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4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291篇
内科学   44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49篇
综合类   608篇
预防医学   23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05篇
  1篇
中国医学   274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综述了我国自杀研究的一些文献,对自杀的流行病学现状和自杀状况的某些特征进行了讨论。1流行病学研究本文介绍在1992年首届危机干预暨自杀预防研讨会上发表的三个流行学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山东省精神疾病发病动态前瞻性研究协作组,在8个精神卫生防治网络较健全的地区进行为期4年的研究,研究区内自杀死亡336人。自杀死亡率逐年为10万分之14.01、ZI.78、ZO.55和14.74’‘’金泰安等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贵阳根据公安部门的死亡登记,对16个居民区的家庭进行逐户筛选的流行病学调查,三年内自杀死亡率分别为10万分之11…  相似文献   
42.
本文报道了LGL细胞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数量;与治疗有关的动态变化及正常人LGL细胞与NK活性的关系。发现除了LGL细胞具有颗粒外,少数小淋巴细胞浆内也具有颗粒。19例癌症治疗好转病人LGL细胞百分数较正常人为高。18例癌症恢复健康病人LGL细胞百分数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5例脑肿瘤手术后及9例肝癌住院治疗病人LGL细胞升高。20例正常人LGL数量与NK活性之间有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43.
采用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提供的纯合分型细胞(HTC)和血清对上海地区56例无亲缘关系个体作HLA-A、B、C、D、DR、DQ分型并研究中国人DR-Dw关系后,发现11例Dw3阳性个体中仅5例表达命名相当的DR3特异性,另外6例Dw3阳性者却与DR7及Dw7c(Dw7+Dw17)共同表达于一条单倍型,使同一个体呈现HLA-D“三联体”这样一种未曾报导过的格局。中国人Dw3因而分成两类:一类见于传统的单倍型HLA-DR3-Dw3;另一类组成新单倍型HLA-DR7-Dw7c-Dw30。间接证据表明,后者的出现可能是中国人中一个新的HLA-DQw2分裂体同时参与Dw7c及Dw3功能表达并被HTC所识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液中干燥法制备羟甲酰胺微囊及其缓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羟甲酰胺微囊的性质.方法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制备工艺,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小分布等,以体外溶出试验研究其缓释性.结果所得微囊粒径在100~800μm,载药量为53.8%,8h释放百分率为85%.结论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羟甲酰胺微囊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低分子肝素经大鼠胃肠道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低分子肝素(LMWH)溶液及乳剂在麻醉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情况以及磷脂对LMWH的促吸收作用.方法在体大鼠胃中给药、小肠及小肠各肠段循环液给药,一定时间后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及循环液中药量的变化,以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结果LMWH在体小肠和十二指肠循环溶液及乳剂循环一定时间后,药量显著减少,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结论LMWH在胃中无明显吸收,部分被破坏;在小肠中吸收,十二指肠吸收最好.磷脂乳剂对LMWH有一定的保护和促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的应激对Graves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定式问卷,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及有关评定量表评分,并以放射免疫法,对40例患者测定IgG、IgA、IgM及C3、C4、IL-2、I1-6与4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结果病例组IgG、IgA及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3、C4及IL-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分与IgG、IgA及IL-6呈明显正相关,与IL-2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因为IgA及IL-6是疾病的危险因子,C4及IL-2是疾病的保护因子,所以社会心理因素的应激可以通过Gra-ves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而影响疾病.  相似文献   
47.
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胆汁成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和35例非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胆囊内胆汁,对其胆红素、胆汁脂类、钙离子进行检测。结果: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胆汁的非结合性胆红素、钙离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总胆汁酸、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胆汁成分改变与胆石症发病率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8.
血管钠肽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C型钠尿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和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整体给药和离体血管灌流方法,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离体肺动脉的等长张力变化。结果:VNP,CNP和ANP都能有效降低大鼠慢性HPH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P<0.05-P<0.01;除CNP外,VNP和ANF均能明显降低肺血管阻力(PVR),P<0.05-P<0.01,其中VNP降低mPAP和PVR的作用明显大于CNP和ANP;VNP,CNP和ANP对体循环血压(mCAP)和心率(HR)均无明显影响,P<0.05,VNP,CNP和ANP对离体肺动脉均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但不受内皮细胞的影响;在浴槽内预先加入优降糖或心得安可显降低肺动脉对VNP和CNP的最大舒张反应(Rmax),P<0.05-P<0.05,而对ANP却无明显影响。结论:VNP对大鼠慢性HPH具有显的治疗作用,它是一个新型的、强效的、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松驰多肽,较CNP和ANP更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一种新的鼠大脑局部缺血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制成鼠大脑局部缺血模型。方法 采用左侧颈动脉离心端插管,灌注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①美蓝染色显示大脑左侧大部分区域被染蓝,除皮层着色较浅外,其余部位着色较深。②体感诱发电位在灌注后30min时,其幅度超过灌注前20%。结论 染色说明大脑左侧为缺血区,体感诱发电位幅度的增高,表明大脑处于兴奋性损伤状态。证实了此方法制成的大脑局部缺血可靠,且省时省力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0.
Mepyramine对肝脏疾病肝微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epyramine对肝脏疾病肝微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1,6-diphenyl-1,3,5-hexatriene(DPH)作为荧光探剂,应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大鼠急性肝炎、大鼠肝硬化肝微粒体膜流动性(LMMF)的变化,并在体外实验观察mepyramine(MPR)对LMMF的影响.结果:①LMMF在大鼠发生急性肝炎时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o1),而大鼠发生肝硬化时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10-4mol/L MPR可使正常大鼠、大鼠肝硬化及人体肝癌组织LMMF升高(P分别小于0.01,0.01,0.05).结论:肝病时LMMF出现异常;MPR可以升高LMMF,其机制可能与阻断抗组胺药敏感性细胞色素P450(HP-450)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