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9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36名接触石棉工人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作肺功能测定,结果表明,吸烟组FEV1,FEV1/FVC、DLco明显低于不吸烟组;吸烟组中FEV1/FVC、DLco异常者多于不吸烟组;两组VC、FVC无显著差异。运动试验结果:吸烟组ID显著高于,BR显著低于不吸烟组,吸烟组Vo2、Vo2moz明显低于不吸烟组。说明吸烟不仅可引起石棉接触工人阻塞性通气功能损害和弥散量进一步降低,还可致运动时心受限。  相似文献   
62.
胃肠癌GST-π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mRNA在胃癌、大肠癌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确GST-π在胃癌、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自主性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胃癌、34例大肠癌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中GST-π mRNA的表达.结果:GST-π mRNA在胃癌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8.1%和41.2%,明显高于其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GST-π mRNA表达与胃肠癌发生、发展及内在性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63.
我们将CD44特异反义寡核苷酸转染高转移人胃癌细胞系SGC790 1,观察其对CD44基因表达及癌细胞粘附侵袭能力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人胃癌细胞系SGC790 1分3组 :Ⅰ对照组 ,未加任何处理因素 ;Ⅱ转染反义寡核苷酸 (asODN )组 ;Ⅲ转染随机序列寡核苷酸 (rODN )组。各组实验重复 4次。DMEM培养基 (Gibico公司 )、小牛血清 (TBD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Matrigel胶 (Sigma公司 )、抗CD44单抗 (福州迈新公司 )、FITC 羊抗鼠IgG(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硫代磷酸修饰的寡核苷酸序列及CD44引物序列 (上海生工公司 )、脂质体 …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溴化脱氧脲嘧啶核苷(BrdUrd)/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增殖的临床价值,研究胃癌细胞BrdUrd标记指数(LI)、G2/M期细胞比率(G2/MPF)和DNA含量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BrdUrd/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胃癌新鲜标本。结果浆膜受侵者较未受侵者BrdUrdLI明显增高(P<0.01),两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淋巴管浸润阳性者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均较阴性者BrdUrdLI和G2/MPF明显增高(P<0.01),其5年生存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异倍体癌淋巴结阳性者明显增多(P<0.05)。异倍体癌与二倍体癌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膜播散阳性者5年生存率较阴性者明显降低(P<0.01);静脉浸润阳性较阴性者G2/MPF明显增高(P<0.01)。结论胃癌细胞BrdUrdLI、G2/MPF和DNA含量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静脉浸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5.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中药复方制剂(当归配伍丹参)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粘附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和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结果表明,当归配伍丹参有增加SOD活性、升高PGI2、cAMP水平和PGI2/TXA2比值、降低LPO和TXA2水平、抑制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粘附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0.01)。结果为中药用于临床防治PTCA后急性血栓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等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因此,手术医生千方百计地在吻合口局部下功夫,采取重复缝合、加针固定、用肠管包绕吻合口等措施,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仍较高。本文采用术中置空肠营养管,术后不经口进食,而经营养管补给充足营养的方法,对促进机体全身状态恢复、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7.
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的Mg-ATP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人脐带切片中血管内皮以及大鼠脑、心、肾及肝等切片中血管内皮有关酶相比较。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查了培养脐动脉内皮细胞的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显示∶(1)培养48及72h的脐动脉内皮细胞、人脐带血管及大鼠脑、心、肾、肝血管内皮都呈Mg-ATP酶阳性。(2)碱性磷酸酶在上述各标本的血管内皮均呈阴性反应。(3)培养的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呈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以上结果提示∶(1)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和体内重要器官血管内皮的功能有相似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人类动脉血管内皮生理功能和疾病的细胞模型。(2)Mg-ATP酶可作为脐血管内皮以及脑、心、肾、肝等器官血管内皮的标志酶之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血液肿瘤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接受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30例 IFD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单药应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30 例IFD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数水平相当具有可比性,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中位时间16.5天(7~52天),治疗有效率86.7%,发生不良反应率16.7%,对照组治疗中位时间22天(7~56 天),治疗有效率63.3%,发生不良反应率20% ,观察组治疗中位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IF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与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00名青岛市和滨州市四五岁儿童的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及其体重指数(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与学龄前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4个月内只喂母乳、主要喂母乳、母乳与配方奶量基本相同、主要喂配方奶、只喂配方奶者四五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6%,13.0%,17.0%,18%,30%;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0,&;lt;1,1~3,4~6,7~9,9个月以上者四五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9%,30%,33%,17ek,,14%,12%。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儿童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不同(χ^2=10.407,P&;lt;0.05;χ^2=20.903,P&;lt;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月内喂配方奶量越多,肥胖发生率越高(OR=1.120,χ^2=8.233,P&;lt;0.01),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肥胖发生越少(OR=0.782,χ^2=6.609,P&;lt;0.05)。结论:婴儿母乳喂养对学龄前期肥胖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至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化学性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慢性透析患者合并难治性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旁亢)的疗效,并结合继发甲旁亢的病理进行讨论。方法 对16例符合化学性甲状旁腺切除术指征的合并难治性甲旁亢慢性透析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向血流丰富并且直径>1cm的甲状旁腺腺体内注射无水酒精,同时结合药物治疗以降低甲状旁腺功能。结果 16例iPTH的改变,化学性甲状旁腺切除术前(1098.1±567.3pg/ml)与治疗后相比(550.5±515.pg/ml)显著降低(P<0.001);血清AKP亦显著降低(P<0.01)。1例发生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结论 化学性甲状旁腺切除术可作为难治性继发甲旁亢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