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80篇
  免费   4912篇
  国内免费   2861篇
耳鼻咽喉   475篇
儿科学   852篇
妇产科学   287篇
基础医学   2923篇
口腔科学   835篇
临床医学   6386篇
内科学   3930篇
皮肤病学   463篇
神经病学   857篇
特种医学   1688篇
外科学   3817篇
综合类   14078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542篇
眼科学   558篇
药学   6490篇
  83篇
中国医学   5484篇
肿瘤学   1997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605篇
  2022年   1620篇
  2021年   1851篇
  2020年   1722篇
  2019年   900篇
  2018年   960篇
  2017年   1402篇
  2016年   1042篇
  2015年   1981篇
  2014年   2586篇
  2013年   3285篇
  2012年   4887篇
  2011年   4923篇
  2010年   4451篇
  2009年   4018篇
  2008年   4004篇
  2007年   3763篇
  2006年   3297篇
  2005年   2746篇
  2004年   1831篇
  2003年   1333篇
  2002年   1048篇
  2001年   934篇
  2000年   778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再次三尖瓣置换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访,明确手术的危险因素及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0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再次三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41.5±11.5)岁.第一次手术时置换人工机械瓣12例,置换人工生物瓣7例.再次手术:单纯行三尖瓣置换16例,三尖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探查1例,三尖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及Bentall术1例.置换机械瓣和生物瓣患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6个月~17年和2个月~13年,中位时间分别为5年和7年.结果 再次手术植入生物瓣12例,植入双叶机械瓣7例.手术死亡2例(10.5%),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金葡菌败血症.存活出院的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2±2.9)年,时间范围为8个月至12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于术后半年死于消化道出血,另1例于术后2年死于右心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例,需要长期服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5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心胸比与右心室直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17 vs.0.6±0.65,P=0.023;(67±7.7) mm vs.(54±8.8) mm,P=0.021].存活组与死亡组年龄、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和血清肌酐、总胆红素浓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尖瓣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积极行再次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心胸比>0.7、右心室扩大右心功能不全是三尖瓣再次置换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西藏医用辐射防护现状。保障西藏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工作人员、患者、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方法 通过多年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的资料累积,以部分地市为例,分析具有西藏特色的发展历程。依据西藏医用辐射监测的特点,结合组团式援藏帮扶西藏医用辐射监测工作实际经验,分析影响西藏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健康与安全的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 西藏医用辐射监测工作基础薄弱,在实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放射诊疗过程中缺乏日常监测以及监督管理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结论 必须坚持在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验收、运行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并在组团式援藏工作模式下,建立西藏本地医用辐射监测队伍,提高西藏医用辐射监测水平,才能切实消除隐患,保证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993.
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存在许多联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病理机制和中心动脉压相关。肾功能损害是老年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中心动脉压升高与老年高血压肾损害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肾脏早期损害,从而降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现将中心动脉压与老年高血压人群肾功能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基于全人发展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课对学龄前脑性瘫痪(CP)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为促进CP患儿全面康复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2019年2—7月就诊的79例学龄前CP儿童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幼小衔接课。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分别评估患儿治疗前后5个能区的发育龄(DA)和总智商(FIQ)。结果 治疗4月后,干预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03,P<0.01);两组患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3、0.414,P>0.05),干预组在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DA以及WPPSI FIQ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0、2.005、2.020、2.010,P<0.05)。结论 幼小衔接课能有效促进学龄前CP儿童适应性、语言以及个人社交能力的发育,提高其智力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考察咨询师和来访者对会谈效果和即时效果评价的关系,探索会谈效果与即时效果的关联方式.方法:选取29个咨询会谈,每次会谈结束后咨访双方评定会谈评估问卷(SEQ),来评定会谈效果;再以2分钟的会谈录音为1个评定单位,用会谈评估量表评定会谈即时效果的“深度”和“帮助”,比较咨访双方评定会谈效果及即时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即时效果对会谈效果的预测情况.结果:咨访双方评定的会谈效果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 =0.34,P>0.05),而即时效果呈正相关(r=0.21,0.13,均P<0.001).来访者对即时效果的“深度”和“帮助”的评分均高于咨询师[(1.5±1.0)vs.(2.5±1.0),(1.2±0.8)Vs.(2.1±1.2);均P<0.001].咨询师所评“帮助”的极大值可以预测SEQ的深度性(R2=0.24),来访者所评“帮助”的均值可以预测SEQ的唤起性(R2 =0.24).结论:咨访双方对会谈效果的评价无关联且咨询师受会谈中印象深刻片断的影响、来访者受会谈整体印象的影响;咨访双方对即时效果的评价关联很小且来访者好于咨询师.  相似文献   
996.
