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The preventive actions of oleanolic acid(OA) on experimental cirrhosis have been stu-di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cirrhosis in rats induced by the injection ofCCl_4 and dietetic injury may be prevented byOA.It was found that the necrosis and degene-ration of the liver cells in the oleanolic acidtreated rats were less severe than those of CCl_4controls.Also the infiltration of lipid and fibro-genesis in the liver were inhibited,andSGPT level was shown to be decreased in OArats.Moreover,oleanolic acid promoted rege-neration of the liver in partially hepatectomizedrats.OA may be a rational drug for treatment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nd prevention of cirr-hosis.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OA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2.
采用硫代乙酰胺复制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同时测定了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表明: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暴发性肝衰竭时多脏器功能衰竭与肠原性内毒素血症导致的微循环灌流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3.
活血化瘀药物防治实验性肝病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当前国内外对治疗肝硬变尚缺乏有效药物。据报道青霉素,秋水仙碱等可以抑制肝纤维化,但在临床上尚无确切之疗效,且副作用较大。葫芦素B具有明显抑制肝纤维增生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治疗法则,在各种肝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观察活血化瘀药对肝损伤的防治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与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体重为(260±20)g的W 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n=8)和模型组(n=32),后者又分为3 h、12 h、24 h和36 h组,每组8只,观察血浆内毒素(ET)和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血浆ET水平和血浆NO含量于造模后3 h明显升高,与SO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各时间点逐渐增高,提示3 h开始有IETM形成,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81,P<0.01)。结论:IETM可促使血浆NO含量的增加,后者对胰腺又造成“二次打击”,加重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对实验性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应用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实验也证明丹参对实验性急、慢性肝损伤均具有防治作用。此防治作用是否与促进肝再生有关,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肝硬化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引发心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51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4周组、6周组、8周组和同期正常对照组。于第8周检测大鼠心功能;检测各组心肌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甲苯胺蓝染色和van Giesan染色分别观察心肌细胞数量的变化和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GRP78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随肝硬化病程进展:(1)肝硬化8周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LV dp/dtmax)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2)心肌组织中TNF-α、MDA、CVF、GRP78蛋白和HIF-1α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模型各组心肌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4)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分别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型半胱氨酸(Hcy)、TNF-α、GRP78和MDA呈显著正相关(P<0.05);(5)GRP78蛋白分别与HIF-1α、Hcy、MDA、ALT和CVF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肝硬化大鼠伴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内质网应激和GRP78表达增加,后者可能是引起心肌重构、导致心脏功能变化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长期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IR)及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甘氨酸对其的保护机制。方法: 模型组大鼠以8%果糖水喂养,干预组给予8%果糖+1%甘氨酸水喂养。每月检测体重及收缩压。8个月后,检测血糖、血脂、糖耐量及血浆内毒素(LPS)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血浆及皮层促炎因子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Western blotting测定皮层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蛋白的表达;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功能。结果: 模型组在第3月~第6月体重增长明显,第3月后收缩压明显升高;甘氨酸在第4月和第6月显著降低模型组体重增长,第4~第6月降低收缩压的升高。甘氨酸部分改善模型组血脂和糖耐量异常,降低血浆LPS、血浆胰岛素、HOMA-IR、血浆和皮层促炎因子水平。此外,甘氨酸还明显改善模型组皮层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的异常表达及认知功能损害。结论: 长期高果糖饮食诱导大鼠发生外周及中枢的IR,同时伴有IETM和轻度炎症;甘氨酸通过减轻IETM改善高果糖饮食诱导的IR和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以高浓度的胰岛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模型加脂多糖组。采用细胞培养、葡萄糖摄取分析、蒽酮法及糖原染色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及不同作用时间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各组细胞葡萄糖摄取及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浓度为5×10-7 mol/L的胰岛素作用24 h成功建立HepG2细胞的IR模型。葡萄糖摄取分析结果显示,脂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特异性转运和胰岛素特异性转运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加脂多糖组的基础特异性转运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刺激的特异性转运比对照组和模型组都明显降低(P<0.01)。脂多糖组培养液内的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加脂多糖组培养液内的糖原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AS染色观察,模型加脂多糖组的糖原颗粒与模型组相比更为少见。结论少量多次的LPS刺激可加重HepG2细胞的IR,推断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与IR互为因果并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9.
腹腔镜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5):568-568,57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以该院血管外科27例41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35例42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组在传统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的基础上给予腹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24个月,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4.88%,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9.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疗效满意,能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0.
背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纤维化具有启动作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目的:探讨内毒素刺激Kupffer细胞对HSC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改良链酶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流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和HSC。以RNA斑点杂交检测脂多糖(LPS)、Kupffer细胞、LPS与Kupffer细胞共培养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HSC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LPS对Kupffer细胞和HSC产生TNF-α的影响,RNA印迹法检测LPS和TNF-α对Kupffer细胞和HS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低浓度(0.5、1、5μg/ml)LPS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可增加HSCⅠ、Ⅲ、Ⅳ型前胶原mRNA表达,经高浓度(10、15、20μg/ml)LPS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单独LPS、未经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单独TN-α均无此作用。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随LPS浓度梯度的增加而递增,HSC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则无明显变化。TNF-α不能增加HSC TGF-βmRNA表达,但能增加Kupffer细胞TGF-βmRNA表达;经LPS或TNF-α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能增加HSC TGF-βmRNA表达。结论:低浓度内毒素能上调HSC前胶原基因表达,该作用有赖于内毒素激活Kupffer细胞所产生的活性介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