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26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467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69篇
  3篇
中国医学   250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 考察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性能,及其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癌的体内外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以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分散系数(PDI)及Zeta电位,及其在不同生理介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PBS的混悬液)中的稳定性;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大小;精确称量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质量,并采用HPLC法测量番荔素中番荔辛,计算载药量;用酶标仪在540 nm处测量不同浓度(2、1.5、1、0.5、0.25、0.125 mg/mL)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与5%葡萄糖溶液等渗液的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采用透析袋法考察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用划痕实验与MTT实验对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进行体外药效学考察。构建黑色素瘤肺转移癌小鼠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为阳性对照,对不同剂量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进行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 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的粒径为(160.6±1.0)nm,PDI为0.082±0.023,Zeta电位为(-28.10±1.14)mV,透射电镜下呈球状。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在5%的葡萄糖、血浆中稳定,无溶血现象;在体外可持续缓慢释放。体外研究结果显示,与番荔素原料药相比,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显著增加。体内药效学结果显示,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iv给药14 d后,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0.4 mg/mL组对黑色素瘤肺部转移抑制率可达到91.6%,S-100蛋白的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下调。结论 香菇多糖可作为稳定剂制备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香菇多糖–番荔素纳米粒对黑色素瘤肺转移癌初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上肢康复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12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分别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 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瘘侧握力(t=-2.350,P=0.022)、非内瘘侧握力(t=-3.693,P<0.001),内瘘侧肩关节外展(t=-2.468,P=0.016)、外旋(t=-5.167,P<0.001)、内旋(t=-2.059,P=0.043),动静脉内瘘血流量(t=-2.020,P=0.047)、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t=-5.229,P<0.001)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上肢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肢功能及维护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肺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肺曲霉菌病已成为主要的肺真菌病类型~([1])。其中慢性肺曲霉菌(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病程长,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在其他肺部疾病的基础上发生,部分患者影像学不典型,临床上常难以及时正确诊治。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慢性肺曲霉病患者共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维度健康教育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择期行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维度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水平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手术相关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维度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和健康行为水平,融合护患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1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73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中发生下肢DVT的26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将2017年1~1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77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对照组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下肢DVT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发生DVT患者年龄、BMI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DVT者(P0.01);观察组DVT、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卧床为心胸外科术后患者下肢DVT的高危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烫伤合并心衰的抢救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3-08~2015-08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烫伤合并心衰患者共80例。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抢救与护理方法,观察抢救及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成功抢救的患者共77例(96.3%),死亡的患者共3例(3.7%)。其中,在半小时内病情维持稳定的患者共48例(60.0%);在1h内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共23例(28.8%);在48h内还需对病情进行严密观察的患者共6例(7.5%);在72h内处于危重期的患者共3例(3.7%)。结论:对烫伤合并心衰的患者进行及时地抢救与护理,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林  侯艳红  李春梅  刘浩润 《四川医学》2020,41(11):1121-1126
目的比较抗人EGFR、CA199和MUC1三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偶联的载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颗粒对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进一步筛选靶向效果更佳的目标分子。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负载吉西他滨的纳米微球,测定载药纳米粒的粒径、载药率、包封率。采用化学交联法分别制备抗EGFR、CA199和MUC1三种单克隆抗体偶联的载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EGFR-GEM-PBCA-NP、CA199-GEM-PBCA-NP、MUC1-GEM-PBCA-NP)。进行三种纳米粒子杀伤胰腺癌靶细胞实验,MTT比色法杀伤实验检测,并设置单纯负载吉西他滨的纳米微球、吉西他滨原料药及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种单抗修饰的靶向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细胞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MUC1-GEM-PBCA-NP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MUC1-GEM-PBCA-N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 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MUC1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子对人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抑制及杀伤作用优于EGFR单抗及CA199单抗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子,其对于体外培养细胞的再导向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