CV)为4.38%,高值样本重复检测20次的CV为1.32%,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中公布的肿瘤标志物不超过总允许误差(TEa)的1/4的要求(≤6.25%)。低值样本测量10次的CV为2.38%,高值样本测量10次的CV为1.92%,中间精密度符合不超过TEa的1/3的要求(≤8.33%)。重复检测3次国际标准品Z1、Z2的偏差分别为1.43%和-1.45%,其绝对值均未超出目标偏差(≤15%)。线性范围为40~3 200 pg/mL。可报告范围为40~16 000 p...  相似文献   
42.
血、尿β2-微球蛋白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肾病患者血、尿β2M和尿总蛋白,并对肾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参数半定量积分。结果随肾小管间质病变形态学改变加重,血、尿β2M升高,且与病变分级呈正相关;在血β2M低于临界值的患者中,87.4%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结论β2M与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既联系密切,又不完全平行。β2M异常时,辅助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丝切蛋白1(cofilin 1)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诊断为HCC且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HCC切除术患者术后肿瘤组织标本1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cofilin 1的表达,分析cofilin 1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GraphPad软件分析cofilin 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HCC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ofilin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与术前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肿瘤大小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组方案(BCLC分期)正相关(P<0.05,R<0.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ofilin 1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CLC分期和肿瘤大小HCC患者间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AFP水平和侵袭发生与否患者亚组间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的单因素分析发现:cofilin 1表达水平对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均有预测价值(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ofilin 1是HCC患者行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7,95%CI 1.015~2.672),也是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12,95%CI 1.696~4.940)。结论:Cofilin 1高表达与HCC患者术后复发及较短生存时间相关,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HCC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和血培养联合应用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门诊、急诊住院患者127例,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住院患者中非脓毒症患者50例,住院患者确诊脓毒症感染者47例,...  相似文献   
45.
[编者按]替加环素(tigecyclin)是一种甘氨酰环素(glycylcycline)类抗生素,是半合成四环素米诺环素的衍生物.替加环素在细菌核糖体水平上抑制蛋白质合成,是针对MRSA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细菌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替加环素于2005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全球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和上市了替加环素,预定2009年底将在中国上市.  相似文献   
46.
质谱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可同时检测多个化合物等优势, 备受临床检验专家的关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近年来, 质谱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 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小分子激素、维生素、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检测, 治疗药物监测以及中毒物质筛查等领域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为深入探讨质谱技术进入临床实验室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特邀来自检验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围绕质谱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定位、质谱技术对临床实验室的发展和改善、质谱检测结果解读面临的挑战、临床质谱实验室运营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临床质谱实验室改进方法等议题发表他们的经验和看法。专家们一致认为, 质谱技术的引入为临床实验室和科研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同时也面临样本前处理难度大、质谱技术成本高且操作复杂、数据处理和解读复杂、标准和规范的缺乏及质谱收费问题等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分离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状况,掌握耐药流行趋势,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定点收集来自全国19家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皿/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间来自全国19座城市19家医院的2377株临...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PC)rs2228000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女性乳腺癌患者562例(乳腺癌组)、女性体检健康者572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XPC基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XPC rs2228000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XPC rs2228000位点CC基因型(野生型)、CT基因型(杂合型)和TT基因型(纯合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3.2%、50.9%、15.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3.2%、48.4%、8.4%,2个组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P<0.01);2个组之间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乳腺癌发生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个体的1.52倍[比值比(OR)值=1.52,95%可信区间(CI)为1.37~1.94]。雌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我国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现状,为持续改进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各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员和运行等进行调查,同时通过对1 636所各级医疗机构的调查,了解其对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的评价。结果截至2016年2月1日,除西藏以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成立了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剔除陕西、青海省不完整数据,我国29个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共有443人,专职人员125人占28.22%,兼职人员318人占71.78%;进入统计的各级医疗机构共有1 359所,其中对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有了解的有1 143所占84.10%;了解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的医疗机构中对其评分在4分以上(5分满分)占90.46%。结论我国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为促进我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仍存在专职人员紧缺、政府经费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明确中心职能定位、明晰工作范围,充分发挥各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估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eCIM)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基因型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复旦大学中山医院2020年1-12月耐厄他培南或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的190株肠杆菌目细菌,分别用mCIM/eCIM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CRE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型别,同时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和PCR比较,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98.16%,特异性为100.00%;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mCIM/eCIM检测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5.70%,特异性为100.00%;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灵敏度93.10%,特异性为100.00%,但eCIM试验无法检测同时产A和B类酶的菌株。结论 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和mCIM/eCIM方法检测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操作性更强,并能区分同时产A和B类碳青霉烯酶的菌株,但测试成本较mCIM/eCIM高。因此不同层级的微生物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包括成本、人员、场地和设备等客观因素,选择性地常规开展CRE的表型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