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0篇
  免费   1383篇
  国内免费   750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182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709篇
口腔科学   506篇
临床医学   1568篇
内科学   1281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682篇
外科学   1199篇
综合类   350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1334篇
眼科学   165篇
药学   1608篇
  23篇
中国医学   1158篇
肿瘤学   52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543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784篇
  2012年   1102篇
  2011年   1235篇
  2010年   1143篇
  2009年   1026篇
  2008年   1074篇
  2007年   990篇
  2006年   884篇
  2005年   705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 患者男性,52岁,突发上腹痛6 h来诊。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无呕吐、腹泻、黄疸。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查体:神清,T37.8℃,痛苦面容,平卧位,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上腹部压痛,轻度肌卫,无反跳痛,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化验:WBC12.0×10~9/L、中性0.87。腹  相似文献   
72.
指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方法修复手指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以手指背血管为蒂,于近节指背、指蹊及掌背远端区域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至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处,皮瓣及蒂部包涵指背动脉及指背浅静脉,皮瓣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或皮片移植修复。结果:1999年10月~2002年8月,临床应用12例13个皮瓣,11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皮瓣发生表皮层坏死,经换药后自愈。结论:指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邻近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区,血运可靠,可以安全、简便地修复手指创面。  相似文献   
73.
高脂血症对血浆t-PA和PAI-1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选取正常人及高脂血症者,测定其血脂、血浆t—PA和PAI-1活性。结果 高脂血症组比正常人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1的活性有升高;在TG及LDL-C升高者,其血浆t—PA活性比正常人血浆t—PA活性降低,而血浆PAI-1活性比正常人升高;单纯TC升高者血浆PAI-1活性接近正常人组,而血浆t—PA活性比正常人组明显降低。结论 高脂血症对纤溶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甘油三酯和LDL-C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更明显,而胆固醇对纤溶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产ESBLs的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改良三维试验和CLSI/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产ESBLs菌株。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单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9.3%和4%,单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28%和12%,同时产AmpC酶及ESBLs检出率分别为14.7%和0。两种菌单产AmpC酶和单产ESBLs的菌株以及同时产两种酶的菌株对亚胺培南保持较低耐药率,均低于15%,而对其它类抗菌素大于50%,耐药率均较高。两种菌产酶株与不产酶菌株耐药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酶株耐药情况严重,应慎重选择用药,减缓耐药菌株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5.
年龄小于45岁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临床收治的41例52眼、年龄〈45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例进行抗青光眼显微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2.50±5.08)个月;男16例,女25例;进展期28眼,晚期24眼;52眼均行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眼轴长平均(22.40±1.63)mm,其中〈21mm占17.31%,小眼球占13.46%;前房深度平均(1.90±0.39)mm,其中〈1.9mm占61.46%;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高褶虹膜构型占59.62%,其中睫状突位置靠前者10眼;术前平均眼压(41.73±12.26)mmHg,末次术后平均眼压(12.03±4.57)mmHg,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1)。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恶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手术处理方式包括玻璃体抽液、前段玻璃体切割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4眼因眼压控制不理想,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结论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女性多见,多伴有眼轴短、前房浅等特点,抗青光眼复合式小梁手术治疗要注意防治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术前详细检查、手术操作精细以及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丝素蛋白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 将多孔丝素蛋白修剪成20×10×5 mm长方体状物,置入6孔板中;将粉状bBMP用PBS液溶解制成2mg/ml混悬液,0.5ml无菌移液管滴定于多孔丝素蛋白上(0.5毫升/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7/ml接种到载体系统上,复合4小时后加入生长液继续体外培养,每1、4、8天时进行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另外同时设立单纯丝素蛋白与细胞复合培养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 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生长形态、活性正常,体外培养24小时时细胞已贴附材料上,呈匍匐状伸展,以后逐渐融合生长,8天时大量细胞成片状攀附在材料表面,并分泌有大量的网状细胞外基质,实验组可见结节状基质生成;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反应,对照组阴性.结论 丝素蛋白是一种良好细胞外基质材料,也是一种良好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阴茎包埋对海绵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隐匿阴茎模型获得实验标本,分2个月组、4个月组和6个月组进行观测,每组80只大鼠。各阶段中包括包埋组(n=50)、假手术组(n=15)和正常组(n=15)。称量大鼠体重和海绵体重量后,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海绵体内NOS活性。结果:各阶段包埋组阴茎海绵体重量、体重及两者的比值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包埋降低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的NOS活性(2个月组P>0.05,4个月组P<0.05,6个月组P<0.01)。结论:阴茎包埋可影响海绵体内NOS活性,且与包埋时间呈正相关,但对海绵体外观和重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8.
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联合入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3-56岁,平均36岁。按Young—Burgess分类:APCⅢ型损伤9例,LCⅢ型损伤14例,VS损伤11例。入院骨盆外支架固定、抗休克处理,全身情况稳定后,均通过前联合人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同定。结果:34例术后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口愈合良好,骨折均3—6个月愈合。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21例,良10例,中3例。无畸形愈合,遗留跛行3例,腰骶痛4例,双小腿、足麻木3例。结论:前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9.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是急性动脉阻塞致骨骼肌溶解的严重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补液扩容、碱化尿液、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是降低截肢率、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就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胰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ANP组和正丁酸钠治疗组(治疗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ANP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ANP建模后6h达高峰,12h下降。ANP组大鼠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h明显升高,至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24h明显低于ANP组(P<0.05),且同期胰腺损伤比ANP组轻(P<0.05)。建模后24h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ANP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ANP的全身炎症反应。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能降低ANP大鼠胰腺组织HMGB1基因表达水平,减轻ANP胰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