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 ,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失衡 ,可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 ,并造成心脏及其他靶器官的损伤。β 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作为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正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血中纤溶活性、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两种浓度异氟醚低流量洗入半紧闭环路的摄取规律 ,评价临床应用异氟醚低流量洗入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洗入期新鲜气体流量均为 :氧气 1L/min ,异氟醚蒸发器设定浓度分别为 3%、5 %。维持期新鲜气体流量和蒸发器设定浓度均不变 ,预设目标浓度呼气末异氟醚体积分数 (FA)为 1.2 %。 结果 :A、B两组达到目标浓度的时间分别为 (4± 1)min、(16± 3)min(P <0 .0 5 ) ,6 0minFA 分别为 (1.4 5± 0 .32 ) %、(2 .4 2± 0 .5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结论 :异氟醚低流量洗入半紧闭环路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3.
宿主感染细粒棘球蚴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居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疾病危险因素认知现状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00名北京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基础信息、COPD疾病症状、COPD并发症、COPD危险因素。并进行肺功能检查诊断居民的COPD情况,并比较不同特征居民的COPD危险因素认知得分。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共780份,其中68名(8.72%)被诊断为COPD患者。被调查对象对COPD疾病症状、COPD并发症、COPD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均不高,基本了解的占比均不足30%。不同性别、不同收入的调查对象对COPD危险因素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居住城镇的调查对象的COPD危险因素认知得分分别为(4.76±1.42)分、(5.50±1.77)分、(4.63±1.33)分,明显高于≥60岁、大专以下学历、居住农村的(3.99±1.06)分、(3.95±1.37)分、(4.08±1.02)分(均P<0.05)。结论 北京居民的COPD疾病危险因素认知仍普遍较低,且年龄、学历、居住地等因素是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对COPD的健康宣教力度,降低COPD发病率,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期间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作用.观察吸入麻醉下BIS、AEP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估这两种监测方法在吸入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ASAI级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AAI和BIS两组,每组30例,行常规静脉诱导全麻,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并调整吸入末浓度为1.OMAC、1.5MAc,每一浓度维持15分钟,分别记录基础值(T1)、气管插管时(T2)、气腹后(T3)、1.0MAC时(T4)、1.5MAc时(T5)和气管拨管(T6)六个时间点MAP、HR、从I、BIS值.结果:T1-T6各时点比较,麻醉诱导插管后从I、BIS值有显著的下降(P<O.05)手术结束拔管后(T6)AAI、BIS也明显升高,但较诱导前基础值为低,两者比较有差异性(P<O.05).T3时点为气腹后BIS、AAI值都有上升,随着异氟醚呼末浓度的升高从I、BIS值明显下降(P<0.05),T5较T4有明显下降(P<0.05).MAP、HR诱导后下降,在T3时明显升高(P<O.05),在呼末异氟醚浓度为1.5MAc(T5)时下降,但T4较T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AI和BIS都与异氟醚吸入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与MAP、HR无好的相关性.结论:结合BIS、AAI监测可更全面的反映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6.
