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靶向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抗原转录激活因子(MHCⅡtransactivator CⅡTA)的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抑制大鼠角膜基质细胞表面的MHCⅡ类抗原表达的可行性。 方法: 设计并合成靶向CⅡTA基因的5条siRNA,分离并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经重组大鼠IFN-γ刺激后,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将siRNA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于转染后24 h收集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ⅡTA和MHCⅡ mRNA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抗原表达的变化。 结果: 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经重组大鼠IFN-γ刺激后,CⅡTA和MHCⅡ的表达大幅增强。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化学合成的5条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ⅡTA和MHCⅡ的表达,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siRNA-4组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CⅡTA、MHCⅡ基因的mRNA抑制率分别为95.10%±1.25%、82.70%±1.9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iRNA-4组对MHCⅡ抗原分子表达抑制率为81.90%±1.23%。 结论: 在大鼠角膜基质细胞中,靶向CⅡTA siRNA抑制了自身mRNA表达,并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相应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利用siRNA技术抑制MHCⅡ的表达防治角膜缘移植排斥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玻璃手术治疗各类眼内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60,眼)眼内炎患者玻璃体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物类型、视力分级、是否合并眼内异物、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炎、感染的病原菌等诸多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物类型、视力分级、是否合并异物存留等因素均未显示出对预后有显著性影响(P〉0.05);术前及术中合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炎者的视力预后较差,且由于视网膜脱离等可增加手术的复杂程度,而手术方式的复杂性每增加一个等级,视力预后较差的危险性增加3.1倍(OR值=6.78,χ^2=10.07,P〈0.01);眼内炎感染的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或蜡样芽胞杆菌感染)也与视力预后较差有显著相关性(OR值=5.91,χ^2=9.99,P〈0.05)。结论眼内炎患者玻璃体手术后视力的预后效果与合并眼底损伤、手术复杂历时较久、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邵应峰  陈家祺  王铮  周世有 《眼科学报》2006,22(2):65-67,97
目的:探讨用微型自动角膜板层刀进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microkeratomeassociateddeeplamellarendothelialkeratoplasty,MDLEK)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于2002年1月~2002年3月期间,用MDLEK治疗的6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3个月5例患者最佳校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最高者可达0.7,并在以后的随访中保持稳定;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散光为(2.04±1.19)D,以后进一步减退;角膜中央厚度于术后3个月已接近正常水平,此后无显著变化;术后角膜内皮密度逐步下降,其下降速率与穿透性角膜移植相仿;共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术后1a,创面附近的角膜基质细胞已趋于正常,且角膜中央视轴区无明显瘢痕。随访期内未发现角膜深层缝线导致新生血管或引起排异反应。结论:MDLEK用以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安全、实用;术后恢复视力时间短;术后散光小;术后板层创面愈合快,光学性能满意。  相似文献   
4.
人工角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钛支架复合型人工角膜移植治疗重度角膜盲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手术分两阶段:一期手术显微镜下行钛支架复合型人工角膜植入联合自体耳软骨移植加固,二期行人工角膜前膜剪开.术后评价视功能.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种类及处理对策.结果 手术施行9例,术后并发症为人工角膜前膜、后膜,角膜融解,经处理均得到控制.随访期内所有人工角膜均保持原位,术后7例裸眼视力大于0.1,达到脱盲标准.结论 人工角膜移植是使严重角膜盲患者复明的有效手段,联合自体耳软骨加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DLEK)与穿透角膜移植术(PK)术后排斥反应的差异及机制;研究DLEK术后创面的愈合过程、特点和机制。方法 对两组新西兰白兔分别行DLEK和PK,对比术后的排斥反应指数;术后不同时间取角膜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实验组排斥反应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术后2周角膜基质细胞开始增殖,分泌胶原;术后植片中央区瘢痕极少;Ⅰ、Ⅴ型胶原持续表达,Ⅲ型胶原术后1周于伤口附近表达,1~2个月时最强。结论 DLEK术后排斥反应少,植片中央界面瘢痕轻微,优于手剖界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中期保存的供体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保存液中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评分,并与供体年龄、供体保存与死亡时间间隔、供体采集与死亡间隔、是否曾在常温下长时间暴露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细胞培养评分与供体年龄呈负相关,与供体保存时间呈负相关,与是否在常温下过夜呈负相关.结论 供体的年龄、植片的保存时间及是否在常温下长时间暴露均是影响供体角膜内皮细胞活力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照研究两种常见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适应证、技术特点、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对A组6例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实施了在角膜瓣下进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B组9例同样患者实施了在角膜基质袋内进行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术后追踪观察并发症以及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A组,术后6个月,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平均散光(2.16±0.89)D.平均角膜厚度(546±58.8)μm.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480±214)个/mm2.B组,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平均散光(1.19±0.48)D.平均角膜厚度(533±51.7)μm.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124±278)个/mm2.结论 两种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均无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并发症.在角膜瓣下进行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比较适用于有晶体眼.在角膜基质袋内进行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对于早期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术后屈光效果较好.适用于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和同时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两种术式均适合我国患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13例机械性眼外伤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机械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将113例机械性眼外伤对病因以及治疗对预后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以工伤、车祸、意外伤、暴力伤为主;矫正视力治疗前4.O以上占38.8%,治疗后提高至62.9%。结论:机械性眼外伤对视力损伤大,应重视预防;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治疗大疱性角膜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2例接受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的大疱性角膜病变患者于术前有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指导督促患者坚持面朝上平卧位,注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4 d都能坚持面朝上平卧位,2例发生植片移位,重新注气复位后贴附良好,7例术后高眼压,经过及时处理,均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充分术前评估和准备,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严格执行面朝上平卧位体位、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钛支架复合型人工角膜植入治疗重度角膜盲的临床价值,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系统病例研究.2002年3月至2005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完成永久性人工角膜植入9例(单侧眼9只),均为男性,年龄28~52岁.所有患者均为双眼损伤,受伤时间为1.5~5.0年.其中碱烧伤6只眼,爆炸伤3只眼,术前视力均为光感,其中2例光定位不准;均为多次角膜移植以及眼表重建手术失败的难治性重度角膜盲患者.手术分两阶段:一期手术显微镜下行钛支架复合型人工角膜植入联合自体耳软骨移植加固,二期行人工角膜前膜剪开,建立镜柱光学通路.术后评价视力恢复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 患者随诊时间1~3年.术后7只眼裸眼视力≥0.1,其中2只眼经镜片矫正后达到0.6.术前光定位不准的2例患者术后视力为0.02和0.0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复发性人工角膜前膜5例,进行前膜切除,其中1例联合施行自体唇黏膜移植;角膜局限性融解1例,进行脱细胞真皮加固;人工角膜后膜1例,显微镜下施行后膜钩除术.以上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均得到控制.随访期内所有人工角膜均保持原位,未发生人工角膜排出、房水渗漏.结论 人工角膜移植是使严重角膜盲患者复明的有效手段,联合自体耳软骨加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工角膜植入的生物相容性.(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04-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