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7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高CD34+采集的动员方案后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经过多疗程一线、二线、新药、免疫等均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予以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干细胞后采集出超高水平CD34+细胞,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获得完全缓解,再予序贯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治疗。结果:总计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3.67×108/kg,CD34+细胞48.68×106/kg,第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天造血功能恢复,复查全身PET-CT提示获得完全缓解,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8天造血功能恢复,两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均在可控范围内。结论:超高CD34+细胞采集的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可以让患者有机会进行多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动员的创新方案。对于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达到更深层次缓解,且安全性较高,延长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为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血液肿瘤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接受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30例 IFD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单药应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30 例IFD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数水平相当具有可比性,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中位时间16.5天(7~52天),治疗有效率86.7%,发生不良反应率16.7%,对照组治疗中位时间22天(7~56 天),治疗有效率63.3%,发生不良反应率20% ,观察组治疗中位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IF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老年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分析该病例的治疗经过,探讨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对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结果:该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老年患者经过多程化疗后进展,因基础疾病、合并症及化疗耐受性等因素导致后续化疗方案选择受限且疗效欠佳,我们通过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化疗药物治疗后患者病灶完全消退获得完全缓解,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无疾病进展时间达半年以上。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是治疗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有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注射液在血液肿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合并IPFI的55例血液肿瘤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经验,其中男34例,女21例,中位年龄43.5岁(16~75岁),观察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组55例患者诊断为IPFI感染,其中确诊6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25例,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CT影像学表现,使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的中位时间是18.5天(7~56天),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过程中有1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幻觉,没有其它药物不良反应。最终全组患者有48例治愈、7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7.3%。结论: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IPFI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伯基特淋巴瘤化疗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认知。 方法分析1例58岁伯基特淋巴瘤化疗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该例伯基特淋巴瘤患者多疗程化疗后病情缓解,缓解后出现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免疫重建受损,诱发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引起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经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后巨细胞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视力逐渐改善。 结论及时确诊及规范治疗是控制免疫化疗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病情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AFF)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NKT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NKTL患者外周血清BAFF浓度,健康人为对照;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法比较结果差异。结果:共收集患者20例,患者外周血清中BAFF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8.3±445.3) pg/mL vs (372.98±198.27) pg/mL,P=0.001]。一线治疗后,20例患者中有8例CR,6例PR,6例PD,2周期治疗后外周血BAFF浓度平均值为725.11 pg/mL,与治疗前相比,BAFF浓度明显降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27);对治疗有反应组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BAFF水平明显降低,而对治疗无反应组大部分患者血清BAFF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结论:在NKTL患者外周血中存在BAFF异常高表达的情况,且有可能是疗效预测因子,但BAFF在NKTL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也是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3月至 2019年3月收治的经过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的DLBCL患者,治疗组接受PD-1抑制剂维持治疗(n=30),以同期未进行维持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并观察PD-1抑制剂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随访截至2021年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2年RFS率分别为80.0%和73.3%(P=0.542)。亚组分析显示,在IPI评分≥3分(70.0% vs 22.2%,P=0.037)、non-GCB型(90.9% vs 45.5%,P=0.022)患者中,经PD-1抑制剂维持治疗后2年RFS率均较对照组获益明显。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皮疹2例、白细胞下降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肝功能损害1例、血小板减低1例、糖脂代谢异常1例、消化道反应1例。结论 应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未能明显改善DLBCL患者的RFS,但在IPI评分≥3分、non-GCB型DLBCL患者中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在实体恶性肿瘤与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抗真菌治疗结果,从而提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实体恶性肿瘤或血液肿瘤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并进行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间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抗真菌治疗缓解率、用药中位时间差异。结果: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合并IPFI 30例,发病率0.42%;血液肿瘤患者合并IPFI 228例,发病率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体恶性肿瘤组和血液肿瘤组男性比例分别为33.3%(10/30)和61.4%(140/228),多因素分析粒缺状态、有类固醇激素治疗、糖尿病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有咳嗽咳痰症状、G/GM试验阳性率、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年龄≥65岁、发热、呼吸困难、肺部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面无明显差异。血液肿瘤组中联合抗真菌治疗比例为35.1%(80/228),实体恶性肿瘤组无,两组患者治疗中位时间为(17.89±7.738)天和(13.55±5.176)天,总有效率为61.5%(91/148)和75%(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在血液肿瘤患者中发病率更高,血液肿瘤联合抗真菌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值得在实体恶性肿瘤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