彭艳琼  谢楠  敬敏  王代梅  吴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55-4260
背景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已成为医院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绩效指标定义、指标测算和标准化血糖基准报告,影响了医院血糖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基于信息化血糖监测系统(IGMS)构建血糖基准报告,一为同行建立标准化血糖报告提供方法学指导,二为同行提供血糖基准参考。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安装了IGMS(该系统能自动上传血糖数据和按需求查阅血糖数据)的非重症监护病区(10个内科和7个外科)的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患者(无糖尿病病史但随机末梢血糖超过11.1 mmol/L),排除住院第1天的血糖数据。采用群体(population)、患者(patient)和患者日(patient-day)三种模型报告理想血糖、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报告增加患者低血糖发生天数比、发生频次比和管理及时性比,采用四分位数分析不同病区的血糖数据,并与美国、澳大利亚、重庆和广东医疗机构的血糖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三种模型平均血糖、理想血糖、平均高血糖和任意高血糖(>10.0 mmol/L、≥15.0 mmol/L、≥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3.0 mmol/L、<2.8 mmol/L、<2.2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7个病区任意低血糖≤3.9 mmol/L发生>3次者312例(3.9%),发生>3 d者202例(2.5%),复测血糖时间≤15 min者446例(5.6%),>30 min者2 187例(27.5%)。患者日任意高血糖≥15.0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理想血糖下四分位数分别为38.6%、5.5%和38.0%,上四分位数分别为21.5%、2.1%和58.1%。17个病区与美国、澳大利亚、重庆医疗机构的平均高血糖和任意高血糖(>10.0 mmol/L、≥15.0 mmol/L、≥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3.0 mmol/L、<2.8 mmol/L、<2.2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分泌病区和广东省某内分泌病区血糖、理想血糖、任意高血糖≥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S允许医疗机构建立全方位、标准化血糖报告。因目的不同,其选择模型也不同。群体模型更适用药物管理和风险管理人员,患者模型更适用个体化护理评估,患者日模型适用于某单元或单位进行质量改进方向和目标的制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对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调节HNF4α表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实时RT-PCR方法检测6种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Hep3B、SMMC-7721、BEL-7405、FOCUS)、20份人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HNF4αP1 mRNA的表达.用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法)检测6种人肝癌细胞株中HNF4αP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用5-脱氧杂氮胞苷(5-AZA-CdR)处理FOCUS细胞株,用BSP法检测HNF4αP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用实时RT-PCR法检测HNF4αP1 mRNA的表达.用TGF-β1处理6种人肝癌细胞株,用实时RT-PCR法检测HNF4αP1 mRNA的表达.分别用5-AZA-CdR、TGF-β1、5-AZA-CdR联合TGF-β1处理FOCUS细胞株,用实时RT-PCR法检测HNF4αP1 mRNA的表达.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20份人肝癌和癌旁组织中,13份肝癌组织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f=2.350,P<0.05).HepG2、Huh-7、Hep3B中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SMMC-7721、BEL-7405、FOCUS中则相对较低.HepG2、Huh-7、Hep3B中HNF4αP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较低,SMMC-7721、BEL-7405、FOCUS中则较高.随着5-AZA-CdR浓度上升(分别为0、0.1、1.0、2.5 μmol/L),FOCUS的HNF4αP1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逐渐降低(分别为61%、46%、32%、27%),而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则逐渐增加(分别为[(9.661±0.336)×10-7、(2.001±0.432)×10-6、(3.689±0.714)×10-6、(4.732±2.451)×10-6].经TGF-β1刺激后,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较低的HepG2、Huh-7、Hep3B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t=12.994、8.441、9.032,P均<0.0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较高的SMMC-7721、BEL-7405、FOCUS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5-AZA-CdR处理的FOCUS细胞株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4.972±0.035)×10-6]高于空白对照组[(1.411±0.104)×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2,P<0.01).经5-AZA-CdR联合TGF-β1处理的FOCUS细胞株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1.181±0.132)×10-6]低于单用5-AZA-CdR处理组[(4.972±0.03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3,P<0.01).结论 肝癌组织中HNF4αP1表达水平下调.DNA甲基化可调控HNF4αP1在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HNF4αP1启动子区甲基化可抑制TGF-β1对HNF4αP1表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背景 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 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洗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纳入13所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创伤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创伤伤口资料、创伤后洗浴及伤口感染资料等。通过问卷星链接或二维码自愿完成在线问卷的匿名填写及提交。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洗浴和伤口感染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到949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9.8%。(1)基本资料:男460例,女487例;年龄18~100岁,平均年龄(50.2±17.9)岁。创伤持续时间(42.7±66.7)d,全皮层损伤和部分皮层损伤分别占55.8%(528/947)和44.2%(419/947);致伤原因中以利器切割伤和跌倒外伤为主,分别占43.4%(411/947)和27.8%(263/947)。(2)伤后居家洗浴现况:伤后从未洗浴者占28.0%(265/947),带伤居家洗浴者占72.0%(682/947);洗浴方式以温水擦浴为主,占76.7%(523/682),包裹和敞开伤口温水淋浴分别占18.3%(125/682)和5.0%(34/682);洗浴以1次/周最多,占38.4%(262/682),其次为2次/周37.4%(255/682)和3次/周24.2%(165/682)。(3)伤口感染现况:伤口总感染率为36.0%(341/947),带伤居家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24.6%(168/682),伤后从未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65.3%(17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0,P<0.001);其中温水擦浴、包裹和开放伤口温水淋浴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8%(135/523)、20.0%(25/125)和23.5%(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395);居家洗浴频次1次/周者、2次/周者和3次/周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32.8%(86/262)、22.4%(57/255)和15.2%(2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3,P<0.001)。(4)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以伤口是否感染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感染组居家洗浴情况、洗浴频次、抗生素治疗情况、创伤持续时间、致伤原因、创伤深度、创伤部位比例与无伤口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家洗浴情况〔OR=0.30,95%CI(0.20,0.44),P<0.001〕、洗浴频次〔OR=0.60,95%CI(0.39,0.93),P=0.023〕、抗生素治疗情况〔OR=1.67,95%CI(1.20,2.33),P=0.002〕、创伤持续时间〔OR=1.64,95%CI(1.19,2.76),P=0.003〕和创伤部位〔OR=5.69,95%CI(2.72,11.90),P<0.001〕是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洗浴和增加洗浴频次不增加伤口感染率,是可行的皮肤清洗方法。抗生素治疗、创伤持续时间超过30 d和腰臀部及四肢伤口可能增加伤口感染风险,患者可根据自理能力和伤口疼痛、伤口异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洗浴方式和频次。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超声影像。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均行二维彩超扫查和超声造影,比较两者结果。结果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上,超声造影可正确区分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这样有助于减少误诊,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