朱素洁  徐志新 《新疆医学》2007,37(6):121-124
什么是麻醉深度?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全麻过程中使病人处于无意识状态,而且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降至最低程度。因此,麻醉深度监测至少应包括监测镇静、镇痛和神经内分泌反应三部分。传统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是通过评价病人对外科手术刺激反应的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出汗、流泪、眼球运动及瞳孔反射等,但这些指标特异性不强,影响因素多,不同病人对手术和麻醉剂的反应不同而缺乏准确性,难以反映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一种右侧支气管双腔导管(R-DLT)插管失败后行之有效的补救方法.方法: 选择右侧卧位下开胸手术病人55例.根据右侧支气管双腔插管失败的原因分成3组:Ⅰ组(不满意组):仰卧体位下,插管完成后右肺通气不满意.Ⅱ组(完全满意组):仰卧体位下,插管完成后双肺隔离和右肺通气满意.Ⅲ组(不全满意组):插管后右肺通气满意,右侧卧位后右肺通气不满意.修正方法:患者右侧卧体位(RLP),胸腋和头颈下垫枕,头略后仰,将R-DLT退至气管,气管套囊充气1~2 ml后,在持续听诊右侧肺呼吸音同时,将R-DLT按原位角度缓慢推进至右侧呼吸音出现或遇有阻力后停止,右肺单肺通气良好后,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55例右侧双腔导管插管的手术患者,R-DLT插管完全满意者(Ⅱ组)17例(30.9%),Ⅲ组修正插管成功17例(30.9%),Ⅰ组修正插管成功18例(32.7%).总修正插管成功率为92.1%(35例),3例仍未获得成功.结论: 右侧卧位下修正R-DLT方法成功率较高,可作为右侧卧位下R-DLT插管的一种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素预防老年病人丙泊酚诱导期间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组Ⅰ(麻黄素0.1mg/kg)、观察组11(麻黄素0.2mg/kg),每组20例,丙泊酚诱导前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麻黄素。测定基础值后,分别于麻醉诱导前、丙泊酚诱导后2、3min、气管插管后2、3min和手术开始前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丙泊酚诱导后,观察组中血压降低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其中观察组Ⅱ更加显著(P〈0.01);丙泊酚诱导后对照组、观察组Ⅰ与观察组Ⅱ心率均显著减慢(P〈0.01)。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收缩压(SAP)〈70mmHg,而在观察组Ⅰ中仅有1例。结论:预先静注小剂量麻黄素可显著减轻老年病人丙泊酚诱导期间血压降低的程度,但不能完全阻止低血压的发生。低血压的发生与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有关,小剂量麻黄素0.2mg/kg比麻黄素0.1mg/kg能更有效的预防低血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TK)液单纯低温浸泡、持续灌注与间断灌注对离体兔心保存移植后的复跳效果。 方法 健康2月龄新西兰兔共36只,随机分为3组,即单纯低温浸泡组(单纯组)10只、持续灌注组(持续组)10只和间断2 h灌注组(间断组)16只。麻醉后取出心,建立HTK液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保护心,悬挂于Langendorff灌注模型上,K-H缓冲液平衡灌注5~10 min心搏动达稳定状态;根据分组灌注HTK液5~6 ml(30 ml/kg)使心停搏,4 ℃保存心8 h。连接压力传感器,收集冠脉流出液,比较各组心复跳时间等相关指标。比较3组心肌组织形态学差异。 结果 离体心均成功复跳,间断组复跳时间、1 min和5 min心律失常评分、平均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肾上腺素注射次数均小于其它两组,单纯组最大(P<0.05)。复跳后间断组心肌酶CK-MB和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其它两组,单纯组最高(P<0.05)。复跳5 min后间断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冠状静脉流量高于其它两组,单纯组最低(P<0.05)。间断组心肌细胞水肿最轻,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最低,而单纯组最严重。 结论 间断2 h灌注HTK液较持续灌注或单纯低温浸泡对降低离体兔心复跳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肌损伤,以及改善左心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更加突出,为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的移植心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TK)液单纯低温浸泡、持续灌注与间断灌注对离体兔心保存移植后的复跳效果。 方法 健康2月龄新西兰兔共36只,随机分为3组,即单纯低温浸泡组(单纯组)10只、持续灌注组(持续组)10只和间断2 h灌注组(间断组)16只。麻醉后取出心,建立HTK液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保护心,悬挂于Langendorff灌注模型上,K-H缓冲液平衡灌注5~10 min心搏动达稳定状态;根据分组灌注HTK液5~6 ml(30 ml/kg)使心停搏,4 ℃保存心8 h。连接压力传感器,收集冠脉流出液,比较各组心复跳时间等相关指标。比较3组心肌组织形态学差异。 结果 离体心均成功复跳,间断组复跳时间、1 min和5 min心律失常评分、平均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肾上腺素注射次数均小于其它两组,单纯组最大(P<0.05)。复跳后间断组心肌酶CK-MB和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其它两组,单纯组最高(P<0.05)。复跳5 min后间断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冠状静脉流量高于其它两组,单纯组最低(P<0.05)。间断组心肌细胞水肿最轻,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最低,而单纯组最严重。 结论 间断2 h灌注HTK液较持续灌注或单纯低温浸泡对降低离体兔心复跳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肌损伤,以及改善左心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更加突出,为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的移植心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