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6篇
  免费   1513篇
  国内免费   882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358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920篇
口腔科学   384篇
临床医学   1849篇
内科学   1310篇
皮肤病学   141篇
神经病学   340篇
特种医学   676篇
外科学   1423篇
综合类   405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006篇
眼科学   176篇
药学   1747篇
  24篇
中国医学   1649篇
肿瘤学   66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776篇
  2013年   1081篇
  2012年   1492篇
  2011年   1454篇
  2010年   1355篇
  2009年   1183篇
  2008年   1247篇
  2007年   1187篇
  2006年   1029篇
  2005年   845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下睑缘横置切口矫正内眦赘皮术式的应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为38例施行矫正术式.术中横向切开赘皮后,继沿下睑缘向外侧横行切开,皮下充分游离松解,剪除错位的眼轮匝肌纤维,内眦点定位缝合后,下睑缘切口修剪缝合.结果 38例内眦赘皮形象明显改善,大部分受术者满意,术后瘢痕位于下睑缘下和重睑线处,隐蔽性好,除1例瘢痕增生外,其余愈好良好.结论 下睑缘横置切口矫正内眦赘皮术式术后瘢痕隐蔽,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融合及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损伤的远期疗效,对照该术式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4例由于急性外伤引起的L4/L5及L5/S1椎间盘损伤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对病变节段分别采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手术全部经前路腹膜外切口。L5/S1采用椎间融合(自体髂骨 cage植入),L4/L5采用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随访4年,摄术后X线正侧位、动力位片,术后2年MRI检查,SF36问卷调查。同期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术后6、12、24、36及48个月X线片显示,融合节段正侧位椎体间无移位,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非融合节段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术后2年MRI显示有正常活动。同期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5例缓解,3例因症状加重实施手术。结论前路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稳定椎节,缓解腰椎不稳所致的疼痛。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可以有效地维持放射学稳定性,但不能完全替代正常椎间盘的功能。  相似文献   
33.
社区人群痛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20岁以上)痛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分析,在P=0.05水平,高尿酸(OR=8.601)、肥胖(OR=2.910)、伴有高血压病史(OR=2.330)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痛风是一种在遗传基础上的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改变生活方式、控制相关疾病可能预防或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进而减少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红袍胃安主要药效学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红袍胃安通过正交设计法按方药组成君、臣、佐、使拆分出的部分组方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的影响和对大鼠胃液分泌等指标的影响,评价出该复方拆方后的最有效的精简组方,为进一步研发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综合法造成大鼠慢性胃炎模型,大鼠幽门结扎法分析胃液,蛋清毛细管法,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等实验方法.结果 造模动物经给药后,除方10(厚朴+马蹄香+甘草)外,胃液分泌量均显著降低;方3(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方4(甘草)和方9(厚朴+马蹄香+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能显著降低胃液的总酸度,方2(厚朴+马蹄香)和方11(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甘草)降低胃液总酸度的作用次之;方5(全方)有增强的趋势,方7(大红袍+白术+延胡索+隔山消+陈皮+苍术)和方8(大红袍+白术+甘草)有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趋势;给药组方2(厚朴+马蹄香)、方5(全方)、方6(大红袍+白术+厚朴+马蹄香)的作用与香砂平胃组相当,能增强小鼠对酚红的排空率,方3,7,9,10,11能减慢小鼠的胃排空率;给药组方5、方6与香砂平胃阳性药组比,其作用相当,能显著促进小肠推进运动.结论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得出,方6(大红袍+白术+厚朴+马蹄香)药效作用与全方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35.
"插入式"输尿管肠管吻合在原位肠道膀胱替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插入式"输尿管肠管吻合在原位肠道膀胱替代术中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原位肠道膀胱替代术中75侧行"插入式"输尿管肠管吻合术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影像学、膀胱尿道镜、病理学、实验室检查等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1.65±14.14)个月,吻合口狭窄率4%(3/75);抗返流率100%;无吻合口漏;膀胱尿道镜下,输尿管种植部位形成乳头,钳取7例患者乳头表面小块上皮组织作病理检查,其中乳头基底部2例为肠黏膜上皮,乳头尖端5例为移行上皮;所有患者复查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血Cr 54-135 μmol/L,BUN 3.2~9.4 mmol/L.结论 "插入式"输尿管肠管吻合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输尿管肠管抗返流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36.
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的处理方法与技巧,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稳定骨折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18~67岁,平均36.8岁。结果:120例中111例优良,或通过Ⅱ、Ⅲ期手术,软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因感染、骨折复位不良,骨折不愈合;8例Ⅱ期截肢。结论:对于Ⅲ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以外固定支架为主的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术中良好的骨折复位、简单的内固定合并外固定支架为主的治疗,有利于日后软组织的修复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7.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适应证和疗效,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施行肝切除术的6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58.1%和26.0%,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20例肝转移灶有假包膜形成。结直肠癌Dukes分期、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假包膜形成对术后生存率有影响(P<0.05)。术后综合治疗者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无综合治疗者(P<0.05)。肝转移灶大小及其切除时间并不影响患者预后(P>0.05)。结论临床病理分期早、肿瘤分化程度高、转移灶数目不超过3个、肿瘤假包膜形成及术后综合治疗预示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8.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12例中有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单纯第四脑室出血4例,全脑室系统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小脑蚓部伴第四脑室出血1例,侧脑室伴第三脑室出血1例,以后颅窝占位病变表现1例。8例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4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均行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颈夹闭9例,孤立切除2例,动脉瘤加固术1例,术后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中除1例术后留有轻偏瘫外,其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四脑室出血发病,少数以小脑半球或蚓部出血发病,及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颈,对于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可以采用孤立切除术。  相似文献   
39.
通过8名健康志愿者服药后的对照实验,用微生物法检测血药浓度,按一室模型配置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探讨西咪替丁对林可霉素体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咪替丁不能改变林可霉素的吸收速率(Ka)和消除速率(Ke),但可通过增加其吸收程度或改变其分布容积,使林可霉素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约19%和27%。  相似文献   
40.
毛立群  李瑞民  张明 《河北医学》2002,8(4):296-298
目的 :旨在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分娩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分别对 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 2 0例妊高征妇女血清中的TNF -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妊高征妇女分娩前的血清TNF -α水平与分娩启动后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妊高征妇女分娩前及分娩启动后血清TNF -α水平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晚期妊娠妇女血清中的TNF -α水平与分娩的启动可能无关 ,但与妊高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