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不同范围肝脏切除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价连续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应用于该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特点将45例肝脏手术的病人分为:肝包虫内囊摘除组(组Ⅰ)、小范围肝脏切除组(组Ⅱ)和大范围肝脏切除组(组Ⅲ),所有病人术后镇痛时间为2天。观察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以及硬膜外血肿的症状和体征。结果:组Ⅱ和组Ⅲ凝血酶原时间在术后第1天达到最低点,分别为15.2±2.72、17.4±3.32秒;组Ⅲ的凝血酶原时间在术后第3天仍有显著性差异,14.5±2.27秒(P<0.05);组Ⅲ术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为96±46(×10~9/L)。结论: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应用于小范围肝脏切除病人可以考虑,但大范围肝脏切除应慎重。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的昂丹司琼(ondansetron)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女性患者140例,按照昂丹司琼剂量(0.5、1.0、2.0、4.0、8.0和16.0 mg)和对照组(0 mg),随机分为7组,每组20例.异丙酚、芬太尼和阿曲库胺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七氟烷、芬太尼和阿曲库胺维持麻醉,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稳定.胆囊切除时按照分组剂量静脉给予昂丹司琼.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患者要求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次数及时间;术后疼痛严重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8.0 mg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剂量组(P<0.05),0 mg组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其他各剂量组(P<0.05),各组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需要治疗术后恶心呕吐患者的生存曲线8.0 mg组优于其他剂量组,并且显著优于0 mg组(P<0.05).结论 昂丹司琼8.0 mg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64.
血管扩张剂在50年代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而用于临床。70年代以来它的应用被作为减轻心泵负荷、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外进一步研究证明,血管扩张剂能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使心血排出量增加,明显改善心功能,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扩血管药在重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4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3 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43.75%和62.5%,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18.8%和31.2%,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棘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诱发过敏反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棘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诱发的过敏反应。 [方法 ]取 5 6只及 48只长爪沙鼠 ,分别腹腔接种感染细粒棘球蚴 E.g.及泡状棘球蚴 E.m.,3个月后分别用羊源新鲜囊液、羊源 E.g.粗制囊液抗原及沙鼠 E.m.抗原经腹腔注射攻击 ,观察其过敏反应。在攻击发敏前后 ,检测 Ig E抗体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directeosinophilic leukocyte count,DEL C)。 [结果 ]沙鼠 E.g.和 E.m.感染率分别为 89.3%和 97.9%。各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最低为 6 2 .5 % ,最高为 10 0 %。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低为 12 .5 % ,最高为 12 .7%。沙鼠感染 E.g.和 E.m.后 ,Ig E抗体和 DEL C水平逐渐增高 ,但攻击发敏后 Ig E抗体水平显著降低 ,DEL C显著增多。 [结论 ]E.g.和 E.m.感染沙鼠后 ,采用不同抗原攻击均可出现过敏反应或休克 ;不同抗原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不同 ,但在感染E.g.与 E.m.沙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CFNB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LIA)两种镇痛方法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因膝骨关节炎(KOA)或类风湿关节炎(RA)拟行TKA治疗的96例(96膝)老年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组,各48例。A组给予CFNB,B组给予CFNB联合PLIA。对比两组镇痛效果、术后应激与炎症反应、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安全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静息2、6、12、24、48 h及术后主动活动12、24、48 h患侧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6 h血清皮质醇、醛固酮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被动屈膝90°时间、开始行直腿抬高锻炼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2 h时膝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明显增高(P<0.05),但组间ROM差异不显著(P>0.05),KSS评分差异显著(P<0.05)。A、B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3%、12.50%,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TKA患者给予CFNB联合PLIA,术后静息、主动活动镇痛效果均突出,有助于抑制术后应激与炎症反应,从而有效缩短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与皮肤电传导(SC)监测患者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30例,年龄21~56岁,体重52~8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0.8 μg/ml,待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平衡后.