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观察Nestin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干预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SD大鼠模型,应用抗Nestin和抗Nestin/GFAP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单标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缺血后脑组织有大量Nestin阳性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侧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SVZ)、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细胞呈星状多突起,形似星形胶质细胞,且脑缺血后的大部分Nestin阳性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有共表达。缺血侧SVZ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和免疫阳性表达强度于脑缺血后3 d达到高峰;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表达强度分别于缺血后3 d和1周达到高峰;部分细胞聚集于梗死灶边缘,形成一个明显的梗死灶边缘带。经依达拉奉干预后,Nestin阳性细胞计数和表达强度与盐水组比较均升高(P<0.05),尤其在缺血治疗后3 d和1周(P<0.01)。结论脑缺血后,SVZ以及梗塞灶周围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域大鼠Nestin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表达增强;经依达拉奉干预治疗后,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提示依达拉奉治疗可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24例髁突骨折经下颌后进路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髁突骨折用小型钛板经下颌后进路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24例30侧,经下颌后进路以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后复查并评价疗效,复查内容包括: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X线表现、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张口型偏移明显改善,错牙合3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X线检查:髁突骨折复位良好,髁突无移位。结论:下颌后进路是一种治疗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植骨术后伤椎愈合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纳入自2011-01-2013-01诊治的74例具有完整随访结果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36例,同期未经椎弓根植骨38例。依据脊柱骨折负荷分享分级、笔者设计的椎体轴位9分区法明确骨折损伤程度、骨折复位及伤椎植骨情况、骨折愈合及伤椎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6~24个月,平均20个月。未植骨组:术后1年随访时椎体内各区形成空洞总计21.1%。植骨组:术后1年随访时椎体内各区形成空洞总计24.1%。结论胸腰椎骨折后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术中可撬拨复位塌陷及碎裂的上终板,减少髓核组织的突入发生,形成椎体内有效的可填充空腔,便于椎体内充分植骨,形成利于骨细胞爬行替代的框架结构,减少晚期上终板的塌陷及椎体内空洞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丙烯酸树脂表面性状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重叠联合模型。根据树脂条的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将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MA浸润组、喷砂组、MMA浸润+喷砂组。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树脂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变化,用粗糙度仪检测其粗糙度,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树脂条和硅橡胶之间的粘接强度。结果 1.电镜观察显示,未经处理的树脂条表面打磨痕迹明显,经过MMA浸润后,表面出现溶解的痕迹,经过喷砂后,表面粗糙凸凹不平;2.粗糙度:喷砂组(3.12±0.02)μm和MMA浸润+喷砂组(3.11±0.01)μm>对照组(0.73±0.01)μm和MMA浸润组(0.71±0.01)μ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粘接强度:MMA浸润+喷砂组(2.34±0.03)MPa>喷砂组(2.02±0.01)MPa>MMA浸润组(1.81±0.02)MPa>对照组(1.50±0.01)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A单体浸润与喷砂的处理方式可以使丙烯酸树脂表面的形貌发生变化,更有利于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结合,获到良好的粘接效果,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表达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1 (AcCBL1)和AcCBL2基因,分析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rAcCBL1和rAcCBL2的免疫反应性。方法基于广州管圆线虫Ⅳ期幼虫的cDNA文库筛选获得AcCBL1和AcCBL2基因,构建pET-28a-AcCBL1和pET-28a-AcCBL2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 (DE3)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后,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对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和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AcCBL1和AcCBL2基因PCR扩增产物分别约为1 000、1 100 bp。SDS-PAGE结果显示, rAcCBL1为可溶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_r)约为37 800; rAcCBL2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约为M_r 40 8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rAcCBL1和rAcCBL2能与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和患者血清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AcCBL1和AcCBL2基因,二者表达产物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Dot-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Dot-ELISA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Dot-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抗体 ,并观察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等 3种异源性血清有无交叉反应。结果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阳性率为 10 0 % ,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为 10 % ,其余检测血清均为阴性。结论 Dot -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并有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成体大鼠脑缺血后脑内是否重新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和AT2受体),探讨AT1和AT2受体表达变化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创开颅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和缺血组(随机分为缺血后1d、3d和1周3组,每组n=5).用抗AT1和抗AT2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CAO后在缺血半暗区内可见大量AT1和AT2受体免疫阳性表达的细胞,分别以缺血后3d和1周数目最多,且免疫阳性反应最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缺血后大鼠脑内能重新表达AT1和AT2受体,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介导,参与脑缺血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视网膜Muller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大鼠视神经切断后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大鼠视神经完全横断模型,随机分为术后1d、3d、7d、14d4个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n=5);分别用Muller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OX-4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染色,以显示视网膜Muller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在视神经切断后,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GS阳性产物立即增粗、深染,并与周围细胞紧密联系在一起,3d达高峰,14d明显减弱;小胶质细胞OX-42的阳性产物表达在视神经切断后7d明显增强,14d达高峰.结论视神经切断后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反应性增生,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但反应高峰晚于Muller细胞,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段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微创开颅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27只大鼠随机分为2、6、12 h及1、2、3 d和1周共7个缺血组(n=3),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n=3).用lectin(一种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荧光标记小胶质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其缺血中央区、缺血半暗区及正常灌注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体积小,呈分支状,在大脑皮质均匀分布.脑缺血后,在缺血中央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在缺血周围正常灌注区及对侧脑组织,可见体积小、呈分支状的小胶质细胞,与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相似,为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在缺血与正常组织交界区即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胞体增大,突起变短、变少的灌木样细胞,甚至变为胞体呈圆形,突起消失,呈"阿米巴样"的细胞,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在缺血后2、6、12 h数量很少,1 d后逐渐增多,3 d~1周数量最多,达高峰.结论脑缺血后有小胶质细胞的大量聚集和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规律可能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动态研究LED光固化灯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的影响。方法收集12颗大小接近的新鲜离体磨牙,随机分为3组,制备大小为2.0 mm×2.0 mm×2.0mm的邻(?)面洞形,洞面酸蚀冲洗后涂粘接剂光照10 s,充填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邻面快速制造散斑,LED固化灯垂直(?)面光照40s,3组光照强度分别为300 mW/cm~2、500 mW/cm~2和800 mW/cm~2,数码相机同步实时采集光照过程中试件表面散斑的变化序列图像,用数字图像相关法计算获得各序列图上逐个像素点水平方向(x)和垂直方向(y)位移,统计线性收缩率,描绘各像素点的时域变化曲线,并用SPSS 12.01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3种光照强度下树脂x方向线收缩率分别为0.081%~0.486%、0.004%~0.316%和0.063%~0.560%,y方向线收缩率分别为0.088%~0.981%、0.003%~0.77%和0.157%~1.252%,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20 s树脂游离面收缩x方向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方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ED光固化灯500 mW/cm~2光照时引起的树脂聚合收缩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