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08篇
内科学   15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209篇
综合类   689篇
预防医学   37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13篇
  3篇
中国医学   228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容积重建(DVRT)技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程度评价的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单中心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27枚动脉瘤)。随机分为常规评估组和DVRT评估组,每组56例。常规评估组在术前血管造影和麻醉后3D重建基础上选择最佳工作角度行动脉瘤介入栓塞,2D-DSA评估为致密栓塞后完成手术;DVRT评估组在2D-DSA评估致密栓塞后行3D采集和DVRT,评估为非致密栓塞继续介入干预,评估为致密栓塞完成手术。对比两组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剂量,术后出血复发率及手术费用等情况。结果 DVRT评估组未出现出血复发,常规评估组出血复发率为5.36%(3/56)(P<0.05)。两组患者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剂量及手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全脑血管DSA复查显示,DVRT评估组、常规评估组血栓形成分别为1例(1.8%)、7例(12.5%),动脉瘤复发分别为0例、6例(10.7%),脑梗死分别为0例、5例(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6.340、5.234, P<0.05)。 结论 DVRT技术可有效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栓塞程度,对手术策略选择起到积极指导作用,并显著降低非致密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血小板源细胞外囊泡(P-EV)的转录组学分析,进而研究胞外囊泡在血小板质量评价及输血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以二代测序检测P-EV的全转录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预测非编码基因的靶标及功能,实时PCR(RT-PCR)验证表达趋势.结果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P-EV变化的非编码RNA(ncRNA)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MSTRG.31496.1顺式调控血小板活化基因TREML1,lncRNA MSTRG.23185.19反式调控癌症相关基因CXXC4.环状RNA(circRNA)20:47246008|47262428可能通过吸附miR-483-5p,进而逆转由miR-483-5p靶向的癌症相关基因(ARHGAP10、AXIN1、UBAP2)等.通过RT-PCR对血小板活化相关的lncRNA进行验证,发现lncRNA MSTRG.31496.1的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血小板在体外储存过程中分泌的P-EV,包含大量不同变化趋势ncRNA,部分ncRNA与血小板质量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血小板质量的新标志物.同时发现了大量以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为靶点的ncRNA,P-EV的研究为血小板功能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高龄(≥8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2019年204例经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疾病、骨折类型、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以术后1年内死亡为观察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内,共有82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率为40.2%。性别、BMI、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及住院时间不影响80岁患者髋关节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LAAT)状态预测模型,为临床个体化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期间所有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资料,结合筛选标准共获得NVAF患者530例。根据LAAT状态分为无LAAT组(n=428)和有LAAT组(n=102)。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本单位病例特点广泛收集可能与NVAF患者LAAT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列线图构建NVAF患者LAAT状态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评价及内部验证。结果血栓病史(非LAAT)、房颤病程、房颤发作类型、BNP、Cys-C、LAD等6个危险因素与NAVF患者LAAT状态相关(P均 < 0.05),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列线图构建NVAF患者LAAT状态预测模型,C-index为0.74(95%CI:0.69~0.79)。此外,在校准曲线中也表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内部验证集的C-index为0.72(95%CI:0.67~0.77)。结论基于列线图构建的NVAF患者LAAT状态模型有着良好的实际预测能力,可较准确、直观、个体化地预测NVAF患者LAAT状态。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sTREM-1)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的变化对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并记录术后1、3、5 d的血清PCT、CRP、ALB、sTREM-1及CRP/ALB水平,记录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76例(38.78%),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6~13 d,中位数为7 d。无肺部感染组术后3、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低于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术后5 d血清ALB低于无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术后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单独检测时,术后5 d血清CRP/ALB预测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约登指数、特异度最高,sTREM-1预测的敏感度最高;联合检测的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肺部感染诊断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ASS)评分均与术后5 d PCT、sTREM-1、CRP/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水平均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早期预测的有效依据,而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更有利于早期对肺部感染程度及病情进展的评估。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粥样斑块稳定性及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在东莞巿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 80例。对照组病人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粥样斑块稳定性、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结果治疗 2个月后两组斑块稳定性均高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治疗 2个月后的斑块稳定性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 2个月后的 hs?CRP(2.04±0.62)μg/mL、TNF?α(22.1±2.3)ng/mL、白细胞介素 6(IL?6)(4.1±0.6)pg/mL、白细胞介素 8(IL?8)(6.4±0.7)pg/mL、丙二醛(MDA)(15.64±1.84)U/L、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AOPP)(41.03±5.43)μmol/L低于治疗前[hs?CRP(6.22±1.18)μg/mL、TNF?α(40.2±2.1)ng/mL、IL?6(8.2±2.1)pg/mL、IL?8(9.4±0.9)pg/mL、MDA(25.11±2.64)U/L、AOPP(75.17±6.34)μmol/L]及治疗 2个月后的对照组[hs?CRP(3.25±0.93)μg/mL、TNF?α(36.4±4.2)ng/mL、IL?6(7.4±0.9)pg/mL、IL?8(7.8±1.3)pg/mL、MDA(22.11±2.67)U/L、AOPP  相似文献   
77.
