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索间质表型循环肿瘤细胞(Mesenchymal Circulating Tumor Cell, MCTC)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辅助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期间48例初诊疑似肝癌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35例初诊Ia期~IIIb期肝细胞肝癌和13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13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使用CytoSorter? CTC检测系统结合CSV捕获抗体,特异性富集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结果 CytoSorter? CTC检测系统对初诊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检测敏感性为82.86%(29/35),特异性为84.62%(22/26)。13例健康人和13例良性肝病患者外周血MCTC检出个数均小于2个/5mL。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检出数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和良性肝病患者,且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前MCTC水平与患者AFP水平、HbsAg状态、肿瘤数量、CNLC分期、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远端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前MCTC数量与治疗后MCTC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治疗后MCTC数量普遍下降减少,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疾病得到缓解。结论 CytoSorter? CTC检测系统在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富集检测中具有较好的检出效率,实时动态监测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可以辅助肝癌患者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2.
胰腺囊腺瘤与胰腺囊腺癌(简称囊腺瘤与囊腺癌)在胰腺疾病中虽不常见,占全部胰腺疾病的1%左右,但因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在体检、就诊其他疾病或出现肿瘤晚期症状时才被发现,囊腺瘤与囊腺癌之间的鉴别困难,囊腺瘤可发生恶变,囊腺癌常在较晚期才被发现,造成治疗困难和预后不佳。作者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本院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临床分析,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白藤梨根体外抗肿瘤作用部位并测定总三萜含量。方法 采用RTCA DP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研究白藤梨根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其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藤梨根活性部位中总三萜的含量。结果 白藤梨根各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白藤梨根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乙醇部位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0.15,3.8 mg·mL-1,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75,7.6,71 μg·mL-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白藤梨根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三萜含量高达45%。结论 白藤梨根体外抗人肺癌细胞和人肝癌细胞的主要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其中总三萜为其主要抗肿瘤成分。  相似文献   
4.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0月至2005年5月,我们对182例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3%为45岁以下患者,绝大部分无临床症状。10例为单发病壮,1例为多发病灶;肿瘤直径2.0~13.4cm,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均正常,术前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6/8)。均经手术切除病灶,随访4~7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抗原fliC基因在快速分型鉴定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应用。方法:根据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fliC-d和fliC-a基因以及菌体抗原rfbS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针对fliC-d、fliC-a及rfbS基因的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在750 bp和329 bp处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在258 bp处扩增出1条相同条带,非伤寒沙门菌株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均为阴性。结论:fliC基因检测可用于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型鉴定,而rfbS基因则无助于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在治疗胰头良性和低度恶性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10年3月施行该术式12例患者临床资料.尽量靠近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弧形切除十二指肠内侧胰腺组织,并完整切除钩突,间断严密缝合十二指肠缘残留胰腺组织并以胰后被膜覆盖缝合.为了保留胰内段胆总管,必要时切开胆总管置入探条引导.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胰腺假性囊肿及腹腔脓肿形成.术后12例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无术后糖尿病、胆总管狭窄、慢性消化不良发生,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胰头良性病变,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探讨电针用于临床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25~75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联合丙泊酚组(E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患者取左侧卧位,E组在丙泊酚麻醉诱导前接受电针疗法,R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给药前(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过脾曲时(T_2)、过肝曲时(T_3)和镜检完成时(T_4)的HR和MAP,以及术中丙泊酚的追加量和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术后腹痛评分、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等。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R组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降低(P0.05)。E组和R组术中丙泊酚追加量和总用量明显低于P组,体动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但E组和R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腹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和R组术后麻醉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但E组和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纯应用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电针联合丙泊酚能够更好地为肠镜检查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有效血流量、总胆红素、乙型肝炎、血浆总蛋白等因素对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对127例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以15 min吲哚菁绿滞留率(ICGR15)为变量,以肝有效血流量(EHBF)、血浆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HBV)为自变量,综合分析多个独立因素对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回归模型ICGR15=25.469-20.520 EHBF+0.044 TBIL+4.217 HBV;F=70.734,P<0.01;修正R2=0.624,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肝有效血流量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水平以及是否患有乙型肝炎呈负相关。其机制可能是总胆红素与吲哚菁绿竞争性结合载体,与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及其肝血流量变化有关,而血浆总蛋白对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