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脉络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研究(ETDRS)标准规定DR可分为5类: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DR-/DME-)组17例(17只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23例(23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10例(10只眼);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34例(34只眼);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6例(6只眼).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全部研究对象进行增强深部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不同阶段DR中存在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对DR病情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组、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的SFCT平均值分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SFCT值小于无DR无糖尿病黄别为(273士24)、(272±23)、(260±26)、(244士25)、(227±27)、(214±30);对照组各组SFCT均大于观察组,差值小于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DR之间存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对患者脉络膜厚度进行监测,将有助于综合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斑水肿(DR-/D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SFCT[摘要]目的研究脉络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研究(ETDRS)标准规定DR可分为5类: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DR-/DME-)组17例(17只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23例(23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10例(10只眼);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34例(34只眼);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6例(6只眼).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全部研究对象进行增强深部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不同阶段DR中存在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对DR病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组、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的SFCT平均值分别为(273士24)、(272±23)、(260±26)、(244士25)、(227±27)、(214±30);对照组各组SFCT均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SFCT值小于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DR-/D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SFCT值小于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DR之间存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对患者脉络膜厚度进行监测,将有助于综合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脏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11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共12枚动脉瘤,位于脾动脉3例,肝动脉3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中1例为2枚动脉瘤,肾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1例,其中3例行钢圈+明胶海绵栓塞瘤腔并闭塞载瘤动脉,2例单纯行钢圈栓塞,2例裸支架辅助微弹簧圈(gua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瘤腔,2例植入覆膜支架瘤腔隔绝,1例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瘤腔,1例使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结果 1例位于肾动脉分支的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手术失败,其余内脏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均获成功,5例行钢圈及明胶海绵栓塞闭塞载瘤动脉后动脉瘤未见显影,2例裸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2例植入覆膜支架瘤腔隔绝术及1例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瘤腔,瘤腔未见染色、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血管腔内治疗内脏动脉瘤可使用多种方法及材料,微创、风险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57例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史及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结果大多数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手术及放化疗后2年内带状疱疹发病率高,带状疱疹发病部位以胸背部最多见。结论老年、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机体营养状态差等因素加重或促进带状疱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HER-2、PCN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病变中HER-2、PCN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HER-2、PCNA和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57%、64.29%、40.00%,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三者的表达均与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密切相关(P<0.05),另外,HER-2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亦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着HER-2、PCNA蛋白表达的增多、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及临床分期级别的增高,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下降(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HER-2和临床TNM分期均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远期预后指标(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和PCNA的过表达,及E-cadherin表达的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PCNA和E-cadherin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患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

方法:对我院15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术中抽取玻璃体做病原学检查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此15例在术中采集前房水及玻璃体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7例培养出致病菌,细菌培养阳性率47%(其中真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缓慢葡萄球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浅绿气球菌1例),8例示无菌生长。培养阳性病例中3例表皮葡萄球菌和1例缓慢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均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耐药的,MIC均>4; 另外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1例浅绿气球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敏感的,MIC均<2,万古霉素与利福平均为敏感抗生素,MIC均<1。

结论:大多数医疗机构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作为内眼手术预防性用药,但本文章总结后对此现象提出质疑。临床医生对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经常出现,但当未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致病菌出现耐药时经验性用药往往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是规范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马惠文  邵江河  余慧青  王东林 《重庆医学》2012,41(34):3688-3689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手术复发率较高,并存在远处转移的危险。本科2011年收治直肠癌转移至牙龈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2006年前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术后病理为:直肠中一高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术后化疗,但患者拒绝放疗。2009年5月B超检查提示肝脏包块,直径约6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d.出生后家属发现其肛门隐窝处无肛门开口,未见有胎便排出.逐渐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急诊来我院,诊断为"先天性肛门闭锁",收入住院.病程中,患儿小便带有黄绿色粪水.肛检:肛门隐窝处未见肛门开口,亦未见瘘管样结构.我院门诊倒立位腹部平片显示直肠充气盲端距肛门口处皮肤标志物距离约32 mm.入院后行超声检查见直肠盲端距肛门隐窝皮肤约18 mm,直肠盲端略偏右侧可见一缺口,呈"鸟嘴样"向后尿道伸入(图1,箭头所指),长约8 mm,最宽处约3.8 mm;腹腔肠管胀气明显,结肠及直肠扩张,较宽处约19 mm,可见肠内容物淤积.  相似文献   
8.
超声萤火虫技术检测乳腺肿物微小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在检测乳腺肿物微小钙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已接受手术或穿刺活检的乳腺肿物患者46例,常规超声共发现69个肿物,选取经X线钼靶摄影和病理结果均证实存在微小钙化的56个肿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56个肿物经常规超声及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测到肿物内微小钙化情况,包括两种技术发现微小钙化的病灶例数,微小钙化的形态及排列特征,比较常规超声与萤火虫技术显示微小钙化的差异。结果 56个肿物中,病理证实恶性肿物42个,良性肿物14个,萤火虫技术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48个,常规超声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33个,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P<0.01),42个恶性肿物中,萤火虫技术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39个,高于常规超声的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P<0.01)。萤火虫技术检测到良性肿物内微小钙化9个,常规超声检出5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检出的钙化灶大小形态不一,呈点状(n=12)、短棒状(n=6)及多种形态组合型钙化(n=15),而萤火虫技术显示微小钙化均呈现颗粒状或细小的针尖样强光点。常规超声显示的微小钙化的分布特征为局域性(5例,其中恶性3例)、弥漫性散在分布(3例,其中恶性2例)、节段性(6例,其中恶性5例)及簇状分布(19例,其中恶性18例)。萤火虫技术显示的微小钙化分布则为局域性、弥漫性散在分布及簇状分布。萤火虫技术显示的良、恶性乳腺肿物内微小钙化的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1,P<0.01)。结论 超声萤火虫技术可用于检出乳腺肿物微小钙化,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鉴别、乳腺癌早期诊断及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高频超声对27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患侧及健侧跟腱进行纵向、横向扫查和动态探测,分析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7例患者中,24例患者超声诊断为跟腱完全断裂,声像图可见患侧跟腱回声连续性中断,断端间可见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3例患者超声诊断跟腱部分断裂,声像图可见患侧跟腱部分纤维中断.术中所见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与超声诊断相符.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跟腱的结构变化,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