目的总结分析数字化定制钢板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对42例四肢复杂骨折患者,利用其CT原始数据建立模拟骨折复位后的三维模型,并设计定制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6~53岁,平均37.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压砸伤3例。其中新鲜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16例(Gustilo分型Ⅰ型9例、Ⅱ型7例)。骨折按照AO分型: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15例,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4例,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8例,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1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28 d,平均10 d。结果定制钢板长度、放置位置,螺钉长度,植钉方向及数量均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30~500 m L,平均180 m L;X线透视次数2~6次,平均3次。2例术后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41例骨折I期愈合,愈合时间8~19周,平均14周;1例于44周延迟愈合。其中骨折达解剖复位19例;3例发生畸形愈合,未行处理;其余均达功能复位标准。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数字化定制钢板治疗四肢复杂骨折,尤其对于四肢长骨的多段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8.
组配式生物型股骨柄在复杂髋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组配式生物型股骨柄MP假体应用于复杂髋翻修的手术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MP假体翻修的患者,共246例获得随访,男148例,女98例;年龄26~83岁,平均62.5岁。术后随访0.5~11年,平均5.7年。翻修原因:无菌松动10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04例,其他35例有不明原因疼痛、假体周围骨折、磨损及脱位等。根据Paprosky分型,股骨骨缺损Ⅰ型14例,Ⅱ型39例,ⅢA型171例,ⅢB型22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37.4±7.5。随访患者行影像学检查、临床疗效评估及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时Harris评分提升至87.8±4.2,高于术前(t=92.13,P=0.00)。双下肢长度、术后稳定性及患者总体主观满意度结果:非常满意分别为27、60及61例。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折29例,其中术中21例,术后8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感染7例,脱位5例,坐骨神经不全损伤所致患肢麻木6例、肿胀3例。随访X线显示4例假体下沉(>1 cm),其中2例翻修。结论:MP假体用于复杂髋翻修(尤其是股骨近端严重骨缺损)患者,远、近期随访效果良好,且用于感染翻修成功率高。为避免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术中需要仔细操作,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arvedilol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有或无洋地黄)+Carvedilol;Betaloc组40例,常规治疗+Betaloc。随访1~2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HR)、收缩压(SBP)、心肌耗氧量(HR×SBP)、LVEDD、LVESD、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Carvedilol组在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善上较Betaloc组更明显(P<0.05);但治疗后组间HR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6-MWD也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尤其Carvedilol组(P<0.05)。Carvedilol组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联用Carvedilol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将人源ZAK-β基因定向克隆入MSCV-IRES-GFP质粒,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ZAK-β.方法 以肺癌A549细胞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ZAK-β特异性基因产物,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中,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ZAK-β,测序验证.结果 扩增了ZAK-β基因,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中,测序结果与预测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ZAK-β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ZAK蛋白激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