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的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回顾性观察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83.3%)血管成功再通,其中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CI)2b级者6例,3级者14例;4例(16.7%)血管再通失败。共6例(25.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0例血管再通成功的患者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高灌注脑出血1例,3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术后2周内出血均吸收,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例患者血管再通成功后突发心脏骤停死亡。4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血管破裂1例,血管夹层1例。23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5.0±1.3)个月(3~6个月)。20例血管再通成功的患者中,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再通血管再次闭塞,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再发;其余患者无缺血症状再发,但影像学证实与术后即刻比较,1例血管狭窄率为42%,4例血管狭窄率≤10%。4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可行的,相对安全;在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再闭塞的风险;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感染性角膜溃疡发病特点及病原学分布特征,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眼科中心2004-2011年924例诊断为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发病高峰、人群特征、发病诱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特征显示:924例患者中,389例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细菌162例,真菌209例,真菌和细菌混合感染18例;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共76株(占42.2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9株(占21.67%);真菌以镰刀菌属最多,共86株(占36.12%),其次为曲霉菌属和蠕孢菌属,分别为46株(占20.26%)和43株(占18.94%)。细菌中G-杆菌呈上升趋势,真菌中蠕孢菌属及毛霉菌近年呈上升趋势,而镰刀菌属近3年下降明显。流行病学特征显示:924例患者以男性居多,共611例(占66.12%),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主,共431例(占46.65%),职业主要是农民,有512例(占55.41%),10~12月为高发季节,外伤是主要诱因。【结论】广东地区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其发病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主要致病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为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63.
顾建军 《中外医疗》2012,31(26):131+133-131,133
文章阐述了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的不足,药品管理缺陷的分析及药品管理的建议对策,并完善腔镜器械的管理制度,改进腔镜器械的管理流程。在药品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紧扣薄弱环节,进行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够提升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性损伤对培养海马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影响及银信达莫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设正常条件培养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银信达莫组,于缺氧1h后复氧6h,测定海马细胞ICAM-1表达水平及细胞胞浆游离钙([Ca2+]i)、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水平。结果海马细胞缺氧复氧刺激时,ICAM-1蛋白质表达[、Ca2+]i和MDA均有显著增加,而SOD、GSH、NOS明显下降;银信达莫可明显改善缺氧复氧性海马细胞ICAM-1的表达和MDA[、Ca2+]i超载增高的程度以及SOD、GSH、NOS下降程度。结论海马细胞缺氧复氧通过直接或间接激活ICAM-1引起细胞损伤,但钙超载、氧自由基和NOS系统也共同参与了缺氧复氧性损伤。银信达莫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上述各系统而达到减轻缺氧复氧性损伤。  相似文献   
65.
正催乳素瘤是起源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1]。有报道,有的催乳素瘤服用溴隐亭后可出现脑脊液鼻漏,有的催乳素瘤患者可以合并癫痫,但服用溴隐亭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和癫痫者报道甚少。本文报道1例巨大型催乳素瘤患者服用溴隐亭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并癫痫。患者男,40岁,因"左侧头痛半年余,加重1 w"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查体:双眼视力下降、颞侧视野缺损,体毛少,  相似文献   
66.
用脱细胞真皮治疗重度瘢痕性睑内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脱细胞真皮治疗重度瘢痕性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7例 (8眼 )重度瘢痕性睑内翻 ,采用脱细胞真皮进行矫治。结果 术后随访 4~ 15月 ,炎症反应轻微 ,外观满意 ,睑缘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2例视力在术后 2月明显提高。眼部主观感觉亦得到了改善。结论 脱细胞真皮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材料 ,在矫治重度瘢痕性睑内翻的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天津某机务段的含油废水处理站位于该机务段段内,该项工程设计最大日处理水量为150m^3/日,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石油类、COD、SS,设计排放废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该段的含油废水在未处理以前主要污染物石油类、COD、SS的浓度最高分别达到:21.0mg/L、378.5mg/L、452.0mg/L。废水排放的去向是天津市城市排水管网。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改良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PHE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体化人工角膜时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两阶段化学聚合结合车床机械切削合成改良的一体化人工角膜。将PHEMA海绵边裙材料植入10只正常兔角膜板层间,另10只碱烧伤兔眼角膜囊袋内1期植入一体化PHEMA—PMMA人工角膜,术后用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观察海绵边裙与角膜组织的生物学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行II期手术.术后随访观察3~6个月。结果接受板层间植入术的10只兔角膜未见任何并发症。术后2周成纤维细胞长入PHEMA海绵,术后2~3个月多量细胞长入伴有新生血管;海绵孔隙中生长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波形蛋白(Vim)免疫反应阳性;电镜下,细胞在海绵材料间隙中生长状态良好,并分泌胶原和细胞外基质。接受人工角膜移植术的10只碱烧伤兔眼中,1眼1期术中角膜穿孔而被排除,另9眼Ⅱ期术后,3眼2周内人工角膜镜柱偏位,6眼观察期间人工角膜在位。结论PHEMA海绵能够与角膜组织达到良好的生物学愈合;人工角膜的片型和整体强度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铥激光治疗合并尿道狭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铥激光治疗伴有尿道狭窄的膀胱尿路上皮癌4例。年龄58~78岁。肿瘤直径1~2 cm。左侧壁2例,右侧壁1例,底部1例。初发2例,肾盂癌根治术后复发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1例。单发3例,多发1例。均病理证实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早期化疗药物尿道直接灌注致尿道长段狭窄1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尿道狭窄2例。4例患者16号膀胱镜均未能通过尿道,均以标准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膀胱,探查发现膀胱内肿瘤后先取活检,再以铥激光将肿瘤灶予以烧灼汽化,范围超过肿瘤边界0.5 mm,直至深肌层。结果:4例患者术后每3月随访1次,共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铥激光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合并尿道狭窄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是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钛支架复合型人工角膜植入治疗重度角膜盲的临床价值,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系统病例研究.2002年3月至2005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完成永久性人工角膜植入9例(单侧眼9只),均为男性,年龄28~52岁.所有患者均为双眼损伤,受伤时间为1.5~5.0年.其中碱烧伤6只眼,爆炸伤3只眼,术前视力均为光感,其中2例光定位不准;均为多次角膜移植以及眼表重建手术失败的难治性重度角膜盲患者.手术分两阶段:一期手术显微镜下行钛支架复合型人工角膜植入联合自体耳软骨移植加固,二期行人工角膜前膜剪开,建立镜柱光学通路.术后评价视力恢复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 患者随诊时间1~3年.术后7只眼裸眼视力≥0.1,其中2只眼经镜片矫正后达到0.6.术前光定位不准的2例患者术后视力为0.02和0.0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复发性人工角膜前膜5例,进行前膜切除,其中1例联合施行自体唇黏膜移植;角膜局限性融解1例,进行脱细胞真皮加固;人工角膜后膜1例,显微镜下施行后膜钩除术.以上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均得到控制.随访期内所有人工角膜均保持原位,未发生人工角膜排出、房水渗漏.结论 人工角膜移植是使严重角膜盲患者复明的有效手段,联合自体耳软骨加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工角膜植入的生物相容性.(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04-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