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疗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患者45例按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按随机数字各表分为两组:完全性损伤针刺组12例,对照组12例,不完全性损伤针刺组11例,对照组1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及间歇性清洁导尿;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及间歇清洁导尿,疗程为20d。治疗前后采用简易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法测出残余尿量;记录患者自主及辅助方式排尿次数,奥昔布宁类药物使用量。结果治疗前后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中的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减少率,自主及辅助方式排尿次数增加率以及奥西布宁类药物使用减少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容积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尿液产生量和时间的影响,为确定此类患者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时间点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36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分别采用平卧位、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连续观察3 d。早晨空腹,插入留置导尿管,彻底排空尿液后,一次性饮用500 ml清水,记录尿液生成的过程。饮水后1 h开始观察和采集尿液,每隔30 min记录1次,直至采集500 ml尿液为止。 结果患者饮水后采取平卧位时,尿液产生量平均在1.5 h达到高峰,为(116.0±33.8)ml,2.0 h[(102.1±34.2)ml]和2.5 h[(112.5±31.8)ml]为平台期,以后逐步减少。饮水后采取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时尿液产生在2 h达到高峰,分别为(100.4±24.1)ml和(67.1±18.5)ml,以后逐渐减少。采取平卧位、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者,尿液达到400~450 ml的时间分别为3.0,4.0和4.5 h。三种体位对尿液生成量和时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平卧位y=344.18Ln(x)-2.9499,R2=0.9638;长腿坐位y=65.458x+31.203,R2=0.9656;短腿坐位y=138.28x-193.88,R2=0.9961。 结论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液产生量和时间有显著影响:平卧位使尿量产生增加,尿液生成时间缩短。排尿量和时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于确定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和清洁导尿的时间点:可以根据不同患者采取的膀胱容量及患者的体位大体估算出膀胱训练和导尿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偏瘫早期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70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90例),康复加针灸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康复组患者除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康复加针灸治疗组接受康复训练并增加针灸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入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康复组与康复加针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时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入组后6个月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劣;偏瘫患者的自然康复过程大概3个月,故康复训练宜及早介入。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以进口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为对照,评价国产片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68例)服用国产片剂,对照组(66例)服用进口胶囊,疗程为8周。疗效指标以分值计算。结果 疼痛、压痛、日常活动、膝下蹲4项指标积分分别为:试验组治疗前12.62±2.34,治疗后6.87±2.36,有效率为52.94%;对照组治疗前12.89±2.16,治疗后6.86±1.97,有效率为53.03%。组内前后比较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试验组4.41%,对照组1.5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国产硫酸氨基葡萄糖片剂与进口胶囊等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MBP)能否作为脑损伤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方法】给予孕第181、9 d的实验组孕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00μg/(kg.d),连续两天腹腔注射,制备脑损伤动物模型;取脑组织皮质、海马、内囊、胼胝体进行电镜观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MBP含量。【结果】实验组仔鼠脑组织有明显的损伤改变;实验组血清中MB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脑组织中MB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BP可以作为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11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诊断重症SFTS、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117例SFTS患者,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2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的差异。结果死亡患者年龄[(59.72±14.34)岁]大于生存患者[(48.20±20.23)岁](t=2.959,P<0.05)。死亡患者高热、呕吐、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神志改变、肌肉震颤、昏迷等)、出血性症状(包括皮肤出血、肺出血、牙龈出血等)、MODS等的发生率高于存活患者(P<0.05)。在第0~6天发热期,死亡患者血液APTT与存活患者相比延长幅度更大,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更高(P<0.05)。在第7~13天MODS期,死亡患者血液标本中的CK、CK-MB、ALT、AST、LDH、BUN、APTT和TT与存活患者相比升高幅度更大,Ca下降幅度更大,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K、CK-MB、ALT、AST、LDH、BUN、APTT、TT和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明显升高,Ca明显下降的患者预后较差,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7.
运动与氧化应激的预适应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活性氧族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类特异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H2O2,O2^-、OH^-等。细胞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能产生ROS,ROS的产生受到NAD(P)H氧化酶、谷胱苷肽氧化酶、次黄嘌呤氧化酶等酶活性的影响,ROS的清除取决于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当ROS的量超过机体的清除能力时就会发生氧化应激,后者参与了糖尿  相似文献   
58.
抗氧化剂预防低血糖所致肌肉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低血糖状态下血浆和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血清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静脉注射胰岛素诱发低血糖,并持续60min,然后输注葡萄糖解除低血糖。结果发现诱发低血糖后6h,血浆GT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谷胱甘肽总量(TGSH)及GSSG/TGSH比值均明显升高,肝脏GSH和TGSH明显减少,心肌和骨骼肌CSSG和GSSG/TGSH比值明显增高,同时伴有血清酶(ALT,AST,LDH,CK)活性升高,预先注射CSH后诱发低血糖组,血浆GSSG和GSSG/TGSH比值明显下降,并抑制了血清酶的活性。结论 低血糖所致的血清酶活性的升高与体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有关。补充抗氧化剂GSH可以预防低血糖所致的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HFS)的效果,探讨.冶疗前后瞬目反射(BR)检测的意义。方法:用BTXA对35例HFS患者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其中28例在治疗前后行BR检测。结果:35例接受治疗者完全缓解16例;明显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达100%,疗效持续时间4-6个月。局部副反应轻微。28例患者治疗前BR检测患侧R1、R2潜伏期正常,R1、R2波幅增高,泛化明显;治疗后复查:其中R1消失者3例,R1、R2消失者6例,余19例R1、R2潜伏期延长(P〈0.05),波幅降低(P〈0.001),泛化抑制。结论:BTXA治疗HFS效果肯定,安全、简便,是HFS的首选疗法,而BR检测有助于明确HFS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对其治疗提供客观量化的评价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以周为单元定量热卡消耗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定量热卡消耗运动处方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技术,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随访6个月后观察热卡摄人及消耗、身体测量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及医药费用。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运动热卡消耗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热卡摄入、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医药费用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包括定量热卡消耗运动处方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技术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