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2%七氟醚两种低流量洗入半紧闭环路的浓度变化.方法 选择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洗入新鲜气体流量分别为2.0 L/min或1.0 L/min,七氟醚蒸发罐麻醉药设定浓度(F_D)为2%.记录肺泡内麻醉药浓度(F_A)、吸入麻醉药浓度(F_I)和FA/FI.结果 七氟醚低流量洗入120 min后A组F_A及F_I分别为(1.47±0.12)%和(1.69±0.09)%,B组分别为(1.23±0.13)%和(1.46±0.11)%,两组内的FA与F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_A/F_D和F_I/F_D在A组分别为0.73 ±0.07和0.85±0.08,B组为0.62±0.06和0.73±0.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中的F_A/F_I分别为0.87±0.08和0.85±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七氟醚低流量洗入麻醉环路120 min后对两组间的F_A和F_I有不同影响,但对两组间的F_A/F_I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全麻患者84例,按芬太尼不同诱导剂量随机分成芬太尼2、4、6、8 μg/kg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芬太尼,靶控输注异丙酚,当(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达到(45±5)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 4 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麻醉前(T0)、静注芬太尼4 min后(T1)、意识消失时(T2)、BIS数值降至(45±5)时(T3)、气管插管即刻(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时收缩压(SP)、心率(HR)、BIS值和T2、T3时异丙酚的靶控输注浓度(Ce)值和用药剂量.同时记录T1~T2(T1~2)、T1~T3(T1~3)的时间及麻醉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T2、T3时芬太尼4、6、8 μg/kg组患者所需异丙酚Ce、用药剂量、所需时间均较芬太尼2 μg/kg组低(P<0.05);T2时,T1~2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μg/kg组较4 μg/kg组减少(P<0.05);T3时,T1~3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 μg/kg组和4 μ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芬太尼2 μg/kg组较其它3组高(P<0.05),心动过缓/呛咳反应的发生率6、8 μg/kg组较2、4μg/kg组高(P<0.05).结论 4种剂量的芬太尼都能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诱导时间,其中4 μg/kg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的协同作用较为明显且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七氟烷用于老年人麻醉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麻醉医师必须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重视其麻醉特点和麻醉药物使用的特殊性,才能更安全的使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快,苏醒迅速平稳,麻醉可控性好,用于临床麻醉突显其优点。然而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现就七氟烷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妊娠对硬膜外麻醉腰骶段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妊娠对硬膜外麻醉中腰骶段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每组25例.选择L<,1~2>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分别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和负荷剂量1%罗哌卡因8 ml,观察阻滞平面,采用重复电刺激测试右侧L2、S1和S3皮肤区域的疼痛阈值变化,记录Bromage评分.结果 妊娠组头侧扩散平面高于非妊娠组,非妊娠组患者尾侧扩散平面低于妊娠组(P<0.05).两组的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2区疼痛阈值均高于S1、S3区,疼痛阈值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 妊娠能够增加硬膜外麻醉的头侧扩散,但并不能增加腰骶段麻醉的阻滞效果.硬膜外麻醉中妊娠与非妊娠患者骶段阻滞起效均较迟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困难气道的预测指标对光杖引导经口气管插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拟行择期手术需全麻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125例,ASAⅠ~Ⅲ级.气管插管前对每位患者的体重指数、张口度、颏甲距、Mallampati 分级(MC)、Cormack-Lehane评分(Laryngoscopy grades,LG)进行测定.全麻诱导后,在光杖引导下行经口气管插管.观测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成功概率,并探讨体重指数、MC、LG等上述因素对光杖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时间的影响.结果:总的插管成功概率是96.7%(118/122),全部患者成功插管的平均时间为(10.62±6.00)s.上述困难气道的预测因素中MC (β=0.441,t=7.339, P=0.000),LG(β=0.413,t=6.988,P=0.000)对插管时间影响较大.结论:光杖引导下经口插管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困难气道的预测指标会影响光杖插管时间,其中MC,LG对插管时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BIS和AAI监测麻醉深度指导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病人对刺激的心血管反应。方法56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AAI组(术中监测AAI)和BIS组(术中监测BIS),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诱导后根据病人BIS值50±5或AAI值20±5调整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靶控浓度,每次以1ng/ml为增减变量。记录诱导前T0、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T2、人工气腹开始T3、人工气腹开始后10minT4、手术结束停止给药后5min后T5等各时点AAI或BIS值,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后计算两组雷米芬太尼总用量。结果两组诱导后AAI和BIS均迅速下降,在插管时,AAI组AAI值明显升高,BIS组BIS值无明显变化,两组平均动脉压在T1降低,T2、T3时点升高,且与T0比明显升高(p〈0.05,p〈0.01),组间比较T3时点BIS组高于AAI组,且BIS组发生高血压比例明显大于AAI组。结论AAI和BIS都不能很好预测伤害刺激的心血管反应,但AAI比BIS相对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感染细粒棘球蚴(E.g)绵羊诱发过敏性休克期间特异性IgG、IgG1和IgE抗体水平。了解抗原B对人工感染E.g绵羊IgG抗体的反应性。 方法 从绵羊E.g囊液中制备抗原B和E.g囊液粗制抗原,ELISA测定感染E.g绵羊诱发休克期间特异性IgG、IgG1和IgE抗体的动态变化。 结果 感染E.g绵羊6个月,特异性IgG、IgG1和IgE抗体水平较正常绵羊显著升高;诱发休克后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显著下降,尤其因休克致死的绵羊下降更为明显;IgG及IgG1抗体的衰减时间不同,趋势各不相同;抗原B和E.g囊液粗制抗原与血清IgG抗体反应阳性率分别为91%、32%。 结论 特异性IgE是导致棘球蚴病所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抗体,而IgG和IgG1抗体也起着重要作用。抗原B与感染E.g绵羊IgG抗体的血清反应性较好,可作为一种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监测绵羊感染E.g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进一步研究证明,血管扩张剂能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使心血排出量增加,明显改善心功能,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治疗中,具有特殊地位,现略加讨论。一、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机理心泵排血功能受下列因素调节:1、前负荷,即回心血量或心室舒张末期容量;2、心肌收缩力;3、后负荷,即心室射血的阻抗或外周血管阻力;4、心率;5、心室收缩的协  相似文献   
19.
浅谈动物实验管理在医学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物实验学作为现代科学发展中新崛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新兴学科,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促进了医学教育及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动物实验在医学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动物实验的科学管理在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研究中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 TCI)时在不同效应室浓度(Ce)下皮肤电传导(S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特点.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手术患者30例,年龄25~55岁,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设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在效应室浓度达到3μg/mL后停止靶控;同时记录靶控期间BIS值、SC值、MAP和HR.比较各监测指标在效应室浓度为:0、0.5、1.0、1.5、2.0、2.5和3.0μg/mL时各自的变化差异,以及与Ce的相关性.结果 SC值和BIS随着Ce的增加逐渐变小,MAP和HR无显著性变化;各监测指标与Ce进行相关分析显示,BIS(r =-0.872,P<0.01)较SC值(r=0.766,P<0.01)稍高,HR最低(r=0.136,P<0.05).当Ce在0~1.5μg/mL时SC与Ce的相关系数(r=-0.852,P<0.01)较BIS(r=-0.801,P<0.01)高;当Ce在1.5~3.0μg/mL时,SC与Ce的相关系数(r=-0.791,P<0.01)较BIS(r=-0.890,P<0.01)低.结论 在异丙酚靶控输注下,BIS与SC较MAP和HR更好的反映了Ce的变化;在Ce为0~1.5μg/mL时,与BIS相比,SC对反映Ce的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