以0.5~0.8 μg/ml血浆靶浓度递增,直至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为1分时停止给药,靶控输注异丙酚前记录BIS和SC,作为基础值,异丙酚靶控输注期间记录OAA/S评分、BIS和SC,计算SC变化值(△SC).OAM/S评分与BIS和△SC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绘制BIS和△SC判断OAA/S评分及意识消失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BIS和AUC△SC);逻辑回归分析计算BIS和△SC正确判断意识消失的概率.结果 随OAA/S评分的升高,BIS值逐渐升高(P<0.01),OAA/S评分1分与2分时△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评分3~5分时△SC低于OAA/S评分1分或2分,OAA/S评分3~5分时△SC逐渐降低(P<0.01),OAA/S评分与BIS呈正相关(r=0.920,P<0.01),与△SC呈负相关(r=-0.859,P<0.01);与AUCBIS比较,OAA/S评分5→4分、4→3分时AUC△SC升高,OAA/S评分3→2分、2→1分和意识消失时降低AUC△SC(P<0.05);BIS与ASC正确判断意识消失的概率分别为93%和82%.结论 靶控输注异丙酚时,患者意识消失前SC监测镇静深度的准确性高于BIS,意识消失后低于BIS;BIS判断患者意识消失的准确性高于SC.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BIS and skin conductance (SC) for assessment of the depth of sedation induced by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 of propofol. Methods Thirty ASA Ⅰ orⅡpatients aged 21-56 yr weighing 52-85 kg undergoing orthopedic operation on the lower limb under epidural anesthesi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fter the onset of epidural anesthesia, TCI of propofol was started at an initial target plasma concentration (Cp) of 0.8 μg/ml. Th Cp was increased by 0.5-0.8 μg/ml every 3 min until OAA/S score=1. OAA/S score, BIS and SC values were recorded, SC change value (△SC) was calculated. Spearman rank-order correlation,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rea under curve "AUC" was calculated)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OAA/S score to BIS and △SC.Results BIS and △SC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AA/S scores (r were 0.920 and-0.859 respectively). The AUC of △SC (0.919, 0.946)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correlated with OAA/S score (5→4, 4→3) than that of BIS (0.761, 0.507), while BIS was better correlated (0.781, 0.959) with OAA/S score (3→2, 2→1) than ASC (0.577, 0.630). Logistic regression correctly predicted loss of consciousness.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was 93% for BIS and 82% for △SC.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of SC for assessment of the depth of sedation induced by propofol TCI ishigher than that of BIS before loss of consciousness,while lower than that of BIS after loss of consciousness. BIS is more accurate in monitoring the loss of consciousness.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和肺泡炎性细胞介质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预处理诱导ANP-肺损伤模型,按照ANP和机械通气干预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A组,对照组;B组,ANP组;C组,ANP加机械通气;观察时间均2h,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SpO2、体温变化和血气分析,并保持动脉血PaCO2在35~45mmHg。实验开始即刻和实验结束时(除对照组外)抽取动脉血,处死大鼠后取肺叶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和肺湿/干重比值;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提取,分析BALF中细胞变化,检测BALF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TNF-α浓度水平。结果 HE染色切片B、C两组均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B组和C组肺湿/干重比值大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组细胞聚集数较A组和B组明显(P<0.05)。各组BALF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比较,BALF和血清中MIP-2水平C组高于其他两组,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TNF-α水平比较,BALF和血清中B组和C组高于A组,B组与C组BALF中TNF-α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氨荼碱对七氟醚全麻苏醒期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60例ASAI-Ⅱ级择期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麻醉诱导采用吸入七氟醚,维库溴铵0.08 mg/kg和2μg/kg芬太尼静脉注射,持续给予七氟醚和0.15μg/(kg·min)雷米芬太尼维持麻醉,并保持BIS 45~50,手术结束时停用七氟醚和雷米芬太尼,患者随机给予2 mg/kg氨茶碱(A组)和生理盐水(P组),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睁眼、拔管和自述出生日期的恢复时间,记录麻醉前、手术中及给药后15 min的BIS、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意识消失的BIS、保持BIS为45 ~ 50的七氟醚浓度和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给药后3~6 min A组心率比P组显著增高(P<0.01),自主呼吸、睁眼、拔管和口述出生日期的恢复时间A组显著缩短(P<0.05),给药后2~12min A组BIS比B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七氟醚全麻苏醒期给予氨茶碱可以改善早期患者的BIS和临床恢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