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总结302例原发性肺癌手术诊治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Ⅰ组(引流时间≤5天)和Ⅱ组(引流时间>5天)。对可能影响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在两组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的154例(51.0%),>5天的148例(4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开胸手术、术后使用白眉、单肺通气、淋巴清扫数、胸膜粘连及手术时间是术后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具有多个独立影响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以减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行单孔胸腔镜Ⅰ-Ⅱ期肺癌根治术3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66±24.8) min,术中出血量(204.5±96.1) 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9±2.5) d,术后住院时间(7.9±2.4) d。结论:单孔胸腔镜治疗Ⅰ-Ⅱ期肺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7天)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 2017年 11月至 2020 年1月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库(CN-PRO-Lung1)中421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7天)和延长组(>7天),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男222例,女199例,平均年龄为(55.70±10.38)岁,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7天,其中 139 例(33.0%)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中 ,合并症,手术人路,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级别 标理类形型 病理分期和
医院类型与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显著相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叶切除 扩大切除 术后并发症≥Ⅱ级和市县级三级医院是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较常见,其中肺叶切除、扩大切除、术后发生≥ Ⅱ级并发症和在市县级三级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延长(>7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PPIL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851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鉴定病原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ILC的危险因素。 结果 60例肺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共分离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0.5%,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33.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胸腔引流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为PPILC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NM分期等可影响PPILC的发生,临床上应加强关注合并以上危险因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与传统三孔胸腔镜在肺部良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接受肺部良性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组(42例)和三孔胸腔镜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三孔胸腔镜组长,手术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均少于三孔胸腔镜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三孔胸腔镜组为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治疗肺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手术时间较长,但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肺部良性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术前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将9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52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传统后外侧切口组40例,行传统后外侧切口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别;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术中出血、肺部感染明显少于传统后外侧切口组;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术后止痛药及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优于传统后外侧切口组。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是微创、安全、可行、有效的,较后外侧切口手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35例肺癌患者(单孔组)和行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65例患者(三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结果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三孔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及SA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11,P<0.05);单孔组患者VAS评分[(6.5±2.1)分]低于三孔组[(8.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单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6%)高于三孔组(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孔法比较,单孔法可有效治疗肺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急性期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98例胃间质瘤患者,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有3例(3. 1%)术后出血。出血组患者中高血压和透析比例明显高于无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出血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无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和手术时间≥75min是ESD术后患者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是采用透析治疗和手术时间≥75min。  相似文献   

9.
曾敏  徐利强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560-3564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孔组45例和三孔组42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三孔组采用常规三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纵隔淋巴结切除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三孔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且单孔组显著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无进展生存率与三孔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抑制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3年内生存率与三孔法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根治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7~78岁。另选择我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胸腔镜组采用胸腔镜下手术,开胸组采用传统开胸法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镜组清扫(13.5±2.4)个,开胸组清扫(12.8±3.2)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3年,胸腔镜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开胸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淋巴结系统清扫上的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无差异,远期生存率亦相似,但其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明显减少等近期疗效的优势明显好于开胸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敏感性与可靠性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期间我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心肺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55例)和无并发症组(18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编制校准曲线以确定模型的一致性,通过时间相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术中出血量均是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OPD和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7(95%CI:0.757~0.877),灵敏度为89.09%,特异度为60.43%;DCA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水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心肺并发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及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肺癌术后并发症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低PNI值是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评分≥II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95%CI:1.02~1.17,P=0.023);根据术前PNI值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PNI≥50组(n=113)、45≤PNI<50组(n=47)、PNI<45组(n=20),各组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评分≥II级以及Clavien-Dindo评分≥III级发生的比例分别为22.1%、40.4%、40.0%和6.2%、17.0%、25.0%,不同PNI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NI值可作为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气胸、肺外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值可作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单孔、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9例,其中,单孔胸腔镜组为42例,三孔胸腔镜组为56例,达芬奇机器人组为31例。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胸腔总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清扫淋巴结个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胸腔镜组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72.14±36.72)ml,P=0.026]、清扫淋巴结个数较多(18.13±8.24,P=0.029)、住院时间较短[(5.31±2.98)d,P<0.001]。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相较于三孔胸腔镜手术优势明显,而相较于单孔胸腔镜手术优势不明显,但在复杂手术操作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7月至2021年06月于我院普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36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36例男性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有24例发生尿潴留,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0.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低位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术后首次拔除尿管时间<4天与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是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86,P<0.05)。结论: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是男性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行直肠癌根治术前,应筛选可能出现术后尿潴留的高危患者,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使用肠功能恢复汤(intestine function recovery decoction,IFRD)对前列腺癌术后早期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完成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计144例,根据术后是否进行了灌肠治疗及灌肠使用的方法分为未灌肠组、肥皂水组和IFRD组,对比研究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差异。多因素Logistic(逐步法)回归进一步研究影响前列腺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三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术前新辅助治疗、年龄大于65岁、术后合并症是影响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情况比较显示,术后腹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IFRD组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饮水时间IFRD组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与传统的灌肠剂肥皂水比较,IFRD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分别为(3.24±1.51) d、(15.10±3.36) ml、(3.86±1.16) d,均明显低于肥皂水组(4.44±1.78) d、(23.38±17.20) ml、(4.51±2.11) d(P<0.05)。结论:根治性前列腺癌术后给予IFRD灌肠可显著减少腹腔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降低术后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部手术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为防治该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至2017年间443例我院胸外科肺段或者肺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纵隔淋巴结清扫、基础性心脏病与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关系,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3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1例(13.77%),多因素分析心脏病史、手术方式、年龄为肺部手术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肺部需要手术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的危险因素,并探讨PPC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5月至2020年04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9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PPC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PPC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6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有24例出现PPC,PPC的发生率为1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长期吸烟史、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开腹手术、术后胃管留置时间≥5 d与老年胃癌患者PPC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91,P<0.05)。结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胃癌患者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罹患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老年胃癌患者,应采取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减少PP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预后营养指数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白蛋白变化的影响和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1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术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标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白蛋白水平及下降率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计算出术后90天死亡事件发生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PNI)最佳截止值,单因素分析PNI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90天的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及预测效能采用诺模图及校正曲线展示。结果:术前ALB水平与术后ALB下降率呈正相关关系(r=0.340,P<0.001),术前PNI与术后ALB水平及术后ALB下降率也呈正相关关系(r=0.489,P<0.001;r=0.287,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分期、术前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术后ALB水平、术后ALB下降率等因素是术前PN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诺模图及校正曲线进一步表明PNI可以预测术后90天死亡的风险。结论:术前ALB水平越高可能导致术后ALB降低更明显;术前PNI可以良好地预测胰十二指肠术后90天死亡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