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目的验证六步推拿法在治疗小儿厌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例小儿厌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施以六步推拿法;对照组常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63.8%。结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用本法治疗小儿厌食,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患儿易接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小儿厌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1例57岁女性肺癌患者,给予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1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速60滴/min。用药约1min后,患者出现麻木,抽搐,意识不清,全身发红,口唇发绀。立即停药,静脉推注肾上腺素0.5mg、地塞米松10mg、多巴胺40mg,予鼻导管吸氧。5min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电监护示心率127次/min,血氧饱和度0.85,血压测不出。继续给予多巴胺2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静脉泵入,肾上腺素2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及右旋糖酐40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2h后患者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3h后血压升至130/70mmHg,血氧饱和度0.98,过敏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比不同培养条件下膝状神经节细胞(geniculate ganglion cells,GGCs)和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的体外生长情况以确定适宜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解剖成年豚鼠颞骨内段面神经和耳螺旋神经节,采用0.25%胰酶或1g/LⅠ型胶原酶消化,随后用无血清培养基(DMEM/F12+B27)或含有阿糖胞苷(Ara-C)的低浓度血清培养基(DMEM/F12+胎牛血清)进行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结果使用DMEM/F12培养基添加B27或添加低浓度血清与Ara-C都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GGCs与SGCs,细胞接种48h内可以贴壁生长,形成典型神经元形态。与无血清培养法相比,含有阿糖胞苷的低浓度血清培养组的细胞衰退现象出现较早,非神经元细胞的生长更加显著。得到的细胞经鼠抗神经元细胞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反应证实为GGCs与SGCs。结论采用联合有丝分裂抑制剂的低浓度血清培养法或无血清培养法都可以成功培养成熟GGCs和SGCs,为体外研究面神经和内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4.
背景与目的目前肺癌挽救性治疗尚无标准方案。本研究旨在比较培美曲赛单药与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IV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联合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2月共83例体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为0分-2分的IV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培美曲赛(单药组47例)和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联合组36例)挽救性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81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单药组与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6个月vs4.1个月(P=0.268),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6.5%vs20%(P=0.092)和56.5%vs65.7%(P=0.493)。单药组与联合组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9%vs47.2%(P=0.460)和21.2%vs25.0%(P=0.213)。结论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PS评分较好的IV期肺腺癌患者耐受性良好,与培美曲赛单药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缓解率,但未明显增加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55.
人肺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耐紫杉醇的人肺腺癌A549(A549/Taxol)细胞株,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抗肿瘤药紫杉醇以体外浓度递增和短时作用法筛选A549细胞株.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耐药指数及对多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糖蛋白(P170)、β-tubulin等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549/Taxol细胞的紫杉醇半数抑制浓度(IC50 )是亲代A549细胞的512.8倍,群体倍增时间是亲代细胞的1.28倍,对紫杉醇、丝裂霉素、长春新碱、诺维本的耐药指数依次为512.8、66.48、4.88和 2.06;而对顺铂、健择无交叉耐药.A549/Taxol细胞高表达P170,β-tubulin表达水平高于其亲代细胞系.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株耐紫杉醇的A549/Taxol,并呈多药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56.
系前瞻性研究,观察盐酸噻氯匹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49例用药前血小板聚集功能≥50%者入选,其中55例随机分组与肠溶阿斯匹林对照。试验组(T组)眼盐酸噻氯匹啶250mg/日,对照组(C组)服肠溶阿斯匹林75mg/日,均为4周。眼药后2周末、4周末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ADP诱导,0.2μmol/L)证实盐酸噻氯匹啶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确切,显效率61.1%,总有效率96.8%。肠溶阿斯匹林亦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显效率14.8%,总有效率61.1%。盐酸噻氯匹啶不良反应与肠溶阿斯匹林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10.5%。  相似文献   
57.
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明确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清创术后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的可行性,了解在感染的环境条件下,开放松质骨植骨愈合的组织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新西兰白兔62只,制备双侧桡骨中段骨折,骨折端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感染性骨折模型,4周后经过x线片、病理、细菌培养来确定是否为感染。将确认为感染性骨折的47只兔,一侧桡骨行清创术并制造长度为1cm骨折端骨缺损,一期行自体松质骨植骨,伤口开放不闭合。另一侧桡骨不植骨为对照组。于第3、7天,第2、4、6、8、10、12周摄X线片,取材行EDTA脱钙,常规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学变化。术后14周处死剩余兔取材行EDTA脱钙,常规HE染色组织病理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植骨术后第3、7天病理示绝大部分植骨条坏死。2周显示有新生骨痂生长。4周骨折愈合率:植骨组为20%,对照组为7%。6周骨愈合率分别为60%和20%。8~12周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7%和67%。组织病理学显示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均可见缺损部位的炎症灶内有新骨形成和对松质骨条的替代过程。感染率:植骨组为13%,对照组为7%。骨痂面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期开放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流行病学、实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阿斯匹林和其它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够降低人或动物的结肠癌、食道癌、胃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的发病率,作用机制主要与其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在耳鼻咽喉科教学及考核中的应用。方法撰写脚本并对4例标准化病人进行耳鼻咽喉科专科培训。4例标准化病人对10名学生进行每人2个病例的问诊教学,包括问诊评分及点评。分析学生及教师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比较标准化病人及临床教师对学生问诊评分的一致性。结果学生及临床教师对标准化病人表演的综合评分各项均高于4分(1~5分)。标准化病人及临床教师对学生的问诊综合评分呈高度一致性。70%(7/1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中获益最大的是标准化病人的即时点评。结论经过培训的标准化病人可以胜任扮演者、评估者及指导教师的角色,有效地应用于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及考核中。标准化病人的教育模式应在耳鼻咽喉科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0.
组配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22例桡骨头粉碎骨折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1.5岁;左侧部9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MasonⅢ型粉碎骨折,其中1例Ⅱ型Monteggja骨折脱位,13例合并肘部损伤“三联征”;1例合并肘关节脱位但不伴有冠状突骨折,3例合并Essex-Lospresti损伤,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Acumed组配型桡骨头假体对桡骨头进行置换,冠状突骨折采用克氏针固定,尺骨近端骨折则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对2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同时辅以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2 95)随访.其中1例患者桡骨头假体位置过高,影响肘关节活动,屈肘小于90°;1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假体位置过低,活动范围基本正常,但出现明显的肘关节侧方不稳定;1例患者术后1个月即出现严重的异位骨化并形成骨桥,最终肘关节完全僵直于屈肘70°;其余19例肘关节功能满意,平均屈肘131.5°±4.4°( 130°~140.),平均伸直受限5.4°±6.3°(0~20°),平均屈伸126.1°±7.7°(120°~140°);前臂平均旋前81.6°±6.4°( 70° ~90°),平均旋后85.6°±3.1° (80°~90°),平均旋转167.2°±8.2°(150°~ 180°),Mayo肘关节评分(MEPS)平均为(94.2±5.1)分(85 ~ 100分). 结论 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组配,是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治疗方法之一,早期疗效较满意,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