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探索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合适方案。方法:分离培养猪MSCs,用不同SPIO浓度、不同共孵育时间进行标记,根据标记效率指标(普鲁士蓝染色、细胞铁浓度测定、细胞透射电镜检查)和标记毒性指标(台盼蓝排除试验、CCK-8试验)确定适宜的标记条件,然后对不同标记细胞进行磁共振(MR)体外成像。结果:(1)随着SPIO浓度的增加,MSCs细胞内平均含铁量相应升高;细胞涂片普鲁士蓝染色也显示细胞内蓝染颗粒相应增加。当SPIO浓度为25、50μg·mL-1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与无SPIO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SPIO浓度增加到100μg·mL-1时,CCK-8试验显示细胞活力下降(P〈0.01);当SPIO浓度增加到200μg·mL-1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2)设定SPIO浓度为50μg.mL-1,随共孵育时间增加,细胞内含铁量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均P〈0.01);当标记时间为0、2、4、8、16、24h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标记时间进一步延长到48h时,细胞存活率有所降低(P〈0.05);(3)按"50μg/ml×24h方案"标记后,1.5TMR成像仪体外MRT2* WIflash检测阈值为7.5×104个细胞。结论:50μg·mL-1×24h方案是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合适的磁探针标记方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以优先应用肾上腺薄层CT扫描的方法,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筛查肾上腺病变的患病情况,评价该方法在高血压人群早期诊断肾上腺高血压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心内科门诊患者(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排除已知继发性高血压(包括已诊断的内分泌及肾性高血压)和恶性肿瘤.应用肾上腺薄层CT进行筛查,对于肾上腺形态学异常者进一步完善其肾上腺病变的各项内分泌功能检查,得出肾上腺病变和肾上腺高血压的检出率,从而评价影像学优先筛查策略的诊断价值.结果 入选高血压患者362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200例,平均年龄(60.9±9.3)岁,平均高血压病程为(13.8±5.3)年.经肾上腺薄层CT扫描发现,肾上腺形态学异常35例(9.6%),其中肾上腺腺瘤20例(5.5%),肾上腺增生15例(4.1%).经内分泌功能评价结果发现,从35例肾上腺形态异常者中确认肾上腺高血压患者17例,肾上腺高血压总检出率为4.7%,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例(3.9%),皮质醇增多症2例(0.6%),嗜铬细胞瘤1例(0.3%).优先应用肾上腺薄层CT扫描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检出肾上腺形态学异常率为9.6%,联合功能评价,肾上腺性高血压总检出率为4.7%.结论 影像检查优先的策略在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筛查肾上腺高血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脑灌注改变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9例,在发病1周内进行CT灌注扫描,3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将MoCA评分<26分40例作为VCI组,MoCA评分≥26分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脑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CBF)和脑血流容量(CBV)与对侧正常镜像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的比例更高,脑梗死灶位于左侧和额颞顶叶的比例更高(P<0.05,P<0.01)。VCI组和对照组患者梗死区局部CBF和CBV较对侧正常镜像区均减少(P<0.05);VCI组的病灶侧CBF和CBV下降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灶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CA评分与局部CBV和CBF呈负相关(r=-0.3758,-0.47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灌注降低程度与VCI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LDCT)定量指标和肺气流受限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建立初步相关模型.方法 纳入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同步完成LDCT和肺功能检查的48例4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患者,对LDCT定量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年龄、性别等因素建立回归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对气流受限的判断作用最佳的LDCT定量指标.结果 经调整年龄、性别及BMI校正后,EV和El与FEV1、FEV1% pred、FEV1/FVC和TLC% pred呈负相关(P<0.05).但与RV/TLC% pred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确定最佳回归模型为FEV1/FVC%=94.17+25.31×性别(gender)-0.58×年龄(age)-l0.84×In(El(%));FEV1% pred=141.76-0.78×年龄(age)-14.07×In(EI(%)).经ROC曲线确定对气流受限的判断作用最佳的LDCT定量指标为El.结论 El可用于判别有无气流受限,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可估测气流受限和肺气肿严重程度.LDCT有望用于CO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资料.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瘤,中央型4例,周围型1例.中央型中1例呈支气管腔内型,表现为右主支气管内边界清楚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相应基底支气管壁稍增厚;其余3例呈支气管腔内-外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外生长的等及稍低密度不规则结节或肿块,1例边界较清晰,2例边界不清,2例伴有点状钙化.2例肿瘤远端条片肺不张,内见支气管黏液栓,近侧支气管腔内见黏液围绕肿瘤呈液性新月征.1例周围型呈左肺舌叶边界较清晰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边缘见浅分叶.CT增强后肿瘤强化均不均匀,4例中央型较明显强化,1例周围型中度强化.4例中央型均继发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性改变,2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中等量胸腔积液.结论 CT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中单指数模型和峰度模型在评估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方面的应用及差别。方法 连续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疑诊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包括常规序列、DWI、DCE-MRI。