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5篇
  免费   1441篇
  国内免费   871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296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909篇
口腔科学   345篇
临床医学   1840篇
内科学   1110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277篇
特种医学   590篇
外科学   1404篇
综合类   406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686篇
眼科学   253篇
药学   1804篇
  21篇
中国医学   1282篇
肿瘤学   80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77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1399篇
  2011年   1386篇
  2010年   1348篇
  2009年   1113篇
  2008年   1322篇
  2007年   1166篇
  2006年   1089篇
  2005年   811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l2)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肾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和ATP-MgCl2组(A组)。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6、12h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肾组织VEGF-A和NGAL mRNA的表达。结果M组和A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段的Scr、Bun水平均高于S组(P<0·05和P<0·01)。A组再灌注2、6、12h后的Scr、Bun水平明显低于M组(P<0·05)。与M组相比,A组再灌注后肾脏组织的NGAL mRNA表达下降,VEGF-A mRNA表达增高(P<0·05)。A组与M组相比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ATP-MgCl2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影响VEGF-A和NGAL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内AT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我国HIV-1B′亚型R5或R5/X4嗜性毒株在GHOST细胞的感染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从HIV-1感染者PBMC中分离并培养病毒,用表达CD4和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的GHOST细胞系,测定毒株的辅助受体利用情况,使用相同病毒量即2mg的HIV-1 p24分别感染表达不同受体的GHOST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反映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结果35例B′亚型毒株利用CCR5受体,占22例(62.85%),双嗜性即CCR5/CXCR4均阳性占13例(37.15%)。GHOST-R5/X4细胞的感染性分析结果显示,R5/X4双嗜性毒株的感染性明显高于CD4〉200/μl的R5毒株的感染性(P〈0.05);R5/X4毒株与CD4≤200/μl的R5毒株感染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200/μl的R5毒株与CD4≤200/μl的R5毒株感染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OST-CCR5细胞感染性分析结果显示:R5/X4双嗜性毒株的感染性明显下降,与CD4〉200/μl的R5毒株的感染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相同剂量的双嗜性毒株分别感染R5、X4或R5/X4的GHOST细胞系,显示双嗜性毒株可同时利用CCR5和CXCR4辅助受体,但69.23%的R5/X4毒株以CCR5受体为主,30.77%的R5/X4毒株以CXCR4受体为主。结论HIV-1B′亚型R5/X4病毒不仅有更广泛的宿主细胞嗜性,而且在GHOST-R5/X4细胞中感染性明显提高。持续使用CCR5受体的毒株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虽然辅助受体的利用是一样的,但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异体角膜体外对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5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异体角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进行单克隆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对照组T细胞CD25表达为25.2%;受角膜或沸波醇酯(PDB)激活后T细胞CD25表达分别为56.8%和80.9%;受角膜和沸波醇酯共同激活后T细胞CD25表达为70.2%;受异体角膜激活后,CD4和CD8 T淋巴细胞CD25表达分别为67.3%和52.3%。结论: 异体角膜组织体外能够刺激人外周T细胞CD25表达和T细胞活化,CD4 T细胞比CD8 T细胞活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分析中国SHIV/猕猴AIDS模型的病毒载量变化趋势,建立一种实时、灵敏、特异的针对人/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体外转录制备RNA标准品,利用TaqManEZRT-PCR试剂盒的反应体系和针对SHIVgag保守区91个碱基的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提取126份来自SHIV-CN97001感染恒河猴血浆病毒RNA并定量检测。结果利用梯度稀释的RNA标准品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标准曲线下限达到2×102拷贝/ml,相关性(r>0.99)及重复性(CV=4.14%)均能达到测定要求。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HIV-CN97001在猴体内传代过程中病毒载量有先升后降的趋势,病毒载量通常在接种病毒或感染猴的全血后第14天达到高峰。血浆载量可达到105~106拷贝/ml。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步法定量SHIV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为SHIV/恒河猴AIDS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提供了灵敏的病毒载量检测方法。SHIV-CN97001的体内繁殖能力在猴体内传代过程中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5.
我国脑膜炎奈瑟菌孔蛋白PorA、PorB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分析2003—2005年我国流脑暴发流行期间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特征,建立以致病性相关蛋白多态性为目标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质谱鉴定分析2003—2005年流脑流行期内分离的66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及2株参考菌株的蛋白表达,重点分析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多态性特征。结果根据孔蛋白PorA、PorB在双向电泳中的多态性,建立了12个特征菌型。安徽菌株的PorA和PorB蛋白电泳谱型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其他地区的菌株则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PorA和PorB蛋白2-DE电泳谱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菌株分型方法,可能在菌型变迁检测和流脑暴发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动态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及粘附分子α3β1整合素表达的时相变化,探讨α3β1整合素与足细胞减少,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型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于第2,4,6,8,12周以肾小球足细胞表面标志物肾母细胞瘤抑制基因(Wilm’stumor1,WT1)水平检测足细胞密度变化,同时以免疫比浊法检测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皮质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从2周起出现明显的足细胞密度减低,24h尿量和尿微量白蛋白增加,4周开始出现血尿素氮升高,8周开始出现血清肌酐升高,并且随着病程进展,足细胞密度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更加明显。α3β1整合素mRNA水平从第2周起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4周、8周和12周并没有呈现持续的减少。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α3β1整合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足细胞减少和蛋白尿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从而导致了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减少、蛋白尿发生和肾小球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7.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和图像细胞分析仪检测胃癌细胞核中DNA含量和倍体已成为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手段,DNA含量和倍体分析可用于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与胃癌的临床病理有密切的联系,可用于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08.
我国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主要流行株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及抗原表位的变化特征,探讨选择压力、基因离散率和抗原表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使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对P17和P24两个区段计算基因距离,用Diverge程序计算同义替换(1(s)和非同义替换(1(a)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Ks/Ka值〈1,而P24区段的Ks/Ka值〉1;P24部分的基因离散率低于P17部分;P17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34.94%,而P24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67.38%;从基因离散率、所受的选择压力及抗原表位的突变率3个方面来看,HIV-1的P17区段均明显大于P24区段。结论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抗原表位变化较大,而P24区段的抗原表位相对较为保守。提示P24区段的CTL表位更适合于表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制备含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建立荧光定量PCR测定滴度的方法。方法扩增BDNF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LXSN-BDNF,将其转染包装细胞,经G418筛选、病毒浓缩后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克隆形成法测定滴度。结果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BDNF基因成功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中,筛选得到稳定的分泌重组病毒细胞系。重组病毒100倍浓缩后经荧光定量PCR法和克隆形成法测定的滴度分别为6.92×10^6拷贝/ml和3.2×10^5CFU/ml,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扩增BDNF基因,制备了重组病毒pLX—SN-BDNF,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滴度的方法,为基因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减毒疫苗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RT-PCR技术,建立了马PBMC中IFNγ-、IL-2、IL-12 mRNA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定期观察4组(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强毒株阳性对照组、自然感染组)12匹马外周血PBMC中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观察攻击前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DLV免疫马,在免疫后3周外周血PBMC中IFN-γ、IL-2转录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P〈0.01);免疫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IFNγ-、IL-2和IL-12转录的量明显升高,免疫马获得完全保护;强毒株攻击阳性对照马IFN-γ、IL-2转录量随疾病进展波动,发热期下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EIAV减毒疫苗可诱导马外周血PBMC中IFN-γ、IL-2、IL-12基因高效转录,其转录水平与DLV的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此结果在分子水平为阐明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