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521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691篇
预防医学   300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274篇
  15篇
中国医学   282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1Ⅰ核素治疗患者手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背静脉穿刺留置静脉针的131Ⅰ核素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后使用常规固定法,即无菌透明敷贴+胶布外固定延长管;观察组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后加用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留置时间(60.4±9.0)h,观察组留置时间(94.2±11.0)h,t =24.57,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59.8±9.0)h,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97.5 ±8.9)h,t=13.66,P<0.01;留置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6%,观察组发生率为17.5%,x2=15.97,P<0.01.结论 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手背静脉留置针简便易行,可以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92.
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度依赖教材”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研究中,通过随机选取医学本科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克服“过度依赖教材”的现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优质的护理方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晚期癌症.结果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医患关系和谐,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由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较一般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低.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精心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王韶明  张静  贾云杰  李雪 《光明中医》2013,(12):2560-2561
目的 观察气滞胃痛颗粒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时予以心理治疗、调节饮食习惯,治疗组40例予以气滞胃痛颗粒5g,每日3次,3餐前开水冲服;对照组40例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每次10mg,三餐前15min口服.两组予以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治疗2周后病情明显好转,但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气滞胃痛颗粒组病情改善明显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组.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中药气滞胃痛颗粒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吲哚美辛刺激后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运用流式细胞术、Real-time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吲哚美辛刺激后MCF-7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环氧合酶(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吲哚美辛刺激组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未刺激组明显降低;吲哚美辛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并显著下调细胞中CXCR4、COX-2和EGFR mRNA水平的表达,但对VEGF的产生并无明显的影响.结论MCF-7细胞中CXCR4、COX-2和EGFR表达的显著下调,可能是吲哚美辛抑制MCF-7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前瞻随机开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根据不同病情,合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清除氧自由基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钙汀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血脂、神经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梗死灶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IMT明显减小(P<0.01),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 0.01);治疗前2组梗死灶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梗死灶面积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大面积、小面积梗死灶分别减少3例和7例(改善率41.2%);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大面积、小面积梗死灶分别减少1例和4例(改善率22.2%),但2组治疗后3、6、12个月脑梗死面积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少,对改善脑梗死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学龄期高功能与低功能孤独症儿童共患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11年9月至2011年11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连续就诊、能够配合检查的62例孤独症儿童,年龄6~16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内容包括:一般状况调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评定(不能进行韦氏测查者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比奈测验或图片词汇测验评定)、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K-SADS-PL)评定、儿童总评问卷(C-GAS)评定、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结果 高功能孤独症组(IQ≥70)共患病终生共患率100%(29/29),目前共患率为96.5%(28/29)。低功能孤独症组(IQ<70)共患病终生共患率及目前共患率均为100%(33/33)。高功能孤独症组终生及目前共患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的比例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P均<0.05)。高功能孤独症组精神科用药史、目前上学比例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自幼发育落后比例低于低功能孤独症组(P均<0.05)。高功能孤独症组CARS得分低于低功能孤独症组,C-GAS得分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P均<0.05)。结论 共患病在学龄期高功能及低功能孤独症儿童中均非常常见。高功能孤独症患儿较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具有更多的情绪行为障碍、较轻的孤独症症状、更多的精神科用药史,总体功能优于低功能孤独症患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和评价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实施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全国跨区域管理程序、提高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报系统依次选择全国2009年7-12月转出患者数量最多的广西、广东、福建和浙江4个省作为研究现场。在4省中,依次选择同期转出和转入肺结核患者数量最多的县(区)进行现场调查和定性访谈。研究共对16个县(区)进行现场调查,访谈相关人员40名。结果 转出地现场调查发现,已跨县(区)转出的患者中仍有9.4%(45/479)回首次登记地取药查痰;通过专报系统转出的患者占实际转出患者的79.3%(344/434);患者实际转出信息与专报系统信息总体一致率为84.8%(875/1032)。转入地现场调查发现,患者到位信息专报系统与实际调查信息总体一致性较高,而痰检和治疗转归结果反馈信息总体一致率较低,分别为61.5%(198/322)和45.6%(52/114);部分痰检和治疗转归结果未通过专报系统及时反馈。访谈结果表明,全国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得到研究地区受访者的普遍认可,管理程序和专报软件功能已基本满足管理工作需要,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结论 针对转出转入流程的关键环节和发现的主要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工作措施,提高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研究中国肺结核患病率东、中、西部及城乡等不同地区分布的差异。方法 2010年在全国176个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点(简称“流调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抽样方法,对252 940例≥15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肺结核症状调查和胸部X线检查。对9825例有肺结核症状、影像学表现异常者和已知肺结核患者进行了痰涂片和痰培养,对380例痰培养阳性者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加权法计算患病率,以调整复杂抽样及性别、年龄构成差异造成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并将东、中、西部患病率与我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0年的报告发病率数据进行直接比较分析。结果 西部乡村活动性、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高达832/10万(497/51 333)、241/10万(145/51 333),均显著高于城镇[286/10万(70/18 563)、70/10万(16/18 563)](χ2值分别为148.16、13.82,P值均<0.01),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8)。东部乡村活动性、涂阳、菌阳肺结核患病率[364/10万(190/41 763)、62/10万(31/41 763)、91/10万(47/41 763)]也均显著高于城镇[228/10万(150/60 355)、28/10万(18/60 355)、44/10万(28/60 355)] (χ2=17.61,P<0.01;χ2=5.19,P=0.03;χ2=6.90,P=0.01)。中部地区乡村、城市活动性、涂阳、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56;χ2=1.18,P=0.28;χ2=0.01,P=0.91)。西部地区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与报告年发病率比值(2.84:1)高于东部(1.47:1)和中部(1.50:1)。发现患者最多的流调点均处于新疆、贵州等边远地区。结论 西部、乡村、边远地区肺结核患病率仍较高,应被视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临床上使用双螺钉内固定行距下关节融合已经被用来治疗由创伤、风湿病等引起的距下关节炎,我们旨在通过三维
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估行距下关节融合的最优双钉配置。方法基于志愿者右足的三维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3.0、
Geomagic10.0、Solidworks等软件重建距下关节融合的三维有限元双钉模型:即距骨颈联合距骨顶前外、后外、前内、后内侧四种
双钉模型,最后将模型导入Abaqus6.9软件进行赋值、划分网格,对每个模型施加4N-m的内旋、外旋作用力,通过计算分析模型
应力后距下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来评估不同双钉配置的优劣。结果距骨颈联合距骨前外侧顶的双钉融合模型是最稳定的模
型。当对模型施加4N-m的内旋、外旋载荷时,距骨颈联合前外侧顶双钉模型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峰值分别是(41.67±0.49)、
(42.64±0.75)μm;而距骨颈联合后内侧顶双钉模型融合后距下关节的稳定性最差,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在内、外旋载荷下的峰
值分别为(61.76±1.00)、(62.32±0.90)μm。结论距骨颈联合前外侧顶双钉模型对距下关节融合具有最好的稳定性,是距下关
节融合最优的选择;而距骨颈联合后内侧顶双钉模型进行距下关节融合后稳定性最差,临床上应予以避免使用此双钉配置;三
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可以作为有效的术前分析工具,为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如螺钉数目和位置的确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