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DWI图像分别获得单指数模型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峰度模型参数Kapp及校正后的ADC-Dapp。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癌区DWI参数与GS的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三组及两组间参数差异显著性分析,使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即κ样本)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行三组及两组间非参数检验分析;通过ROC曲线来评估各参数鉴别诊断不同GS分组的效能。结果 参数ADC、Dapp均与肿瘤的GS存在负相关,Kapp与肿瘤的GS呈正相关。3个参数在GS≤3+4和GS>3+4、GS≤3+4和GS>3+4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Kapp仅在GS=4+3和GS>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Dapp、Kapp鉴别诊断GS≤3+4和GS>3+4组的AUC分别为0.751、0.756和0.785,AU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76)。结论 DWI单指数模型参数和峰度模型参数均有助于术前评估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Kapp可能是肿瘤侵袭性的优秀预测因子,推荐将扩散峰度成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7.
3D TOF MRA与3D 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刚  戴工华 《中外医疗》2008,27(29):13-15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与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50例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剂Gd-DTPA,0.2mmol/kg,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采用3D CE-MRA法显示下肢动脉直观清晰,发现18例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而TOF法却显示有34例动脉狭窄或连续性中断,并且对病变程度有明显"过高评估".CE-MRA显示胫腓动脉明显优于TOF法.结论 3D CE-MRA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伴胆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伴发胆管吻合口狭窄,反复行经内镜逆行性胆道支架引流(ERBD)术后,肝假性动脉瘤破裂伴胆道出血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因"反复发热伴黄疸1个月余"于2017年7月6日入院,患者肝移植术后4年,多次行ERBD。患者入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发现肝右动脉显影,肝动脉造影确诊肝右动脉假性动脉瘤,破溃至胆道,行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热及黄疸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肝移植术后,有医源性有创治疗史患者,不明原因反复发热伴持续黄疸时,需术后定期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作为随访,排除肝假性动脉瘤破裂胆道出血可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胃癌评估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1例经胃镜和手术病理明确为胃癌的患者利用FLASH双源CT行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双能量静脉期及双能量延迟期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得到动脉期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三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三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配对t检验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利用配对t检验三期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位医师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很好(Kappa=0.926);三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SNR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去常规平扫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是(13.331±2.777)m Sv,四期扫描的辐射剂量是(19.135±3.773)m Sv,三期扫描较四期扫描降低的辐射剂量约为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LASH双源CT胃癌评估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可以减少常规平扫的放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索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模型不同消融时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成功建立20只兔椎体肿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测量肿瘤椎体的核素标准化摄取值(stand uptake value,SUV),然后对实验动物行消融治疗.A组消融持续时间3 min,B组为5 min,观察治疗后24 h动物急性瘫痪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实验动物再次接受PET-CT检查,测定椎体肿瘤的SUV值,然后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动物RFA术后的瘫痪率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肿瘤SUV值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动物射频后的瘫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比6/10、P<0.05).两组肿瘤模型消融前的SUV值分别为4.60±0.47、4.48±0.45,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0.94±0.08、0.92±0.07,治疗后第7天分别为0.93±0.04、0.95±0.06.两组椎体肿瘤的SUV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257.87、P< 0.05),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两组肿瘤模型的肿瘤细胞明显坏死,均未见明显残存肿瘤细胞.结论 应用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消融时间持续3 min已能有效杀伤椎体肿瘤细胞,且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小.延长消融时间疗效无显著增加,但可能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