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泻火凉血法为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泻火凉血为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疗效。将45例患者经分型后应用泻火凉血为主,配合健脾滋肾法,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出血程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3.33%,血热络伤型(I型)有效率92.86%,脾(气)肾阴虚型(Ⅱ型)有效率93.55%,两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型出血程度均显著改善(P<0.05),血小板计数升高(P<0.01),血小板相关抗体降低(P<0.05)。提示泻火凉血中药对火热实证为主或气阴虚证为主的ITP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证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自噬性组蛋白密码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将MDS患者分为正虚毒蕴组、毒盛正虚组,将健康人群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自噬囊泡,流式细胞术检测BMMNCs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MMNCs组蛋白密码表达情况。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正虚毒蕴组、毒盛正虚组BMMNCs自噬囊泡数量减少(P<0.05);与正虚毒蕴组比较,毒盛正虚组BMMNCs自噬囊泡数量进一步减少(P<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正虚毒蕴组BMMNCs的甲基化修饰[组蛋白H3亚基27号赖氨酸甲基化(H3K27me)、组蛋白H4亚基16号赖氨酸甲基化(H4K16me)]表达水平升高(P<0.05),乙酰化修饰[组蛋白H3亚基4号赖氨酸乙酰化(H3K4ac)、组蛋白H3亚基9号赖氨酸乙酰化(H3K9ac)]表达水平降低(P<0.05),毒盛正虚组BMMNCs的H3不同位点及H4位点的甲基化修饰水平升高(P<0.05),乙酰化修饰[H3K4ac、H3K9...  相似文献   
53.
生血合剂治疗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生血合剂治疗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脾肾阳虚型用生血I号合剂、脾肾阴虚型用生血Ⅱ号合剂;对照组30例用康力龙.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治愈缓解46.8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肝损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外周血象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趋向正常,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a)增加,白介素-2(IL-2)产生减少,骨髓增生程度明显好转,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生血合剂治疗老年再障疗效良好,安全无毒,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免疫,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4.
生血合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生血合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低危M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以生血合剂为主辨证治疗;对照组30例用安特尔、维甲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因子变化。结果:生血合剂总有效率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治疗后患者的外周血象升高、骨髓病态造血改善、IL-2、IFNγ-、TNF-α水平下降,IL-3水平上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血合剂治疗MDS疗效良好,能有效调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55.
以泻火宁血健脾滋肾法,治疗35例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观察治疗前后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愈2例,显效7例,良效11例,进步11例,无效4例,同时血小板相关抗体明显下降,出血减少,全身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56.
目的:进一步探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及健脾补肾活血方生血合剂治疗AA的疗效机制。方法:以环孢素为对照,免疫介导AA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PCR(Q-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生血合剂干预前后AA小鼠骨髓核因子κB(NF-κB)mRNA水平、蛋白表达及活性变化。结果:AA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NF-κB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与正常对照比无显著差异(P>0.05);骨髓细胞NF-κB/p65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IκBα表达明显下降,生血合剂干预后NF-κB/p65蛋白表达减少,而p-IκBα表达明显提高;与之相比,环孢素作用后NF-κB/p65蛋白及p-IκBα均急剧下降。结论:NF-κB蛋白表达异常及活性改变可能参与了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的形成;生血合剂可能通过调节NF-κB的表达及活性发挥改善免疫介导AA小鼠造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探索一科学,经济,新颖的方法,加速资源植物罗布麻的人工繁殖。方法:以带侧芽的罗布麻嫩茎段作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不同成分的MS培养基上,其中附加了6-BA(2.0mg/L),NAA(0.2mg/L),水解乳蛋白(300mg/L)的MS培养基对侧芽的诱导分化与增殖效果均为最佳,而附加了IAA(0.2mg/L),水解乳蛋白(300mg/L)及蔗糖15g/L的MS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3.3%)。结果:分别以珍珠岩、锯末,砂土为基质进行试管苗移栽试验,生长在珍珠岩与砂土中的幼苗长势较好(成活率分别为100%与93%),但又各具优势。结论:为我国开发这一重要的植物资源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8.
许鸣  许勇钢  胡晓梅  陆嘉惠 《新中医》2018,50(12):252-255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能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整体系统,病机学说侧重从动态功能和整体结构研究疾病的生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不同危度分层间具有极大差异,易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一般认为,MDS疾病初期或低危型MDS以"正虚"证型为主间或夹有"瘀毒"症状;MDS疾病后期或高危型MDS以"瘀毒"证型为主,同时表现出正气受损甚或衰极现象。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中医证型的物质基础逐渐被揭示与阐明,不同危度MDS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的差异性表达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低危MDS凋亡过度和(或)自噬减少均符合正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及病机特点,而低危向高危转化的过程中凋亡减少及自噬进一步受抑制则与瘀毒型患者证候表现及病机特点相符。  相似文献   
59.
益髓解毒方对 MDS-RA 骨髓培养体系 IL-3、IFN-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益髓解毒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造血刺激因子和造血抑制因子的影响.通过 Iscove's 液体培养体系培养,观察 MDS-RA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益髓解毒方不同剂量作用后,培养体系上清液造血刺激因子 IL-3和造血抑制因子 IFN-γ变化.结果:益髓解毒方大剂量组对 IL-3 和 IFN-γ均有促进作用.提示:益髓解毒方有促进造血刺激因子和造血抑制因子恢复动态平衡的良性趋向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老年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与血管内皮水平变化生长因子(VEGF)关系及健脾补肾解毒方为主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用不同方法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VEGF变化。结果:2组脾肾阴虚瘀毒型(166.13±103.48)ng/L,显著高于脾肾阳虚瘀毒型(116.05±59.45)ng/L。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VEGF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中脾肾阴虚瘀毒型下降程度较脾肾阳虚瘀毒型明显。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间VEGF水平有差异,健脾补肾解毒方为主治疗MDS能下调VEGF水平,提示改变VEGF可能是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