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入院手术的诊断为胫骨后Pilon骨折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人,女性10人;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9.89岁;受伤机制:行走跌倒14例,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 1例;所有患者行CT检查,根据CT检查分型后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踝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79月)随访,根据Bru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估术后踝关节面复位质量:13例优,6例可。术后一年AOFAS评分平均为85.95分,VAS评分平均为1.11分。 结论:胫骨后Pilon骨折根据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多样,结合CT及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槲寄生多糖对小鼠颅骨前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提取槲寄生多糖,分别配置成不同质量浓度(0.625 g/L,1.25 g/L,2.5 g/L,5 g/L)作用MC3T3-E1小鼠颅骨前骨细胞及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用BrdU和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外碱性磷酸酶分泌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随槲寄生多糖浓度的上升,细胞周期S期和G2/M的占比增多,在Annexin Ⅴ+/PI-象中的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细胞数量明显递增,细胞外ALP的活性呈明显递减,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x2)、Ⅰ型胶原α1(COL1A1)链转录水平升高,且递增、递减效果都在2.5 g/L浓度之后趋于平稳。而骨钙素(OC)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1.25 g/L之后平稳。 结论 槲寄生多糖能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碱性磷酸酶分泌以及促进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α1链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中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23例,其中Ⅴ型11例、Ⅵ型12例,前外侧切口采用高尔夫型钢板固定,后内侧切口采用"T"形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月(9~48月),骨折无延迟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平均89分(80~94分)。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获得满意关节功能,可减少骨折不愈合、膝关节功能下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CHP)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50例和锁骨远端骨折42例。结果88例获得随访,时间6~36(23.2±7.1)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折、脱位均复位满意。42例锁骨远端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6~18周,内固定物断裂3例,但骨折均愈合良好。46例肩锁关节脱位者中有36例取出CHP,1例术后4d再次受伤出现钢板近侧锁骨骨折,更换较长CHP固定后治愈,9例尚未取出CHP,但均无再脱位。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优43.2%(38/88),良50.0%(44/88),差6.8%(6/88),优良率达93.2%(82/88)。结论锁骨钩钢板设计合理,符合肩锁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具有固定确切和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丝素蛋白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 将多孔丝素蛋白修剪成20×10×5 mm长方体状物,置入6孔板中;将粉状bBMP用PBS液溶解制成2mg/ml混悬液,0.5ml无菌移液管滴定于多孔丝素蛋白上(0.5毫升/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7/ml接种到载体系统上,复合4小时后加入生长液继续体外培养,每1、4、8天时进行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另外同时设立单纯丝素蛋白与细胞复合培养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 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生长形态、活性正常,体外培养24小时时细胞已贴附材料上,呈匍匐状伸展,以后逐渐融合生长,8天时大量细胞成片状攀附在材料表面,并分泌有大量的网状细胞外基质,实验组可见结节状基质生成;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反应,对照组阴性.结论 丝素蛋白是一种良好细胞外基质材料,也是一种良好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常规颈前路显露椎体间隙和后纵韧带,行椎体后缘、椎体侧方钩椎关节减压,自体髂骨或椎间融合器植入暴露椎间隙,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3年未见相邻节段出现继发性改变22例。颈肩部及上肢放射痛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37例,术后1~3个月内缓解15例。按JOA 17分评分法评价疗效,术前评分12~15分,平均13.4分,术后评分14~17分,平均15.7分,52例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32例,良13例,可7例,优良率为86.5%;术后随访时X线片复查,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较小、操作安全、减压满意、固定可靠,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65岁,平均39.5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0~12.5周(平均9.7周),无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现象。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优11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和后踝骨折,安全简便、显露清晰、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04年9月-2007年6月收治了21例Hoffa骨折,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22~55岁,平均3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7 d;Letenneur分型: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12例Ⅰ型及6例Ⅲ型患者采用膝前侧外(内)侧入路,3例Ⅱ型患者采用后外(内)侧入路,均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行石膏固定.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均获8~18个月随访,平均14.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6个月.膝关节功能按Letenneur评估标准:优良19例,可2例,无差者,优良率达90.5%(19/21),效果满意.本组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和骨坏死.结论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恰当的功能锻炼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9例浮膝损伤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选用合适的固定方式,其中8例行髓内钉-髓内钉固定,6例行钢板-钢板固定,5例行髓内钉-钢板固定。结果随访19例,时间6个月~7年,平均18个月,采用Karlstrom及Olerud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3.3%。结论浮膝损伤病情复杂,应积极抢救生命及早期手术,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