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036篇
  免费   31161篇
  国内免费   17791篇
耳鼻咽喉   3260篇
儿科学   5571篇
妇产科学   2244篇
基础医学   21054篇
口腔科学   6015篇
临床医学   39977篇
内科学   30856篇
皮肤病学   4406篇
神经病学   7584篇
特种医学   120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29216篇
综合类   84760篇
现状与发展   87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36192篇
眼科学   4259篇
药学   40083篇
  422篇
中国医学   29088篇
肿瘤学   14833篇
  2024年   920篇
  2023年   3768篇
  2022年   9204篇
  2021年   12852篇
  2020年   11183篇
  2019年   6400篇
  2018年   6828篇
  2017年   9108篇
  2016年   7219篇
  2015年   12819篇
  2014年   17044篇
  2013年   20829篇
  2012年   29835篇
  2011年   31430篇
  2010年   27530篇
  2009年   24813篇
  2008年   25657篇
  2007年   24374篇
  2006年   22131篇
  2005年   18044篇
  2004年   12513篇
  2003年   10248篇
  2002年   7934篇
  2001年   6888篇
  2000年   5363篇
  1999年   2234篇
  1998年   695篇
  1997年   671篇
  1996年   561篇
  1995年   502篇
  1994年   471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50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15篇
  1963年   18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4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反义 bcl- 2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 (bcl- 2 AS- PS- ODN)和白细胞介素 6 (IL - 6 )AS- PS- ODN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 NCI- H4 4 6增殖和活力的影响。 方法 以 bcl- 2 AS- PS- ODN和 IL- 6 AS- PS-ODN单独及联合作用于 NCI- H4 4 6 ,经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增殖实验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活力的影响 ,经细胞凋亡线粒体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 ,经半定量 RT- PCR检测 IL - 6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细胞增殖曲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显示联合用药能更强地抑制细胞活力 ,促进细胞凋亡。 bcl- 2 AS-PS- ODN单独作用时 ,IL- 6 m RNA表达上升 74 .3% ,IL- 6 AS- PS- ODN单独作用以及与 bcl- 2 AS- PS- ODN联合作用时 ,IL- 6分别下调 6 7.7%和 5 2 .4 %。 结论 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对 NCI- H4 4 6细胞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 (UPTBD)对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期间的 4 1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 4 97次UPTBD治疗 ,并回顾总结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 接受PTBD治疗共有 4 17例 (5 1例病人进行了两个胆管枝的PTBD) ,穿刺成功率达 93.2 % (4 36 / 4 6 8) ,32例首次穿刺失败的病人有 2 9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置管 ,全部成功。发生胆汁漏 /胆汁性腹膜炎 9例 ,胆道出血 8例 ,感染性休克 1例 ,无腹腔出血、后腹膜血肿、气胸等其他并发症。对 6 4例置管引流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 ,与穿刺前相比 ,引流后 1周和 3周检测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显著下降。结论 UPTBD是一项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索可溶性HLAG1分子结构对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去掉HLAG1重链分子α1功能区氨基端24肽,然后与轻链蛋白在体外与九肽共折叠复性形成复合物,并检测复合物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突变的HLAG1重链分子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重链蛋白与轻链蛋白形成复合物,经Westernblot鉴定可与HLAⅠ类分子的单抗W6/32结合,并且可明显抑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论α1功能区氨基端缺失24肽的HLAG1分子,可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紫杉醇和维甲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紫杉醇 (PA)和维甲酸 (RA)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体外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形态学、噻唑蓝 (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了 10 -6、10 -7、10 -8mol/L浓度紫杉醇和 10 -5、10 -6、10 -7mol/L浓度维甲酸在体外单药或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作用和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 结果  10 -6mol/L以上浓度维甲酸作用 48h可增强 10 -7mol/L以上浓度紫杉醇对前列腺癌PC 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 [抑制率≥ (5 6.3± 5 .2 ) % ,P <0 .0 5 ] ,增强诱导凋亡作用 [凋亡率≥ (2 0 .5± 2 .3 ) % ,P <0 .0 5 ] ,下调CyclinD1的表达 [表达率≤ (9.2± 1.1) % ]。维甲酸使紫杉醇所致的G2 /M期细胞比例由 (70 .3± 9.3 ) %变为 (5 4.6± 6.7) % ,部分地逆转了其G2 /M期细胞周期阻滞 (P <0 .0 5 )。结论 紫杉醇和维甲酸可以协同增强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显示了紫杉醇和维甲酸协同用于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5.
