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978篇
  免费   44044篇
  国内免费   25626篇
耳鼻咽喉   4294篇
儿科学   6824篇
妇产科学   2622篇
基础医学   26835篇
口腔科学   8576篇
临床医学   51125篇
内科学   37418篇
皮肤病学   4673篇
神经病学   10456篇
特种医学   172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38657篇
综合类   120040篇
现状与发展   95篇
预防医学   49274篇
眼科学   5370篇
药学   53282篇
  663篇
中国医学   44545篇
肿瘤学   20628篇
  2024年   1453篇
  2023年   5347篇
  2022年   13475篇
  2021年   17501篇
  2020年   15246篇
  2019年   8440篇
  2018年   9017篇
  2017年   12256篇
  2016年   9528篇
  2015年   16985篇
  2014年   22113篇
  2013年   27654篇
  2012年   40132篇
  2011年   42753篇
  2010年   38132篇
  2009年   34213篇
  2008年   34856篇
  2007年   33416篇
  2006年   29659篇
  2005年   23625篇
  2004年   16965篇
  2003年   14090篇
  2002年   10897篇
  2001年   9646篇
  2000年   7240篇
  1999年   2883篇
  1998年   838篇
  1997年   751篇
  1996年   635篇
  1995年   526篇
  1994年   536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8篇
  196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收集藿香正气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分子对接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成分及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基于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以瑞德西韦为对照,探索藿香正气汤潜在治疗COVID-19的成分,并选出对接较好成分进行药理学机制预测,初探其药理学机制。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5种与新冠病毒3CLpro结合能力强于瑞德西韦的小分子成分。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抗病毒途径可能是通过PI3K-Akt 信号通路影响病毒复制。结论 成分C1-C5与3CLpro结合良好,推测其可能是潜在的3CLpro的抑制剂,为抗病毒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LEEP术的患者共142例,其中绝经组40例,未绝经组102例。收集2组患者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其活检病理结果、LEEP术后病理结果、切缘病变情况,并将上述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58,P=0.000)。绝经组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符合率为50.00%(20/40),未绝经组符合率为51.96%(53/10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54)。绝经组1例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癌,未绝经组1例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原位腺癌。绝经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8例(20.00%),未绝经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6例(15.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537)。2组患者术后TCT检查比较及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EP手术适用于宫颈无明显萎缩的绝经后妇女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以避免对宫颈病变的漏诊和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04.
105.
选取明确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病程中的临床表现、诊疗思路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患者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好转出院。ANCA相关性血管炎表现多样化,临床诊疗中应时刻警惕。  相似文献   
10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性、高病死率等特点;而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迅速、最佳救治窗口期短、病情危重等特点,其救治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腔内介入治疗等临床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规范救治流程,本研究对心血管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首诊COVID-19筛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流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管理策略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早期干预方案,预防社区生活受限,制定相应社区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3—4月在武汉华润武钢总医院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57例,于2020年4—5月通过"问卷星"平台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12V2)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调查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比较不同特征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和呼吸困难程度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57份调查问卷,剔除重复及无效问卷3份,获得有效问卷54份,问卷有效率达94.74%。(1)COVID-19出院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生理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分别为(37.02±12.32)分、(38.46±14.42)分;呼吸困难等级0~3级的分别为3例(5.56%)、45例(83.33%)、5例(9.26%)、1例(1.85%);有19例(35.19%)存在焦虑情绪(SAS≥50分)和抑郁情绪(SDS≥53分)。(2)不同特征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不同疾病分型的患者在生理总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和呼吸困难程度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F-12V2生理总评分与焦虑程度(r=-0.34,P=0.011)和呼吸困难程度(r=-0.39,P=0.003)之间存在负相关性,SF-12V2心理总评分与焦虑程度(r=-0.46,P=0.001)和抑郁程度(r=-0.40,P=0.002)之间存在负相关性。(4)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8.27)、抑郁程度(β=-0.34)和疾病分型(β=-11.68)是患者SF-12V2生理总评分的重要决定因素(P<0.05);焦虑程度(β=-0.62)是患者SF-12V2心理总评分的重要决定因素(P<0.05)。结论:COVID-19出院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性别、疾病分型、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是COVID-19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COVID-19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和重型患者)出院后要尽早进行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筛查和干预,减少患者负性情绪,鼓励患者适当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呼吸功能,从而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199例。按照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分为两组,Ⅰ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和Ⅱ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对于影响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可能因素在两组间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再将筛选出来的对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及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部位、肺段切除术、胸膜粘连、手术时间≥180 min、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具有多个延长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尽可能减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医院制剂通鼻消涕颗粒对慢性鼻窦炎鼻黏膜功能是否有调控作用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采用单盲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通鼻消涕颗粒组)和对照组(克拉霉素片组)。分别给予口服通鼻消涕颗粒和克拉霉素片治疗4周,并对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患者进行糖精试验、鼻部症状VAS评分与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并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服药前、服药后的评分变化。结果 VAS评分提示:治疗组中,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各个阶段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Lund Kennedy评分提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4周后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则在治疗后各个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糖精试验提示2组在治疗后2周患者糖精清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糖精清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鼻消涕颗粒对慢性鼻窦炎的鼻黏膜形态与传输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促进鼻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并优于克拉霉素片组,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罗晓  何茜  李海冰  涂丽  张海玲  穆琼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5):3184-3190
背景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调查其离职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基层卫生人才流失提供思路。目前,完成"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而针对该部分全科医生离职意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回归基层工作后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吸引卫生人才留任、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贵州省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5+3"模式培养并履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2015—2017级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于2021-01-20至2021-02-10对其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一般情况、职业满意度、离职意愿、服务期满后职业方向。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贵州省"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整体离职意愿得分为(3.98±0.98)分,具有离职倾向者229例(73.6%)。不同性别、单位地理位置、每日工作量者的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位负责人对待下属的方式、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当前收入满意程度、家人对工作的支持程度、当地激励政策执行程度是"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服务期满后,计划留任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12例(3.9%),计划去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21例(6.7%),计划离开基层去上级医院工作者196例(63.0%),计划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者60例(19.3%)。 结论 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需从提高收入、重视全科医生心理需求、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宣传等方面着手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