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一种稳定、简便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采用健康SD雄性大鼠,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颈总动脉(CCA)及颈外动脉(ECA),不结扎翼腭动脉,用5.0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刺一小口插入栓塞线造成缺血,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红四氮唑(TTC)染色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动物麻醉后一般只需15min左右即可完成手术,术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TTC染色示脑梗塞区苍白,病理学检查显示典型病理表现。结论该方法缺血效果明确可靠,术式简便,手术时间短,不需具备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一种理想的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ial CT findings of Paragonimus westermani infected dogs and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s of the worm cysts using Micro-CT.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committee on animal research at our institution. Fifteen dogs infected with P. westermani underwent serial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s at pre-infection, after 10 days of infection, and monthly thereafter until six months for determining the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Three dogs (one dog each time) were sacrificed at 1, 3 and 6 months, respectively. After fixation of the lungs, both multi-detector CT and Micro-CT were performed for examining the worm cysts. RESULTS: The initial findings were pleural effusion and/or subpleural ground-glass opacities or linear opacities at day 10. At day 30, subpleural and peribronchial nodules appeared with hydropneumothorax and abdominal or chest wall air bubbles. Cavitary change and bronchial dilatation began to be seen on CT scan at day 30 and this was mostly seen together with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 at day 60. Thereafter, subpleural ground-glass opacities and nodules with or without cavitary changes were persistently observed until day 180. After cavitary change of the nodules, the migratory features of the subpleural or peribronchial nodules were seen on all the serial CT scans. Micro-CT showed that the cyst wall contained dilated interconnected tubular structures, which had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cavity and the adjacent distal bronchus. CONCLUSION: The CT findings of paragonimiasis depend on the migratory stage of the worms. The worm cyst can have numerous interconnected tubular channels within its own wall and these channels have connections with the cavity and the adjacent distal bronchus.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对40例病理证实的PCNSL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NSL好发于50~60岁男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肿瘤单发者占75.0%,多发者占25.0%,多位于脑脊液循环通路附近,即深部结构近脑室(57.5%)或靠近皮质的浅表部位(32.5%)。病理均为B细胞型,有特征性的“血管周围淋巴套”和“星空现象”。临床不具有特异性。头颅MRI多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界限清晰,水肿明显,显著均匀强化占67.6%,厚壁环形强化占13.5%。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者,存活率(75.0%)较未采用者(48.1%)高。平均生存时间14.8个月,复发后69.2%的患者存活不足6个月。结论PCN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靠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治疗首选HDMTX为基础的综合化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创伤后迟发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6月年收治的17例迟发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所有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但于伤后5-10d出现恶化,CT复查有脑肿胀,经加强综合脱水等治疗后1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迟发性脑肿胀好发于对冲性额、颞叶挫裂伤伴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薄层血肿及早期CT有脑肿胀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静脉回流障碍及甘露醇作用下降等因素有关。此类患者病情隐蔽性强,应加强观察、积极行CT复查,如能早期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自1992年3月至2001年7月在我腹腔镜中心行LC的18726例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胆总管损害28例(0.15%),术后胆漏62例(0.33%),腹腔出血6例(0.03%),术后腹腔内脓肿及切口疝7例(0.03%),总计10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55%。分析其原因与比适应证选择不当及术者对胆道解剖变异等缺乏足够认识等因素有关。结论 胆漏以及胆管损伤是比的主要并发症,精确操作可避免其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一般预后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00.
马齿苋降血脂的单向质反应开放型序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 3种不同剂型马齿苋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最新的四氧嘧啶快速静脉注射法建立高脂血症病理模型 ,选择单向质反应开放型序贯试验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进行治疗试验 ,并对作用强度与有效成分含量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 马齿苋鲜汁、籽汁、煮汁均能降低血脂 ,且作用鲜汁 >籽汁 >煮汁 (P <0 .0 1) ,VE含量马齿苋籽汁 >鲜汁 >煮汁 ,VC含量马齿苋鲜汁 >煮汁 >籽汁 ,作用强度与有效成分含量分布相一致。结论 根据研究目的进行药物评价或药物筛选首选序贯试验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